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标导学课堂模式简介
前言:敬畏教育
亲爱的老师:“在你的手中是许许多多正在成长的生命,每一个都如此不同,每一个都如此重要,全部对未来充满着憧憬和梦想。他们都依赖你的指引、塑造和培育,才能成为最好的个人和有用的公民。”(新加坡教育部长吴清基)
教学,我们都在思考,我的教学方式孩子喜欢吗?是否符合学生的认知取向和行为样式呢?有经验的教师都知道,课堂上,学生多是喜欢有实验的、有活动的,能让他们自主的、能探究的、同学间能合作的、教学过程中能让他们亲身体验的、实践的,也这样更能激发他们学之动机,并产生兴趣,而愉悦的进入良好的学习状态。
问题产生:“课堂究竟是谁的?”
我想这个问题,并不能直接地作回答,而就是取决于“课堂教与学”教学方式及学习方式。
《中庸》开篇三句话“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 。
意思就是教育要能发现和尊重孩子的学习与成长的起点,“保护天性、尊重个性、培养社会性”。
个人之观点,课堂之内涵:“我”(学生)是主体,我的课堂是——开放的,深度的,智慧的,真实体验的,跨学科的,技术型的,有思想的、立德的(创新的、批判的、有价值观的)。
目标导学课堂倡导的教育理念就是:
1. 树立教学即儿童研究的新观念;
2. 学科教学应体现文化的建构过程;
3. 放大高效课堂组织育人、规则育人及流程育人的价值;
4. 从学科走向课程,从教学走向教育;
5. 课堂结构向丰满化、多元化发展;
6. 建立高效课堂学习。
目标导学课堂就是希望能构建这样的课堂:学习、思考、实践、感悟是一个学而思、思而践、践而悟螺旋式上升,循环往复的过程。“学而思,思而践,践而悟,悟而学。如此循环,方能知行合一。”
倡导:教与学方式的生态的和谐。
启智诱导;学思联动;知行统一;教学合一。
乐其事,勤于学,敏于思,笃于行,慧于心,厚于德。
构建“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以学习为中心,以体验为红线,思维为主攻” 善学、乐学思维型课堂。
养其根,俟其实。
坚持素养导向,用思想行走、用文化坚守。
一直在思索,我们的教学要归于什么,如何才是“归于”?怎么才能“归于”?
教学之宗旨:求真、至善、臻美!
教学之行旨:启智诱导;学思联动;知行统一;教学合一。
教学之善旨:乐其事,勤于学,敏于思,笃于行,慧于心,厚于德。
教学之明旨:学而思,思而践,践而悟,悟而学。如此循环,方能知行合一。上“四旨”也算是个人一直倡导“导、学、练、展、评”课堂的一个“学、思、践、悟”的一个哲学思考吧。
“导、学、练、展、评”,倡导,把课堂还给孩子,以“掌握知识、发展能力、培育品德”作为课堂目标,搭建良好教学支架(如导学案),提供充分的“工具箱、资源包、脚手架”,搭建良好的“自主+合作+探究”平台,在点燃、激励、唤醒中,在学习任务和问题驱动下,身动、心动、神动,有序开展有趣的“独学、对学、群学”合学、 讨论、展学的学习方式,把“闻知、说知、亲知”学习过程交给学生,让每个学生都能跳一跳摘到桃子,实现自我和同伴认知建构,有着成功和收获的喜悦。——李吉麟
目标导学课堂模式
目标导学课堂模式
目标导学课堂模式
目标导学课堂模式
目标导学课堂模式
目标导学课堂模式
目标导学课堂模式
一名教师的学生观(发展观),决定了这名教师的教育观、教学观。在课堂上,教师如何看待孩子的发展,课程观决定了他采用什么样的认知取向和行为样式对待孩子的认知取向和行为样式。(李吉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