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多久才可再拍片?
如需转载,请标来源,或联系作者沟通转载方式。谢谢!
看过本号已经发过的文章“X线有什么能耐?”,或者是读过其他相关的介绍,各位一定知道了,X线通过任何物质都可以在沿途产生电离现象;X线通过人体时,这种电离现象会引起“生物效应”,是有可能危害人体健康的。谁不关心自己的健康呢?是吧!所以,“拍片”前后,提出这类问题很正常。
然而,话分两头。可能是由于一些媒体自觉或不自觉的过分渲染,现在已经有一些病人,对“拍片”检查心存恐惧,甚至是拒绝做必要的放射检查,这就有赖于我们去安抚、说服了。其实,随着科技的进步、设备的提升以及对辐射防护的重视,目前进行医学上所必须的检查,几乎都不会对人体的健康产生确定的危害。您想想,整天在射线环境下工作、接触辐射最多的是介入医生,他们都不害怕,您害怕什么?
这个是有可能的。科学实验已经证明:辐射对人体的损伤与受照射的剂量存在密切的关系——剂量越大损伤越显著;与受照面积有很大的关系——受照面积越大危害越明显;与人体本身也有很大的关系——婴幼儿、性腺和淋巴等组织敏感易受损伤。
为了防止这种不确定性的危害,国家早已制定了控制标准,医院的工作环境和有射线的设备在设计安装前都会进行辐射安全评价,并且必须定期接受安全检查,这就在源头上有了保障。其次,医院内“与射线打交道”的医技人员会定期接受辐射安全教育,在日常工作中充分注意将受照面积控制在必须的范围之内(用缩光器、遮光筒缩小受照面积,用铅帽、铅围勃、铅橡皮等遮盖敏感的器官组织等),严格控制照射时间,严禁不必要的重复检查,注意对婴幼儿以及敏感器官的防护。
由于检查部位、目的、方法等的不同,每一次的辐射剂量并不相同,有的还相差巨大。据说伦琴在为他妻子拍摄人类第一张X线照片时,整整曝光了15分钟,而现在我们拍摄一张X线照片时只须零点几秒甚至零点零几秒的时间。根据有关测量信息,拍一张胸片大约有0.023mSv的辐射量,四肢拍片约为0.01mSv,而腹部拍片则约为0.54mSv,上消化道造影由于有透视和多幅拍片,平均可达2.55mSv,胸部低剂量CT检查的辐射剂量约为1~2mSv。
前面说了那么多,最终还是要回归主题。其实,有了前面的问题铺垫以后,这个最终也是最早的问题好象已经变成了“伪命题”,是吧?
这其实就是我拆分问题的目的。因为,既然射线是有可能存在危害的,而每次或每种检查的射线量又不同,如何明确说明到底要多久(1天、1周、还是1年)才可再拍片?
据专业文章分析,人体每年接受的辐射剂量小于100mSv是安全的,不会产生任何影响。大家算一算,这个剂量可以允许做多少次胸部拍片甚至是可以做多少次CT了?
打个比方,有人因为咯血,介入医生为其栓塞止血,就必须先为其拍片和造影,在栓塞的过程中以及栓塞以后,要看成功与否,是不是必须拍片复查?这可能就是1分钟之内的事。再打个比方,有人因为咳嗽拍了胸片,发现肺部有病变,考虑是肺炎,但又不能完全排除肺结核,医生如果半天内让其复查,谁能答应?而提议抗炎治疗一周后复查,就合理吧?再多一个比方,40岁以下的年轻人,入职时刚做过胸片体检,也没有什么事,你说他多久以后需要再拍片?一年都嫌太密,是吧?
我想,好好看过我的问题解答后,下次的问题可以改为:这种有辐射的检查该做吗?能否用没有辐射的检查来替代?我原来做过的检查结果还可以用吗?这其实就是辐射防护学上强调的“最优化”原则。如果医生能够明确回答,那就请相信医生,无论是多久,都请接受检查,别再沉溺于不必要的恐惧和担忧之中了!
王芳军医生简介: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教授、主任医师、研究生导师,主要从事介入诊疗和医学影像诊断,兼有医学教育任务。闲暇时也喜爱欣赏古诗美文。如果您是同行、同好,或有任何相关问题,都可以扫描下面的二维码上网与我交流,也可通过我院的微信公众号等途径找到介入门诊与我联系,当面沟通。目前我院介入门诊在周二上午、周三上午和周五上午开放。本人(王芳军教授)周五上午出诊,地点: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门诊楼三楼一号诊室。
觉得有用就分享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