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论、金匮要略自学课程录(57)

章、太阴

第二节 太阴病方证

三、痰饮咳逆呕逆

6、小半夏汤

【组方】:半夏一升(130克),生姜半斤。右二味,以水七升,煮取一升半,分温再服。

半夏下气逐饮,生姜温中降逆,故治胃中有水饮而呕逆头痛者。

我们把它列在太阴,而冯世伦先生根据其常主有头痛,归太阳太阴病,特注明。均供参考。

金匮·痰饮咳嗽病28:呕家本渴,渴者为欲解,今反不渴,心下有支饮故也,小半夏汤主之。

【注】:先解释一下「支饮」:饮往上,波及肺,常见的哮喘,咳嗽。「呕家本渴,渴者为欲解」,胃停水就要呕,吐出来胃干了就渴,渴是胃停水要好的表现。「今反不渴,心下有支饮故也」,吐完了渴,渴了一会就不渴了,饮随吐随聚,故以小半夏汤主之。生姜去寒去饮,半夏降逆去饮。小半夏汤也包含在许多更大的方证中,比如小柴胡汤就含有小半夏。

金匮·黄疸病20:黄疸病,小便色不变,欲自利,腹满而喘,不可除热,热除必哕,哕者,小半夏汤主之。

【注】:这条上面还有一条:「19、黄疸腹满,小便不利而赤,自汗出,此为表和里实,当下之,宜大黄硝石汤。」这条与上条不同,也是黄疸,但「小便色不变」,知道里面没有大热,而且有小便自利发展趋势,是湿寒不能收涩之故。「腹满而喘」也是虚满,喘是湿冲上逆所致。这种情况是不能用上条泄热的组方的,象茵陈蒿汤、栀子大黄汤、大黄硝石汤都不能用,可以用五苓散加茵陈。一旦用了苦寒下药,胃会中寒而哕。补救这种误治可用小半夏汤。小半夏汤并不治黄疸,它去湿去水,也治哕逆。

金匮·呕吐哕下利病12:诸呕吐,谷不得下者,小半夏汤主之。

【注】:有声有物则谓呕,无声有物则谓吐。凡有水饮的诸呕吐而饮食不得下咽,用小半夏汤主之。半夏、生姜都去水、治呕,又散寒。小半夏汤一般不单独用,加到别的组方里合用。

7、生姜半夏汤

【组方】:半夏半斤,生姜汁一升。右二味,以水三升,煮半夏,取二升,内生姜汁,煮取一升半,小冷,分四服。日三、夜一服,止,停后服。

生姜半夏汤是小半夏汤的变方,于小半夏汤大增生姜用量,故治小半夏汤证而饮剧甚者。

金匮·呕吐哕下利病21:病人胸中似喘不喘,似呕不呕,似哕不哕,彻心中愦愦然无奈者,生姜半夏汤主之。

【注】:胸中似喘不喘,似呕不呕,似哕不哕,恶心得厉害,烦心,逆满,聩乱,无可奈何,无法言说的状况。这是胃虚有饮,生姜半夏汤主之,以生姜为主药。生姜、半夏很相似,但生姜有健胃作用,所以生姜为主,必须多放。后世医生往往只放生姜几片,这完全不解决问题。如果呕得厉害,则半夏多放。这个组方本质上与小半夏汤一致。

8、半夏干姜散

【组方】:半夏,干姜各等分。右二味,杵为散,取方寸匕(约10克),浆水一升半,煎取七合,顿服之。

把小半夏汤以干姜易生姜,虽亦治呕逆,但偏于治寒。

金匮·呕吐哕下利病20:干呕吐逆,吐涎沫,半夏干姜散主之。

【注】:干呕,吐逆,吐涎沫,三者的其中之一,半夏干姜散主之。生姜和干姜有差别,半夏干姜散比小半夏汤温中力量强,如果小半夏汤证的胃偏于寒,可以改用半夏干姜散。吴茱蓃汤也主吐涎沫和胃寒有饮,但吴茱蓃汤还主头晕、头痛。理中汤也主吐涎沫、胃寒,但理中汤有人参还主虚、心下痞鞕。这些在辩证时要区分。

9、干姜人参半夏丸

【组方】:干姜,人参各一两,半夏二两。右三味,末之,以生姜汁糊为丸,如梧子大。饮服十丸,日三服。

此合小半夏汤和半夏干姜散为一方,逐饮止呕俱较有力,复加人参则更含有理中汤义,故治呕吐而心下痞硬者。丸药效缓。但施于妇人妊娠恶阻,反较稳妥。

金匮·妇人妊娠病6:妊娠呕吐不止,干姜半夏人参丸主之。

【注】:妇人妊娠初始期恶心、呕吐,一般在怀孕五六十天反应多些,慢慢就过去了,大多不药而愈。有的这种反应拖很长时期,就必须治了。这种情况,一般都是胃虚寒,有留饮,干姜人参半夏丸主之。干姜温中,半夏止呕。方中有人参,故有心下痞硬证。

后世方家多谓半夏害胎,干姜为热药妊娠尤当禁用,但常以本方治此证屡验,并无一失。但本方并不只限于妊振恶阻,凡有此证男人亦宜用之。

10、大半夏汤

【组方】:半夏二升(260克),洗完用,人参三两,白蜜一升。右三味,以水一斗二升,和蜜扬之二百四十遍,煮药取升半。温服一升,余分再服。

大半夏方证主脾胃虚寒呕逆、宿食不化,常见朝食暮吐,或暮食朝吐,宿谷不化,吐后转舒,神疲乏力,脉细弱等症状。半夏下气逐饮,人参补中益气,复用白蜜助人参以安中,同时又解半夏之毒。

金匮·呕吐哕下利病16:胃反呕吐者,大半夏汤主之。

【注】:前面有一个条文「脾伤则不磨,朝食暮吐,暮食朝吐,宿谷不化,名曰胃反」。胃反者,脾胃虚寒,无法消化,不能容纳食物,于是朝食暮吐,暮食朝吐,并不是随时呕吐。大半夏汤主之。因此大半夏汤证是脾胃虚寒的呕吐。与小半夏汤有点区别。小半夏汤证是停水之呕,不食亦吐。另外大半夏汤证有心下痞硬,故用人参,这是二方主要区别。由于甘草大枣太壅腻,于治呕不利,故同时用人参和蜜健脾胃。
经方学坊

更多内容,敬请期待

(0)

相关推荐

  • 高建忠.读方用方笔记(六七)临证谈半夏泻心汤

    尤在泾在<伤寒贯珠集>里这样说:痞者,满而不实之谓.夫客邪内陷,既不可从汁泄:而满而不实,又不可从下夺,故惟半夏,干姜之辛能散其结,黄连,黄芩之苦能泻其满.而其所以泄与散者,虽药之能,实实 ...

  • 高建忠.读方用方笔记(八二)临证谈半夏泻心汤

    叶天士在<临证指南医案>里面:呕吐(64) 何,寒热呕吐,胸中格拒,喜暖饮,怕凉.平昔胃阳最虚,热邪内结,体虚邪实,最防痉厥. 人参,黄芩,炒半夏,姜汁,川连,枳实 胸中格拒,胸中指的胃脘 ...

  • 经方:生姜泻心汤(心下痞,肠鸣下利)

    生姜泻心汤 [原文] 生姜四两(切) 甘草三两(炙) 人参三两 干姜一两 黄芩三两 半夏半升(洗) 黄连一两 大枣十二枚(擘) 右八味,以水一斗,煮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 [作者 ...

  • 经方:半夏泻心汤(呕吐、腹痛)

    半夏泻心汤 [原文] 半夏半升(洗) 黄芩 干姜 人参 甘草各三两 黄连一两 大枣十二枚(擘) 右七味,以水一斗,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 [作者] 张仲景 [出自] < ...

  • 伤寒论、金匮要略自学课程录(30)——阳明胃家实之大承气方证

    伤寒论.金匮要略自学课程录(30) 第三章.阳明病 第二节阳明方证 十.胃家实证 1.大承气汤 伤寒209:阳明病,潮热.大便微硬者,可与大承气汤:不硬者,不可与之.若不大便六七日,恐有燥屎,欲知之法 ...

  • 伤寒论、金匮要略自学课程录(1)

    本文根据本群各位老师讲课的内容,尽量进行了剔除错误.删烦就简.增补遗漏,修订而成.为了突出学习的完整性.系统性.风格一致性,对讲课记录进行较大的修改,也不再列出哪位老师讲哪部分内容. 本群各位讲课老师 ...

  • 伤寒论、金匮要略自学课程录(8)

    第一章.太阳病 第二节太阳病方证 11.麻黄汤 「太阳伤寒」之「脉浮紧.发热.恶寒.无汗.头项痛.身痛」乃麻黄汤证之典型证. [组方]:麻黄三两,桂枝二两,炙甘草一两,杏仁七十个(约28克).上四味, ...

  • 伤寒论、金匮要略自学课程录(7)

    第一章.太阳病 第二节太阳病方证 8.桂枝加葛根汤 [组方]:葛根四两,芍药二两,生姜三两,炙甘草二两,大枣十二枚,桂枝二两.上六味,以水一斗,先煮葛根减二升,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 ...

  • 伤寒论、金匮要略自学课程录(6)

    第一章.太阳病 第二节太阳病方证 5.桂枝加黄芪汤 [组方]:桂枝,芍药各三两,炙甘草二两,生姜三两,大枣十二枚,黄芪二两.右六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温服一升,须臾饮热稀粥一升余,以助药力,温服取微 ...

  • 伤寒论、金匮要略自学课程录(5)

    第一章.太阳病 第二节太阳病方证 [插曲]:刚学过太阳中风的桂枝汤.伤寒论中以「六经名+中风」作为题首者,共8条,即各经都有「中风」条文.于是,以内经解释者认为,各经皆有「经证」,或者说,各经皆有自己 ...

  • 伤寒论、金匮要略自学课程录(4)

    第一章.太阳病 第二节太阳病方证 学习伤寒论.金匮要略的一个特点,是直接从方学起.而不是先学药理,再辩病因,根据病因选药组方,不走这条路. 什么是经方?是张仲景继承<神龙本草经>.< ...

  • 伤寒论、金匮要略自学课程录(3)

    第一章.太阳病 第一节无方证条目 第8.9.10三条,是岐黄家言,恐后世所添加,略去. 伤寒48:二阳并病,太阳初得病时,发其汗,汗先出不彻,因转属阳明,续自微汗出,不恶寒.若太阳病证不罢者,不可下, ...

  • 伤寒论、金匮要略自学课程录(2)

    第一章.太阳病 什么是太阳病?按照内经解释来说,有将「手足太阳经络」联系起来的,有将「太阳寒水之气」联系起来的,有将经络.膀胱.小肠.气化合起来考虑的,还有提出「经证」.「腑证」.「本病」.「兼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