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夏泻心汤合柴胡疏肝散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72例
黄方正,徐莹
(福州市第一医院,福建福州350001)
摘要:目的:观察半夏泻心汤舍柴胡疏肝散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8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口服
半夏泻心汤合柴胡疏肝散加减,对照组口服西沙必利.结果:治疗组临床疗效及症状,体征积分的改善均优于对照组.结论:
半夏泻心汤合柴胡疏肝散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疗效满意.
关键词:胆汁反流性胃炎;半夏泻心汤;柴胡疏肝散
中图分类号:R573.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3—5028(2008)04—0063—02近年来,笔者采用半夏泻心汤合柴胡疏肝散治疗胆汁反
流性胃炎72例,并与单纯用西沙必利治疗的相对照.现将
观察结果报道如下.
观察方法:按文献[1]方法观察治疗前后胃脘疼痛,腹
胀,暖气,胃脘烧灼感,胃脘部压痛等主要症状,按其发作程
度及持续时间分0,1,2.3四个等级并记分.
1一般资料3疗效标准及结果
128例为本院门诊患者,西医诊断参照《3200个内科疾
病诊断标准》 ,中医辨证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 :
排除严重心脑血管疾患,精神病,消化道肿瘤,残胃,十二指肠或胃溃疡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72例,男34例,女38例;年龄(38±11.24)岁;病程35d20a,平均(6.5±
12.58)a;浅表性胃炎58例,萎缩性胃炎14例.对照组56例,男34例,女22例;年龄(39±11.03)岁;病程24d--22a,平均(5.5±12.64)a;浅表性胃炎46例,萎缩性胃炎10例.两组上述资料差异无显着性(P>0.05),具有可比性.2治疗方法
治疗组予半夏泻心汤合柴胡疏肝散加减.方药:半夏10g,黄芩10g,干姜6g,炙甘草5g,党参15g,大枣3枚,薄荷(后入)10g,神曲10g,乌药10g,延胡索15g,柴胡10g,白芍9g,枳壳9g,川芎9g,香附9g.日1剂,水煎取汁,分2次服.加减:脾虚气滞加木香,砂仁,白术;胆胃郁热加左金丸,温胆汤;中焦虚寒加桂枝,吴茱萸;气阴两虚者加麦冬,五味子;气滞血瘀者加丹参,蒲黄,五灵脂.
对照组口服西沙必利5mg,日3次.两组治疗期间均停用其他药物,4周为1个疗程,连服2个疗程.
3.1疗效标准
参考《实用中西医结合诊断治疗学》相应标准确定.治愈:症状消失,内镜复查无反流,粘膜正常或基本正常;显效:症状消失,内镜复查无反流,胃粘膜病变改善;有效:症状好转,内镜复查胆汁反流减少,胃粘膜病变改善;无效:症状无好转,内镜下有胆汁反流,胃粘膜病变无改善.
统计学处理:数据以(±s)表示,采用Ridit分析和t检验.
3.2治疗结果
3.2.1两组疗效比较见表1.结果示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
表1两组疗效比较例(%)
组别'治愈显效有效无效有效率
治疗组7239(54.17)16(22.22)10(13.89)7(9.72)65(90.28)
对照组5622(39.28)12(21.43)8(14.29)14(25.0)42(75.0)
(平均)R治疗组=0.6033,(平均)R对照组=0.5,t=
2.01,P<0.05.
3.2.2两组治疗前后症状,体征积分改善比较见表2.结
果示治疗组症状,体征积分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
表2两组治疗前后症状,体征积分改善比较(±s)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比较,AP<0.05.
收稿日期:2007—11264讨论
作者简介:黄~(1971一),男,福建福州人,学士学位,主治胆汁反流性胃炎是因幽门机能不全,胃排空障碍,胃粘
医师.
?
63?
2008年4月
第28卷第4期
河南中医
HENANTRADIT 10NALCHINESEⅣ匝DICINE
Ar,ril2008
Vl01.28No.4
柴胡疏肝散加减治疗慢性消化不良症89例
冯卫,邱启霞
(1.鹿邑县成人中等专业学校,河南鹿邑477250;2.鹿邑县人民医院,河南鹿邑
477250)
关键词:消化不良;柴胡疏肝散;辨证论治'
中图分类号:R573.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3—5028(2008)04—0064—02我们自2004年以来采用柴胡疏肝散加减治疗慢性消化
不良症89例,收到较好效果,并与使用吗丁啉治疗的相对照,现将观察结果报道如下.
上;②经纤维胃镜及活检,病理检查正常或表现为慢性浅表性胃炎,排除胃溃疡,肿瘤等器质性病变;③化验室检查,B 超或x线检查等排除肝,胆,胰等疾病.
1临床资料2治疗方法
1.1一般资料
160例均为我院中医科门诊病例,其中男86例,女74例;年龄23--73.5岁,平均42岁;病史0.55a,平均3.1a.按就诊顺序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89例,男49例,女40例;年龄2070岁,平均42.6岁;病程0.53.5a,平均
2.9a.对照组7l例,男37例,女34例;年龄24.573.5岁,平均4O.5岁;病程15a,平均3.5a.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诊断标准
依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胃脘痛》制定:①临床表现以上腹,胃脘部疼痛为主,常伴有痞闷或胀满,嗳气,泛酸,恶心,呕吐等不适,且症状持续4周以收稿日期:2007—12一l1
作者简介:冯卫(1966一),男,河南鹿邑人,学士学位,主管药师.
治疗组基本方药组成:柴胡15g,白芍12g,川芎10g,
香附10g,陈皮10g,枳壳10g,炙甘草6g.加减:肝气犯胃者加郁金10g,木香6g,川楝子6g,延胡索10g;肝胃郁热者,加牡丹皮10g,栀子10g,黄连3g,吴茱萸3g;胃阴亏虚者,加北沙参9g,枸杞子12g,麦冬12g,生地黄12g;若疼痛较重加川楝子6g,延胡索10g;嗳气频者加旋覆花10g,砂仁6g,沉香3g.日1剂,水煎早晚空腹服,每周6剂.对照组服用吗丁啉片10nag,日3次,饭前0.5h口服.
治疗期间,2周复诊1次,详细记录临床症状及体征情况,l疗程(4周)后进行复查(有浅表性胃炎者行胃镜检查),评定疗效.治疗期问戒酒茶,少吸烟,避免紧张刺激及饮食不节.3疗效标准及结果
3.1疗效标准
依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胃脘痛疗效评定标准》制定.治愈:临床症状体征全部消失,进食恢复正常,胃镜检查膜屏障的损害所致,而胆道疾病在其发病中起着重要作用.现代医学治疗方法多为增加胃肠动力,调节幽门功能,缩短排空时间以减少胆汁反流,对胃排空障碍者疗效较好,但临床上仅部分患者有排空障碍,因此.使用单一的胃肠动力药对大部分患者疗效欠佳J.
本病属于中医学'胃痛','呕吐'等范畴,其主要病机为
脾胃虚弱,气机升降失常,肝气郁滞,横逆犯胃,冒失和降,胆汁上逆等.本病虚实夹杂,缠绵难愈.根据本病的特点,辨证分型中以肝胃不和,肝胃郁热型多见.笔者根据本病特点采用半夏泻心汤合柴胡疏肝散治疗,方中党参健脾补气;半夏,黄连,黄芩辛开苦降而祛邪;白芍缓急止痛;干姜辛温散邪;大枣,炙甘草佐党参健脾益气.诸药合用,以奏健脾益气,疏肝理气,和胃降逆之功,柴胡含柴胡皂甙,有抗炎作用,既能减少炎性渗出,又能抑制肉芽肿,黄芩所含黄芩甙,黄芩素能降低毛细血管的通透性,有抗炎作用,白芍含芍药甙,尚能镇痛,甘草有肾上腺皮质激素样抗炎作用,故对胆汁反流-
64?
性胃炎有较好疗效.笔者治疗胃病喜用半夏泻心汤,半夏泻心汤为汉代医圣张仲景所创制,首见于《伤寒论》 ,主用于小柴胡汤证误下伤中,邪气入里,以致寒热互结于中洲,脾胃升降功能失常的痞症.因其配伍得当,疗效确切而被后世人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