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阅读,引以为鉴的商榷

推荐阅读,引以为鉴的商榷

渐新堂

推荐给大家阅读一位老朋友三十多年前的一篇挑战名人批评教材的文章。这在当时是需要学科功力与勇气的。重新贴出来,就是为了教学以及教材编写中,尽量减少主观预设,尽量还其文章本真,尽量去掉对名人神化。

《文学与出汗》驳论商榷

张尚志

1989年《语文学习》第8期,发了我一篇关于鲁迅先生“文学与出汗”一文的讨论。我的题目是《“文学与出汗”驳论商榷》,而编辑却改成了《“文学和出出汗”的论据站不住脚》,令人不安。一则把鲁迅的标题搞错,二则一副凶巴巴的语气。三则,只发了前一半。今天,我把我的全文发过去,敬请指正。

中学议论文的教学目的,当然不是——起码不仅仅是——要同学们死记作者的思想观点,或者硬背教师讲授的现成结论,而应该是以课文为范例(仅仅是范例而已),培养同学们分析问题、评判是非的思维方法,提高他们闻释事理、匡正谬误的表达能力。从“范例”这个角度上讲,鲁迅先生的《文学和出汗》一文的思维逻辑和论证过程似乎尚有商榷的必要。
       先生落笔伊始,首先摆出了梁实秋先生的观点作为全文批判的靶子:“文学当描写永久不变的人性,否则便不久长”,甚而至于“就都消灭了”云云。课文对这句话还加了一条注释,注文中引用了梁实秋先生的一段原文(原文从略,见高五册语文教材)。不过,读了梁实秋的这段原文以后,我们才知道,鲁迅先生上面所树起的“靶子”并不是梁氏原文中的话,乃是先生自己对梁文的归纳和概括。这里自然而然就要产生一个问题:先生的归纳和概括与梁氏的原意相符吗?
       其一,读注文,梁氏的“普遍的人性”似乎不应当理解为“永久不变的人性”。从概念的外延上讲,前者侧重的是空间范围,而后者侧重的是时间;前者说的是“大多数人是这样”,而后者说的是“永远是这样”。其二,梁文说,写人性者流传较广,“经得起时间和地域的试验”,似乎不能由此推出“否则,就都消灭了”的否定判断,前者强调的是“不流传”,后者强调的是“消灭了”,“不流传”说的是传播不广,社会影响不大;而“消灭了”说的是不存在,根本就没有了,二者乃是两个范畴的概念。如此看来,先生对梁文的归纳和概括似乎失之偏颇,甚至还有“偷换概念”之嫌。
       在驳论文字中,立论稍有偏颇,靶子失之准确,不仅难以击中论敌的要害,而且还真就像梁实秋先生慨叹的那样:鲁迅先生对我的批判如同是对牛弹琴。
       且说鲁迅立起了“靶子”之后,随之就展开了分析批驳。先生运用了所谓“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的方法驳道:
       “英国有许多先前的文章不流传,我想,这是总会有的,但竟没有想到它们的消灭,乃因为不写永久不变的人性。现在既然知道了这一层,却更不解它们既已消灭,现在的教授何从看见,却居然断定它们所写的都不是永久不变的人性了。”
       乍读起来,这段文字颇为雄辩,但揣摩再三,总觉得不甚严密:其一,先生在短短的几句话中,悄悄地把“不流传”换成了“消灭了”,然后再以“消灭了”为突破口,抓住“消灭”二子来大批特批。上文说过,这个“消灭了”乃是鲁迅先生自己的“归纳和概括”,并不是梁文所使用的词语。这未免就有点儿“先泼你一身脏水,然后指责说:你他妈的怎么这么脏!”的味道。其二,退一步讲,既使是那些后来确实“消灭了”的作品,它们最初发表时的书刊杂志怕是还会存在的吧,“现在的教授”真要查看、研究,那么到图书馆、博物馆去,大概还是会找到的。其三,这段文字的推理逻辑是:你没有亲眼看见,怎么能得出结论?强调亲眼看见,这不免有点儿狭隘经验主义之嫌。众所周知,倘使凡事都必须强调亲眼看见,那么,且不说许多创造发明会窒息在胚胎之中,就是“阿Q”这个不朽的文学典型怕是也难以诞生的——谁曾见过!主观臆断当然不可,但依据客观规律而展开合理的想象、或进行科学的推理而作出大胆的判断,这不仅十分应该,而且还非常必要。正如地球终将毁灭的断言,尽管至今还无人亲眼看见,但笃信者却依然不乏其人。因此,这段看似“颇为雄辩”的文字,其逻辑推理是不甚严密的。
       当然,这篇文章所论述的核心问题乃是驳斥梁氏的“永久不变的人性”。教材课后练习还就此设计了一道题目:要求学生分析课文驳论的三个论据及其作用,笔者也试作分析如下:
       一般地说,讨论人性是否“永久不变”,首先当明确“人性”这个词的具体含义。“人性”一词的概念不清,无论是驳是立,是褒是贬,都不免有点儿隔靴搔痒之感。但遗撼的是,文章并没有涉及这个具体的、基本的、关键的问题(更有甚者,1979年修订的偌大一部《辞海》中竟然还找不到“人性”这个词条!可见一度时期,在中国大地上,真可谓到了谈“人性”而色变的程度)。
       顾名思义,人性者,人之特性也。所谓“特性”,自然是指人所特有而其它动物所不具备的属性。它可以包括人的生理属性,但更重要的应该包括人的心理属性;可以指人的感情因素,更重要的应该是指人的理性因素。从“人性”的这个基本点出发,我们来讨论一下鲁迅先生批驳梁文的三个论据。
       论据之一说:“类人猿,类猿人,原人,古人,今人,未来的人,……如果生物真会进化,人性就不会永久不变。”
       这里,先生用的是举例论证法。不过,我不知道在人类学的分类中,“类猿人,原人”是否也属于“人”的范畴,但我想:无论如何,“类人猿”大概是不能获此殊荣的吧!从语言学的角度看,“类人猿”是个偏正短语,其中心词是“猿”,其含义是“像人一样的猿”。退一万步说,即便我们大家都真的是由“类人猿”变来的,笔者还想提醒大家:这中间也还有个从量变到质变的分水岭呢!这正如受精卵可以发育而成为人,但我们之中有哪一个会把受精卵当作人对待呢!讨论“人性”问题而却以“猿”为例,以“从猿到人”的变化来证明人性之变化,先生此例可谓差矣!
       不过,先生似乎也注意到了这个问题,下面紧接着写到:“不说类猿人,就是原人的脾气,我们大约就很难猜得到的,则我们的脾气,恐怕未来的人也未必会明白。要写永久不变的人性,实在难哪。”在这段文字中,“类人猿”的概念悄然逝去,似乎弥补了举例失当的缺憾,但是,先生又以“脾气”来取代“人性”,从逻辑学上讲,又有点几概念不清之虞。其一,“脾气”之说,并非人之所特有,许多动物也尚有之:或驯良或倔犟或暴躁或怯懦;其二,人的脾气,乃是人的生理属性与情感特征,并非其社会属性和理性特征,不是“人性”中的最基本的内涵。要之,“脾气”与“人性”二者内涵与外延不同,实在是不能“一视同仁”的。
       论据之二是:“譬如出汗吧,我想似乎于古有之,于今也有,将来一定暂时也还有,该可以算得较为‘永久不变的人性’了。”
       这段文字与上文的“脾气”之说犯了同样的错误:“出汗”也并不是人的专利,许多哺乳动物都会出汗,倘“出汗”“可以算得较为‘永久不变的人性’”,那么,牛、马、猪、羊不都也有了“人性”了吗?接下来,先生又进而论述:小姐出的是“香汗”,工人出的是“臭汗”,用汗之“香”“臭”,来论证“人性”之不同。然而,稍有头脑者皆知:无论小姐也好,工人也好,只要他(她)出的是汗,那气味一定都是臭的,就“汗”本身来说,绝无“香”“臭”之分。小姐之所以“香”,那是因为喷了香水的缘故,而且,即使是喷了香水,也只能掩盖其汗的臭味而不能使之变香。一句话,无论小姐还是工人,他们的汗味是相同的。如果,出汗真能算作人性的话,那么他们的人性也就相同了。先生本想以“汗”味之不同来论证人性之不同,没料想却反而砸了自己的脚,不免有点儿遗憾。
       论据之三:“例如英国,那小说,先前是大抵写给太太小姐们看的,其中自然是香汗多;到了十九世纪后半,受了俄国文学的影响,就很有些臭汗气了。那一种的命长,现在似乎还在不可知之数。”
      这里,我们且不去讨论这是比喻修辞还是借代手法,据说,“臭汗”者,无产阶级文学也。教材“预习提示”中明确指出:文章“揭露了论敌的荒谬性、欺骗性,指出只有无产阶级文学才有光辉的前途。”教材编写者的倾向性可谓明矣。但是,且慢,编者的观点是否也就是鲁迅先生的意图呢?解决这个问题,引证任何个人的名言名句都是苍白的,最能说明鲁迅观点的还是先生自己的文章本身。细读文章,先生说得非常明白:那是“十九世纪后半的英国文学”,在我们这个专门并且擅长更尤其喜好给人划分阶级成分的国度里,我不知道今天二十世纪末期的英国文学应该怎样划分它们阶级成分,但我们似乎可以肯定地说:“十九世纪后半的英国文学”断乎不能判为无产阶级文学,不仅仅是当时的英国文学,即便是先生所说的当时“影响”了英国文学的俄国文学,也只是“批判现实主义文学”而巳。倘使一定要给它划个所谓的阶级成分、打上阶级烙印的话,那么,充其量,它仍然是属于资产阶级范畴的。
       是先生没弄清楚当时英国文学的“阶级成分”?还是教材编写者曲解或者有意拔高了先生的旨意?这已经超出了本文所讨论的范围。不过,通过以上分析,似乎应该指出:在中学语文教材的编写和讲授中,偏重解释微言大义,着力宣传革命道理,以致于用今天的需要来解释前人的作品,用闪光的思想掩饰文章的缺憾,这是有百害而无一利的;至于只要求学生记诵课文现成的观点以强调其思想性,而忽视了学生阅读、分析、综合思维等知识性、工具性尤其是人文性的感化与陶冶,这正是多年来语文教学收效甚微的一个重要原因。笔者不揣冒昧,班门弄斧,只是想以此为例,启发学生的积极思维,激励其独立思考和主体意识。正如鲁迅先生所说:“爸爸和前辈的话,固然也要听的,但需(须)说得有理。”(《从孩子的照相谈起》)
                                                      1989年6月6日于银川

(0)

相关推荐

  • 《文学和出汗》:不变的人性,认知不断变化的世界

    大家好,我是@狂人先生,今天我给你拆解鲁迅的文章是<文学和出汗>,在拆解本文的同时,我也同时结合两篇文章<革命文学>以及<文艺和革命>,这三篇文章都是出自鲁迅< ...

  • 鲁迅先生谈人性

    鲁迅先生说:"自称盗贼的无须防,得其反倒是好人:自称正人君子的必须防,得其反则是盗贼". 鲁迅先生真可谓是懂人性.懂人心的高手,他一说话就是一针见血.一语中的. 之前,我也写过这样 ...

  • 沈从文、莫言与鲁迅先生的差距

    济宁文学 「济宁作家原创作品 文学爱好者交流园地 」 孔孟之乡 | 礼义之邦 | 物华天宝 | 人杰地灵                                                 ...

  • 许寿裳:亡友鲁迅印象记(节选)

    小引 鲁迅逝世,转瞬快到十一周年了.那时候我在北平,当天上午便听到了噩音,不觉失声恸哭,这是我生平为朋友的第一副眼泪.鲁迅是我的畏友,有三十五年的交情,竟不幸而先殁,所谓"既痛逝者,行自念也 ...

  • 【陕西临渭 石新亚】原创//​我坐在鲁迅的课桌上

      2020第154期总第1133期  我坐在鲁迅的课桌上 和儿子去了趟绍兴,拜访了鲁迅先生的祖居,特别去了三味书屋,在这里留了张照片. 鲁迅先生的书房不太大,能坐十个学生,堂屋中有梅鹿图,味还是老体 ...

  • 【陕西渭南 石新亚】原创//拜访鲁迅先生的故乡

            2020第24期            总第1003期   拜访鲁迅先生的故乡 7月17日这天我们朝绍兴进发.这个有历带英雄人物辈出的地方.像水墨画一样优雅显丽.它像梦一样牵扯着我的心 ...

  • 祝贺王卫军先生作品集《站在街的起点》出版!

    王卫军/勇敢地,让文学直击人心与人性(代序言) 一个多月了,我基本上没怎么出门,每天待在家里,克服眼疾带来的痛苦,埋头做着一件很私人化的事情,就是阅读并校对我这部五十四万的书稿--<站在街的起点 ...

  • 芍药先生   98.手心汗漏

    手出汗是个奇怪的症,尤其是大量地出汗. 有一个妇女她手掌汗出如水,身体其他地方却不会大汗,手也是凉冷的.她找到文管,刘爷看了后说:指掌连心.汗为心之液.心气不固.营卫不和,所以汗漏如雨.于是很快开出& ...

  • 水晶苍蝇拍:值得反复阅读的31条投资感悟(推荐阅读)

    水晶苍蝇拍的<股市进阶之道>很多人推荐过,今天偶然又看到了有人整理的内容,觉得非常有价值,推荐给大家. 1 投资的两端分别是分析和交易,而连接这两端的是等待.投资分析的核心是商业理解力和概 ...

  • 推荐阅读 | 胎儿心律失常的宫内治疗现状

    本文引用格式:张慧婧, 杨慧霞. 胎儿心律失常的宫内治疗现状[J]. 中华围产医学杂志, 2021, 24(4): 241-244. DOI:10.3760/cma.j.cn113903-202103 ...

  • 推荐阅读

    29日上午,长征五号B遥二运载火箭搭载空间站"天和"核心舱,在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发射升空,标志着我国空间站建造进入全面实施阶段. 空间站核心舱的发射对于我国航空事业意味着什么?空间 ...

  • 我的练功经历(推荐阅读)

     师兄你好 願天地常生善人,願善人常存善心. 願善人常行善事,願善人廣布善法. 作者:李明月(诗人.漫画家) 我因为长期伏案画漫画,到了2004年因为颈椎问题,生活几度不能自理,中医.西医治了很久,没 ...

  • 沃伦·巴菲特:自我超越、时间管理以及成功秘诀!(推荐阅读)

    ►领导者说: 巴菲特首先是一位了不起的时间交易者,他从不重要的事情上买回时间,并把时间花在真正有价值的事情上.正是在时间交易(Time Trading)上的成功,让巴菲特成为了一位非凡的投资者. 作者 ...

  • 推荐阅读 | 新医保限定下的重症患者营养治疗 —国家医保《2020年药品目录》营养相关内容解读

    文章转载:医学参考报重症医学频道 图片来源:https://www.pexels.com/zh-cn/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深化医疗保障制度改革的意见>,按照<基本 ...

  • (推荐阅读)H264, H265硬件编解码基础及码流分析

    需求 在移动端做音视频开发不同于基本的UI业务逻辑工作,音视频开发需要你懂得音视频中一些基本概念,针对编解码而言,我们必须提前懂得编解码器的一些特性,码流的结构,码流中一些重要信息如sps,pps,v ...

  • 世界最赚钱耶鲁大学基金财富魔法:“正”的投资原则(推荐阅读)

    导读: 耶鲁投资模式的一个显著成就就是构建了一套完整的机构投资流程和不受市场情绪左右的严谨的投资原则,包括投资目的的设定.资金的进出.资产负债的配比.资产类别的划分及配置.投资品种和投资工具的选择.风 ...

  • 校园喜剧小说,5-6年级推荐阅读《芝麻开门》

    2020年,教育部发布最新<中小学生阅读指导目录>,其中小学部分,共110本书,文学类(含绘本)56本.文学类图书在儿童学习阅读方法.提升写作能力和增强文学素养和审美方面有重要的作用. 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