经方心裁(7)白通汤

 白通汤

【原文】

少阴病,下利,白通汤主之。《伤寒论》(314)

【组成与用法】

葱白四茎  干姜一两  附子一枚,生,去皮,破八片

右三味,以水三升,煮取 一升,去滓,分温再服。

【功效】破阴回阳,宣通内外。

【医案】

1.经行小腹冷

初诊:2006年3月23日。张某,25岁,人工流产5次,因痛经9年、慢性盆腔炎(妇科检查宫体、两侧附件、两侧子宫骶骨韧带均触痛)就诊,痛经每次持续24~48小时,服止痛片无效。连续数月运用调气和血、清理湿热中药治疗。月经今日来潮,突发小腹冷感明显,如吹寒风,局部隐痛,喜温,经量不多,经色暗红。舌淡红,苔薄白,脉细。

治法:温阳散寒,调气和血。

方剂:白通汤合佛手散(《外台秘要》)加味。

干姜6g  淡附片9g  葱白6条  当归9g  川芎9g  紫石英20g  益母草20g  香附10g,7剂。

二诊:2006年4月4日。服药之后,小腹冷感顿时消除,经行6天净。

2.小腹寒冷

初诊:2006年3月20日。刘某,30岁,小腹出现寒冷感近2个月,伴腰腹部酸痛。月经周期规则,经量不多,经色鲜红,夹血块,经期腰及小腹隐痛,经前乳房胀,白带不多,大便时溏时结,纳可。生育史:0-0-3-0,目前并无生育要求。末次月经2月20日来潮。舌淡红,苔薄白,脉细。妇科检查:外阴无殊,阴道通畅,宫颈光滑,宫体前位,大小正常,质地中等,活动正常,压痛,两侧附件轻压痛。西医诊断:(1)慢性盆腔炎。(2)经期紧张综合征。

治法:温阳散寒。

方剂:白通汤合桂枝加桂汤。

淡附片12g  干姜9g  葱白6条  桂枝10g  炒白芍6g  炙甘草6g  生姜5片  大枣6个,4剂。

二诊:2006年3月30日。月经3月22日来潮,3月27日净,小腹冷减,腰酸,舌脉如上。

中药守上方加巴戟天12g、续断12g,7剂。

三诊:2006年4月12日。小腹寒冷已除,舌脉如上。

治法:温经活血,清理湿热。

方剂:桂枝茯苓丸加味。

桂枝6g  茯苓10g  炒白芍10g  丹皮10g  桃仁10g  蒲公英15g  红藤20g  败酱草12g  大蓟12g  小蓟12g  大腹皮10g  贯众15g,7剂。

3.人工流产后腰腹寒冷带下

初诊:2006年10月31日。周某,31岁,患者因孕2个多月于5月27日自然流产,前来调理。自诉流产之后怕冷已5个月,以腰部及小腹部为甚,自觉小腹冷若冰霜,胀痛,用手敷之则舒服,踝部僵冷,每日须穿棉袜睡觉,带下量多如水,四肢酸痛无力,纳欠,月经周期规则,经量少,色鲜红,夹血块,月经前后无不适。末次月经10月4日来潮。生育史:0-0-4-0。舌淡红,苔薄白,脉细。妇科检查:外阴无殊,阴道通畅,宫颈轻度炎症,宫体前位,正常大小,活动,质中,无压痛,两侧附件无压痛。西医诊断:慢性子宫颈炎。

治法:温补督脉。

方剂:白通汤加味。

淡附片5g  干姜5g  葱白3条  鹿角胶(烊冲)10g  菟丝子15g  桑椹10g  巴戟天12g  淫羊藿10g,5剂。

二诊:2006年11月7日。月经11月3日来潮,身冷减轻,阴吹不绝一年,舌脉如上。

中药守上方加厚朴10g、枳实6g,7剂。

三诊:2006年11月21日。身冷明显减轻,小腹、腰、踝部冷除,虽然气候渐冷,已改穿尼龙袜子,带稠如糊,阴吹减少,舌脉如上。

中药守上方续进7剂。

四诊:2006年11月28日。身冷已消失,阴吹续轻,舌脉如上。

中药守上方续进5剂,以巩固疗效。

【按语】

白通汤是治疗少阴病下利的方剂,以方测证,此少阴病为脾肾阳虚,阴盛阳绝之证,脉细微、恶寒、四肢逆冷诸症当备,以附子、干姜回将绝之脾肾阳气,以葱白急通上下之阳气。

案1发病于料峭之春,适值经期,血海空虚,突觉小腹寒冷隐痛,喜温,经量不多,正如《诸病源候论》所说,“由脏腑虚弱,风冷邪气乘之”之故。此虽系外寒所中,而非少阴病内寒自生,然温经驱寒,通达阳气则一,禀《素问·至真要大论》“寒者热之”之旨,故以白通汤为主治疗,使热力直达下焦,宣通上下,驱散寒气;紫石英味甘、辛,性温,《本经》称其主“女子风寒在子宫”,是一味暖宫要药;益母草、香附、佛手散和气血调经以畅流,防寒凝流涩。由于药证相符,一举而愈。《青囊秘传》用紫石英、香附、当归、川芎、白术、枸杞子、熟地为丸,治疗胎胞虚冷,不意我的处方与其不谋而合。

案2虽为慢性盆腔炎患者,但就诊时一度主要表现为下腹寒冷,腰腹部酸痛,此系下焦湿热盘踞,寒气入侵,系寒热交错之证,治疗似颇掣肘。然而临证治病有先后缓急之分,该案当以治暂侵之邪为先,疗缠绵久病为后。白通汤和桂枝加桂汤均有温通阳气的作用,两方相合,可驱散冱寒,一诊症减,二诊加巴戟天、续断温补肾阳,寒症冰释,而余证未动,续以末治之。

案3为流产之后腰腹寒冷若冰,四末不温,带如漏卮。《素问·厥论》中有“阳气衰于下,则为寒厥”,正此之谓。此案乃流产之后先伤冲脉,连累带脉、督脉所致。《素问·痿论》说:“冲脉者,经脉之海也,主渗灌溪谷,与阳明合于宗筋,阴阳揔(同总)宗筋之会,会于气街,而阳明为之长,皆属于带脉,而络于督脉。”督脉主一身阳气,督脉虚则身寒难以自持;带脉总束诸经,带脉虚则带下不禁。故用白通汤加鹿角胶、菟丝子、桑椹、巴戟天、淫羊藿温补脾肾之阳,一诊知,二诊减,三诊若失。徐大椿说:“鹿之精气全在于角,角本下连督脉,则鹿之督脉最盛可知,故能补人身之督脉。”鹿角胶为鹿角提得之胶质精华,能够补督毋庸置疑,以白通汤合诸药,共襄温阳散寒,督脾两补之功。

案1、2为慢性盆腔炎患者,案3为子宫颈炎患者,若认为其患有炎症而对号入座,清理湿热而不思悔改,鲜有不覆舟者。切记!切记!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