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论、金匮要略自学课程录(33)
第三章、阳明病
第二节阳明方证
十、胃家实证
2、小承气汤
【组方】:大黄四两,厚朴二两,枳实三枚(约43克)。上三味,以水四升,煮取一升二合,去滓,分温二服。初服汤当更衣,不尔者,尽饮之。若更衣者,勿服之。
【方解】:里热实证。在大承气汤基础上既除去攻坚除热的芒硝,又减消胀行气的厚朴,虽亦属里实的下剂,但较大承气汤则显有不及,故谓之小承气汤。因此本方适用于腹胀、大便不通不久者。
歌曰:小承气本大承气,减厚朴量芒硝去。虽属里实之下剂,大承气汤怎敢比。
从方剂上对比可以看出大承气的厚朴枳实用量比较大,所以消痞除满、破气散结的力度大,故用于大实证。芒硝主要是祛热、软坚,故大承气汤证大多有潮热,再配伍大黄泻下的力量就更猛了。而小承气汤证热不甚,主要是胀满内结,相对来说,病情要轻。
伤寒208:阳明病,脉迟。虽汗出不恶寒者,其身必重,短气,腹满而喘,有潮热者,此外欲解,可攻里也。手足濈然汗出者,此大便已硬也,大承气汤主之;若汗多,微发热恶寒者,外未解也,其热不潮,未可与承气汤,若腹大满不通者,可与小承气汤,微和胃气,勿令大泄下。
【注】:注见大承气汤。
伤寒209:阳明病,潮热、大便微硬者。可与大承气汤;不硬者,不可与之。若不大便六七日,恐有燥屎,欲知之法,少与小承气汤,汤人腹中,转矢气者,此有燥屎也,乃可攻之。若不转矢气者,此但初头硬,后必溏,不可攻之,攻之必胀满不能食也。欲饮水者,与水则哮,其后发热者,必大便复硬而少也,以小承气汤和之。不转矢气者,慎不可攻也。
【注】:注见大承气汤条。
伤寒213:阳明病,其人多汗,以津液外出,胃中燥,大便必硬,硬则谵语,小承气汤主之。若一服谵语止者,更莫复服。
【注】:这条谈论的重点主要不是热。其人多汗,多汗则津液大量外出,致使肠胃干燥、大便硬,大便拉不出又引起中毒性反应,影响到大脑而谵语,这是胡老直接借鉴现代医学的概念谈谵语,简明易懂。虽然大便硬了,也有谵语了,但是言外之意热并不是太明显,没有前面大承气那种潮热,故不宜大承气汤而宜小承气主之。假若一服谵语止,即不要再服,大便接着很快会下来。所以说遇谵语不一定就吃大承气汤。这条辩证非常细腻。
伤寒214:阳明病,谵语、发潮热、脉滑而疾者,小承气汤主之。因与承气汤一升,腹中转气者,更服一升;若不转气者,勿更与之。明日又不大便,脉反微涩者,里虚也,为难治,不可更与承气汤也。
【注】:阳明病谵语发潮热,脉滑而疾,疾是数之甚也。脉数主虚(像肺结核之脉数,数而无力,是虚)主热,脉滑主实,脉滑而疾是实热之象,应该用大承气。但是,条文却说「小承气汤主之」,胡老坚定地说,这条条文错了!
伤寒250:太阳病,若吐、若下、若发汗后,微烦、小便数、大便因硬者,与小承气汤,和之愈。
【注】:吐下、发汗均足以亡失津液,但微烦而无谵语,是胃中干、里热并不剧,虽小便数、大便硬结,亦不宜大承气汤,可与小承气汤和其胃即愈。
伤寒251:得病二三日,脉弱,无太阳柴胡证,烦躁、心下硬,至四五日,虽能食,以小承气汤,少少与微和之,令小安;至六日,与承气汤一升。若不大便六七日,小便少者,虽不受食,但初头硬,后必溏,未定成硬,攻之必溏,须小便利,屎定硬,乃可攻之,宜大承气汤。
【注】:注见大承气汤。
伤寒374:下利,谵语者,有燥屎也,宜小承气汤。
金匮·呕吐哕下利病41:下利谵语者,有燥屎也,小承气汤主之。
【注】:这两条实际是同一条,是王叔和同志分放在两个地方,他想把仲景学说的外感与杂病分开放,大概他认为小承气既可能是外感也可能是杂病吧。但是一条用了「宜」另一条用了「主之」,是王同志的疏忽吧,不得而知。
下利谵语,是简文,谵语一般都发生在阳明热实证中。是人体津液竭尽,亏虚而里热还在蒸腾时出现的神志不清状态。应当还有别的一些能证明有燥屎的症状比如腹疹拒按,但谵语是有燥屎的重要证据之一。
为什么不用大承气汤?这条要与大承气的几条有下利的条文结合起来读。伤寒256:下利、脉滑而数,有宿食。伤寒321:病自少阴来的热结旁流,口干燥者。金匮·腹满寒疝宿食病23:下利不欲食,有宿食。金匮·呕吐哕下利病37:下利,三部脉皆平,按之心下坚者。金匮·呕吐哕下利病38:下利,脉迟而滑者。金匮·呕吐哕下利病39:下利,脉反滑者。
注意这六条有四条都有脉来左证。当然这四条也还是太简单,应该还有腹诊拒按。而本条没有脉滑而数、三部脉皆平、脉迟而滑这些脉的左证,也没有不欲食、或病源于少阴的条件。
此外,这条也未提潮热。如果有潮热,当然就应当用大承气了。所以读这些条文不能一条条孤立分开,要联系。
仲景时代,还没有纸张,行文都纪录在竹简上,难怪仲景惜墨如金。加上他老人家纪录文字时恐怕也没有想到去出版。如果是为了出版写书,可能就会写得详细了。
金匮·呕吐哕下利病附方(一):《千金翼》小承气汤,治大便不通,哕数谵语。
【注】:胃气不得行于下,而逆于上则秽;里有燥屎则谵语。此以大便不通而使秽数,故宜小承气汤治之。《伤寒论》中有谓「伤寒哕而腹满,视其前后,知何部不利,利之即愈。」本条所述即属后之不利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