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业药师考点1:中药剂型

真题网上较多,大家有需要可自行购买。

《神农本草经》中云:“药性有宜丸者,宜散者,宜水煎者,宜酒渍者,宜煎膏者,亦有一物兼宜者并随药性,不得违越。”

传统剂型
01
汤剂

汤剂是一种将中药材加水煎煮,去渣后饮用的液体中药剂型。

汤剂组方灵活,制备简单易行,可随证加减,还具有吸收快、针对性强、无刺激等优点。

适用于病情较急而亟需荡涤病邪或扶持正气的病症治疗。

汤剂的疗效受到许多因素影响,如煎药器具、时间、火候等,加之中药材种类繁多,质地差异较大。

为了让汤剂发挥最大疗效,在制备中药汤剂时必须依据情况确定具体方法。

02
散剂

散剂是将一种或多种药物粉碎,混匀而制成的粉状药剂,是中成药的基本剂型,也是固体制剂制备的基础。

散剂具有起效快、吸收度高、剂量增减方便的优势。

散剂药物粉碎后表面积较大,容易分散,起效较快,但也正因如此,散剂的化学性能不太稳定,容易出现变质现象,制作工艺和保存方法要求严格。

03
丸剂

丸剂是指将药材的细粉末或提取物加水、蜜、面糊或蜂蜡等合适的黏合剂,拌制成的类球形制剂。

常见的丸剂有水丸、蜜丸、水蜜丸、糊丸、蜡丸等。

丸剂服用简单,不适感小,携带方便,具有作用持久的特点。

因此临床一般将其用于慢性或虚弱性病症的调理,如人参养荣丸调补气血、安神补心丸补血安神等。

此外,某些有毒或芳香走窜等药物制成的丸药,可用于急危重症的治疗,如安宫牛黄丸开窍醒神、苏合香丸芳香开窍等。

04
膏剂

膏剂是最常见的传统中药剂型之一,有内服和外敷两种。

内服膏剂又称膏滋,通过向浓缩的药液中加糖或蜂蜜制成,具有服用方便、吸收快的特点。

外敷膏剂通常称为膏药,是中医外治法中常用的药物剂型,常具有良好的附着性和涂展性,多用于皮肤、疮疡、内科及妇科等病症的治疗。

膏药虽然也是一种外用药,但却内外兼治,内能驱风散寒、通络消痞,外可消肿剔毒、止痛生肌,还具有使用方便、药效持久等优点。

05
酒剂

中药酒剂俗称药酒,系指中药材用酒浸提取中药,制成的澄清液体剂型,多供内服,少有外用,并可加糖或蜂蜜矫味和着色。

酒性温,味甘苦辛,与药结合引药入经,加强药性。

根据用药方式不同多分为两类,内服可祛风散寒、活血通络,如风湿药酒、木瓜药酒。

也可为补酒,补虚强壮,补气养血,滋阴壮阳,温肾补脾。

外用药酒有祛风除湿、散寒止痛的风湿药酒,活血化瘀、疗伤续断的跌打药酒,此外还有治疗运动系统损伤的正骨水、万花油等。

内服药酒吸收迅速,储存时间较长,并能与膳食结合使用,患者接受度较高。

外用药酒是中医外治法常用剂型,透皮吸收度较高,可较快达到病灶,不通过消化系统代谢,减少肝脏的负担。

但酒剂有对高血压、孕妇、酒精过敏等患者禁用的局限性。

现代剂型
01
饮片

中药饮片是中药材按照中医药理论,根据药材自身性质以及调剂、制剂和临床应用的需要炮制而成的制剂。

药材经炮制后得到的饮片既可直接用于临床配方,又可用于中药制剂的生产。

现代饮片有小包装饮片、免煎饮片、超微饮片等形式。

02
滴丸剂

滴丸剂是指将混匀的药材提取物和基质,滴入到不相混溶的冷凝液中,收缩冷凝而制成的制剂。

其主要是利用固体分散技术,常用以口服、舌下含服及腔道使用等。

滴丸为固体分散体,药物以分子、微晶等形式高度分散于基质中。

具有溶解速度快、作用迅速、生物利用度高等优点,为治疗急症的良好剂型。

将易氧化、挥发的药物制成滴丸剂后可以增加其稳定性。

如将三七丹参颗粒研制成亲水性基质的滴丸,不仅速效高效,且服用剂量与原制剂相比也有所降低。

滴丸还可制成缓释和控释滴丸、包衣滴丸、栓剂滴丸、硬胶囊滴丸、肠溶滴丸、药液固化滴丸等,适应多种给药途径。

03
颗粒剂

颗粒剂是在汤剂和糖浆剂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剂型,其是先将中药饮片用水提取,然后低温浓缩、干燥,制成干颗粒而成。

颗粒剂既保持了汤剂吸收快、显效迅速等优点,又避免了汤剂服用前临时煎煮、费时耗能、久置易变质等不足。

04
注射剂

中药注射剂是指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采用现代化科学技术和方法。

从中药、天然药物的单方或复方中提取有效成分,可供注入体内的制剂。

其具有起效快、避免消化道吸收、生物利用度高的特点。

现代急诊常用中药注射液包括醒脑静注射液、舒血宁注射液、生脉注射液等,临床疗效较好。

声明

医家讲求“辨证施治”,人人“证”皆不同。本公众号所载内容为探讨学习之用,不构成用药建议,如有需求,请谨遵医嘱。

参考文献

(1)常见中药剂型及运用浅析 段多喜 周思远 陈颖 黄辰 李瑛成都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院 四川 成都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