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只为满足理性的快乐
别只为满足理性的快乐
渐新堂
近半年参加了四五个年会,听到了不少大咖的学术报告,高屋建瓴,振聋发聩,一些年轻教师一线同行感觉得到了醍醐灌顶的启发。
而我觉得,这些学术报告,大多都远离中国教育实际,无视教学现场的需求,只有翻译词汇,只有文件术语,没有自己的观察与研究,滔滔不绝,口若悬河,满足了媒体炒作,也只满足了自己的理性快乐。
其表现为:
一 食洋不化 一位博导在讲座中谈到自己最近读的一本书。整个讲座就讲该书的几个基本概念,拉丁文怎么讲,中国人应该怎么翻译,自己怎么理解,教学中应该如何去运用。整个讲座看不出来到没有到过中国,到没有到过中国的学校,进没有进过中小学课堂。另一位博导则大讲特讲现在国际教育的趋势,如何如何理解,应该怎样怎样去紧跟,我们的教育落后得有多么遥远。根本不了解最近二十年来中国的教育在教育硬件、教育观念、评价方式、考试招生方式已经发生和正在发生的巨大变化。
二 偏执狂热 一些大咖只要一说到自己到某国做过一次访问学者,就两眼发光,精气神特别亢奋,将极少数浮光掠影的个案当做欧美的普遍现象。而对我国的教育,则从骨子里充满轻蔑与不屑,似乎根本不值得观察与研究。但是,只要问问欧美国家普通学校的一般教育教学情况,则一脸蒙圈,一无所知。而对我国发达地方以及大中城市的教育,也缺乏最基本的认知。还把什么30年前的内蒙古草原上中日学生夏令营的学生拿来说事。一说高考就将其抛入邪恶深渊来痛加挞伐。一说欧美教育就赞不绝口媚眼跪舔。
三 陈旧过气 成天赶场子坐主席台当嘉宾(被戏称为雷同于前些年小姐样的坐台先生),到会场行色匆匆,一到就讲,讲完就飞,似乎就没有坐下来听,静下来想的时间,更不用说研究现实的变化发展。所举例子,还是十年前甚至更早的其实早已家不存在的个案了。就是课件,都令人气愤,参加过该教授讲座的人一眼就发现,这些课件除了日期外,一点一张都没有进行过调整与修改。完全无视受众的存在,也完全不顾知识分子的半点廉耻,只盯住讲课费的数额。
四 宣讲文件 还有一些大咖参与了几份文件讨论,就不断到处宣讲文件,似乎面对一群不识字的文盲,滔滔不绝煞有其事。一点学者的气味都没有,俨然是高高在上不容置疑的官霸。其口气表明,即使错的也要执行,没有半点讨论没有一丝可以质疑的空间。这些所谓的学者忘记了部里曾经发过的为保证儿童睡眠八点以前不准开校门的文件,忘了九十年代的高中学业会考将代表国家权威替代参军招工招干考试的文件,不知道曾经立法在全国大范围要求推行的义务教育阶段的五四制学制。
远远不止以上几种,这些讲座,只满足了自己理性的快乐。说出某某理论某某潮流某某概念某某术语的前瞻性、整体性、方向性、实质性、可行性、发展性、科学性、均衡性、阶段性……或者战略化、理论化、系统化、实践化、可视化、操作化、协同化、溢出化……或者历史的维度、文献的维度、时间的维度、学界的维度、线性的维度、先行的维度、灯塔的维度、效益的维度、教育的维度、教学的维度、发展的维度、社会的维度、社区的维度、政策的维度、财政的维度……
正如王瑶先生所曾说,我人老了,对这些性不感兴趣了。请问,以上的理论概念方式术语模式,有过在哪里的实践吗,针对的是什么问题,效果呢,第三方在哪里,能够站出来说句公道话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