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定性瞬间:摄影史上最伟大的美学概念

决定性瞬间:摄影史上最伟大的美学概念

原创:徐淳刚

布列松“决定性瞬间”手稿

你看过的现代摄影先驱安德烈·柯特兹(Andre kertesz,1894—1985)的经典是这样的——

安德烈·柯特兹:小狗,巴黎 Andre Kertesz:Little dog,Paris, 1928.

这是摄影史上最动人的照片之一,瘦弱的小狗眼神胆怯的男孩,组成了一幅令人过目不忘的杰作。罗兰·巴特在《明室》中引用了24张照片,其中4张是柯特兹的早期经典,包括这张《小狗》。

但最初它是这样的——

安德烈·柯特兹《小狗》,未裁切的原作

你看过的安德烈·柯特兹的弟子、现代摄影史上最伟大的摄影师布列松(Henri Cartier-Bresson,1908-2004)的经典是这样的——

布列松:在圣拉扎尔火车站后面。巴黎 Henri Cartier-Bresson:Behind the Gare Saint-Lazare,paris,1932.

圣拉扎尔火车站后面,一位男子跳过水坑,和身后海报中女郎的舞姿极为相似,相映成趣,而男子身旁地上断裂的铁箍像一个“C”。这就是布列松的几何构图决定性瞬间现实与超现实。玛格南摄影大师菲利普·琼斯·格里菲斯认为,这张照片寓意深刻,象征着“欧洲跳向“未知”

但最初它是这样的——

未裁切的原作(左)和最终作品(右)

未裁切的原作镜头较远,尤其画面左边混乱,几乎是失败之作。经过裁切,拉近了人物,突出了画面构成。布列松一向强调瞬间拍摄的精准,只拍照片,从不做后期,拒绝裁切照片,所以帮他干活的暗房师傅功不可没。

你看过的“中国当代纪实摄影标杆人物”侯登科(1950-2003)的经典是这样的——

侯登科:麦客,陕西关中,1997年

一位关中汉子抡镰割麦,这是一片麦子被割倒、镰刀把麦子拢到一起的瞬间。如果你没有割过麦子,从实践上说,你就根本不知道麦子是什么,同样也不知道这样的照片好在哪里。

这不是狭隘的“纪实摄影”,而是中国人曾经真实的生活(现在到处退耕还林,种麦割麦的人越来越少了)。

侯登科也有一些向西方摄影学习的实验性抽象作品,但正是这样质朴的摄影,大致代表了1990年代的中国摄影。

但最初它是这样的——

未裁切的原作

经典从何而来?从不经典而来。经典离我们很近,而经典诞生的过程离我们很远。

今天看来,柯特兹、布列松和侯登科未经裁切的原作也许更好些,因为它们更原生,保留了更多的信息可供后人解读。但过去的摄影,尤其是二十世纪早期的现代摄影就是讲求形象、完美,最终,摄影的文献性屈服于摄影的艺术性

所有抓拍的经典都出自瞬间,用布列松的话说,叫“决定性瞬间”。但在这里,“决定性瞬间”是半完成时态,我们看到的是“决定性裁切”

布列松站得太远,只能后期裁出精确、完美的瞬间;柯特兹、侯登科一样裁切。“啪!”地一下拍了,经典还需修改。

在我看来,“决定性瞬间”不是一个早已完成的概念,相反,它是一个能让我们真正来思考摄影本质的更为持久的概念,因为它牵扯到事物的瞬间关系摄影构图美学构成距离远近等一系列问题,问题的持久见证着概念的持久

“如果你的照片不够好,那是因为你靠得不够近”,这话太长,我们完全可以用一个词语来概括,叫“决定性距离”,因为这同样属于“决定性瞬间”的范畴。

“决定性瞬间”是一个有关时间空间和瞬间美学的概念,一个非常复杂的系统,“决定性瞬间”的具体化,就是“决定性距离”、“决定性构图”,甚至“决定性裁切”,如果你真“决定”想得到一张好照片的话。

“决定性瞬间”是关于摄影瞬间美学的第一概念,虽然它并不完美,甚至显得独断,在一个世人早已只相信“偶然”、“可能”的世界里。

如此来说,“决定性瞬间”似乎清晰了一些。但是,我们还要继续追问:到底什么是“决定性瞬间”?“决定性瞬间”有哪些要素?布列松对“决定性瞬间”的阐释是不是就是“决定性瞬间”本身?这个概念是否比它的提出者所阐释的更为深远?或许,对“决定性瞬间”的理解才刚刚开始——我们用一篇文章来探讨摄影史上这一最重要、最直接也最为含混的概念。

按照布列松自己的说法,“决定性瞬间”借自红衣主教莱兹:“世界上的万事万物都有其决定性瞬间。”无论是否真的借用并不重要,事实是,这个借来的概念显然比布列松活得更久,到了今天我们还在探讨。而布列松生前一方面否认“决定性瞬间”和自己有关系,另一方面又对这一概念进行了大量的阐释。

1952年,布列松去美国纽约大都会博物馆做展览,代表作《Images à la Sauvette》(《偷拍来的照片》,布列松是用毛巾裹住相机在街上偷拍的主;或译《抓拍来的照片》)被翻译成了《The Decisive Moment》(决定性瞬间),布列松看到后非常恼火,感觉这完全是篡改。但不管怎样,后来他还是接受了世人的误读,“决定性瞬间”和他的照片一样传遍世界。或许对布列松来说,重要的并非这一概念,而是借这个概念所表达的

布列松:《偷拍来的照片》Henri Cartier-Bresson:Images à la Sauvette,1952.

布列松:《决定性瞬间》 Henri Cartier-Bresson:The Decisive Moment,1952。

就语义而言,“决定性瞬间”看似明晰,实则含混,凡是对这一概念大加赞赏或批评攻击的人都仅仅抓住了它最明确或最矛盾的一面(抓住布列松的“辫子”赞美,抓住布列松的“辫子”不放)。

“决定性瞬间好!成败得失,仅此一击!”“决定什么?瞬间怎么决定?”瞧,正反都有理,总是流于表面。

而在保罗·希尔对布列松的访谈中,当保罗问:“能解释一下决定性瞬间吗?”

布列松答道:“它是关于几何、距离和时间的。那就是头脑、眼睛和心脏在同一轴线上的时候

就如箭术中的禅道。”很显然,在布列松看来,“决定性瞬间”虽然有着确定的意义,例如几何构图、精确的距离和时间等,但并不能完全用逻辑的话语准确说清。总之“决定性瞬间”印证一个人的瞬间美学原则,每个摄影师都会像布列松一样有自己的“决定”,自己的“决定性瞬间”。

通俗地讲,布列松的摄影美学就是“偷拍”或“抓拍”,这是流派众多的现代摄影中最持久、最具活力的摄影方式。但这两个词不具有摄影美学的任何涵义,仅仅是相对于摆拍摄影而言;只有“决定性瞬间”,虽然充满了风险和矛盾,却成为布列松最强大的理论武器,成为二十世纪摄影最经典的美学概念。按照过去极为推崇的说法,“布列松=摄影”,如果换一个说法其实就是:“决定性瞬间”=摄影。关于“决定性瞬间”,布列松有过很多十分精辟的见解:

“世界上没有任何事情没有其决定性的一瞬间。在几分之一秒的时间里,在认识事件意义的同时,又给予事件本身以适当的完美的结构形式。”

“对我来说,照相机就是一本写生簿,捕捉即时灵感的工具,你要在瞬间对你所看到的一切提问并做出决定,通过一个有限的取景器向人们解释这个世界发生了什么,这是一种最简单直接的表达,却也需要你集中精力、训练有素、敏感并有几何构图的美感。

我最渴望的就是要抓住正展现在我眼前的某种情势的全部本质,我深信只要一张照片就够了。”

“摄影师要面对的是不断流逝的世界,且世界逝去后任何办法都回春乏术。”

“在街头摄影的过程中,创意表现的瞬间非常非常短暂,你必须懂得如何看到那个当下所提供最真实的构图及情境,而且要用直觉判断何时按下快门,那就是决定一位街头摄影师是否有创意的瞬间。啊!就是现在!一旦你错过那个瞬间,它将一去不返。”

简单来说,“决定性瞬间”就是通过富有形式美学的等待尤其抓拍来达到事物或事件显现的最完美瞬间,这是时间的决定、空间的决定和美学形式的最终决定。

你有怎样的美学原则,你就会得到自认为完美的瞬间,所以这个概念看似独断,实则可以有很多方向;它是强调几何构图,但并非总是几何构图;它是本质主义的,相信存在着确定的真实但并未拒绝偶然,拒绝真实的可能。

所以“决定性瞬间”并非一望即知,而是意味着一系列的词语:等待,抓拍,几何构图,瞬间的真实与可能……

这一整套功夫不是纸上谈兵,完全来自布列松开创性的摄影实践,来自布列松自认为的老师——安德烈·柯特兹的影响。

柯特兹拍摄的是富有情感的精确瞬间始终温情,而布列松的瞬间更为阳刚充满讽刺,但都同样强调瞬间的精准瞬间对世界的认知或感悟

正如柯特兹所言,他总是拍摄那些让自己有所领悟的瞬间,他重视瞬间的生活情趣和内涵,他说:“2秒钟相当于2000年。”布列松正是偷师学艺,完全继承了安德烈·柯特兹丰富而又伟大的摄影遗产

安德烈·柯特兹:巴黎 Andre Kertesz: Paris, 1934。

“决定性瞬间”是最值得思考的摄影概念,是一个至今还没有另一个概念能够代替的美学概念。这不是一个西方概念,而是一个纯粹的摄影概念,从布列松对“禅道”的理解就能看出,“决定性瞬间”明显受到东方哲学的影响。

所以,这是到目前为止最高的摄影概念。二十世纪风起云涌的摄影史,尤金·阿杰特默默工作,开创了文献摄影的先河强调档案记录的重要意义;以曼·雷为代表的超现实摄影,将摄影的摆拍和艺术化引领到顶峰罗伯特·卡帕以聚焦战争失焦拍摄超越任何技巧的摄影代表了摄影终极的人类关怀……

只有布列松,不局限于一座城市或狭小的工作室,不局限任何题材,携带着他的徕卡走遍世界,等待、抓拍,事无巨细,拍摄下了二十世纪几乎所有重大的历史事件和日常生活,提供了“真正人类的视觉”(沃克·埃文斯),再现了“世界的美丽与温存”(马克·吕布),带来了“生活中的抒情视野”(恩斯特·哈斯),体现了“优雅与专注的统一”(罗伯特·杜瓦诺),而“决定性瞬间”正是对这一人类的、世界的、日常的、抒情的伟大视觉的概括

毫不夸张地说,没有“决定性瞬间”就没有现代摄影史,没有弗兰克、克莱因,没有受克莱因影响的中平卓马、森山大道。

从理论上说,弗兰克、克莱因们“非决定性瞬间”的概念或认知,只是因弑父情节解构了“决定性瞬间”:你确定我混沌,你精致我混乱,你完整我残缺,你清晰我模糊……

罗伯特·弗兰克说:“我不希望捕捉决定性的瞬间,地球在飞快地转动,世界也不是完美的。”但是,他们反对的只是“决定性瞬间”的秩序化的准则,例如几何构图、精准的人物关系等,不可能反对瞬间的决定,瞬间的可能

布列松:雅典 Henri Cartier-Bresson:Athens,1953.

“决定性瞬间”是刹那生死,立地成佛,但如何生死,如何成佛,并无定论,完全取决于一个人对瞬间的理解和捕捉。

“决定性瞬间”是“非决定性瞬间”之父,“非决定性瞬间”可以理解为是乱得很有章法的“决定性瞬间”,仅此而已;现代摄影史被弗兰克、克莱因们的“非决定性瞬间”所改写,不是证明了布列松的失败,反而证明了他的伟大,他的无处不在。

作为一个本源性的摄影概念,“决定性瞬间”几乎代表了摄影的一切,无论艺术摄影还是抓拍摄影,都需要讲求瞬间的决定与构成

所以,“决定性瞬间”不只是一个抓拍的概念,而是一个纯粹的摄影概念,比布列松自己理解的意义更为深远;带着“决定性瞬间”的眼镜去打量任何摄影作品,你都能辨别出这一作品在瞬间的决定上是否真的有效。

“决定性瞬间”相当于柏拉图的“理念”,无论后来的哲学搞出什么概念本质、意志、经验、物质、感觉、存在、相似性家族等等,在根本上都是这一个概念的有意义的翻版

就认识秩序而言,我们首先得肯定世界然后才能否定世界,“决定性瞬间”先于“非决定性瞬间”,它在逻辑上预示并包含了“非决定性瞬间”,虽然在摄影美学的面目上两者似乎迥然不同。而摆拍、拼贴、二次曝光、观念、行为最终也不过是实现一个看似真实的瞬间一个瞬间的或精确或自然的决定

布列松借自红衣主教莱兹的“决定性瞬间”(Decisive Moment)概念,除了少数摄影师和批评家,没有多少人真正理解。这一概念首先强调的是视觉关系其次才是事实关系,到了W·尤金·史密斯才有了通过一系列照片来反映整个事件的摄影,或者说专题摄影。

统治美国现代艺术博物馆达30年之久的美国当代摄影教父约翰·萨考斯基在1966年出版的《摄影师之眼》前言中说:“决定性瞬间是一个视觉而非戏剧的高潮,它意味着的不是一个故事,而是一幅照片。”

可以说,弗兰克、克莱因并没有完全抛弃“决定性瞬间”,“非决定性瞬间”携带着“决定性瞬间”的基因,他们追求的依然是视觉的高潮或反高潮,通过混乱或混沌达到新的摄影美学秩序。现代摄影始终无法摆脱“决定性瞬间”巨大的恩惠和阴影。

就摄影的真实而言,“决定性瞬间”讲求绝对,像柏拉图的“理念”一样不够完美,但仔细想想,“非决定性瞬间”更不完美。

从技术上看,“决定性瞬间”考验摄影师抓拍时精确构图的功力,你只拍一两张照片就够了,拍完走人;而“非决定性瞬间”看似简单随意,实则难度更大,因为你需要进行大量的拍摄,甚至大量的盲拍才能发现令人惊喜的偶然之美。

罗伯特·弗兰克“现代摄影圣经”《美国人》中的83张照片是从2万张底片中选出的,森山大道影集《新宿》中的600张照片是从3万多张底片中选出的,维诺格兰德在其职业生涯中拍摄的照片超过500万张,都是废片之王弗兰克、克莱因、森山大道的作品几乎全是从废片里挑出来的,而布列松往往一击即中,最多只需要从两张照片中挑出一张

而从理论冲突上看,“决定性瞬间”与“非决定性瞬间”的矛盾并不像我们想像的那么大,这其实属于“人民内部矛盾”,在实践上都强调抓拍,都存在不可预知的难度

所以,有些人会放弃对“决定性瞬间”或“非决定性瞬间”的探索,通过艺术化的摆拍或观念摄影用图像而非单纯的摄影来表达,但这依然携带着对瞬间的认知,对一个决定的决定,在今天这样一个摄影过分生活化、过分艺术化的两极化图像时代——任何选择都是踏上一条永无归途的路。

罗伯特·弗兰克《美国人》底片 Robert Frank:American,1955-56。

威廉·克莱因《纽约》底片 William Klein:Dance in Brooklyn, New York, 1955.

什么是“决定性瞬间”?在中国,它要么总和“纪实摄影或“新闻摄影”联系起来,要么早已过时,但对于真正从事摄影尤其抓拍摄影的人而言它是最值得你去探究的概念。如果你的照片不够好,那是因为你的“决定”不够好,你的“瞬间”不够好

这完全考验你的艺术直觉和思想。你有你的决定,你有你的瞬间,所以“决定性瞬间”这一概念最终是一个概念的概念,而非狭义的、必须讲求布列松式几何美学的概念。道可道,非常道。

“决定性瞬间”不是简单强调抓拍、一次拿下,如此生搬硬套,你应该思考的是时间距离与瞬间美学的可能;布列松最好的照片都是超现实之梦,用梦来决定一个决定。你也不必像弗兰克、克莱因那样视“决定性瞬间”如粪土,历史已经写就,篡位早已完成,不必动辄拉出摄影史人物批评批判,相反,认真思考这一概念反而能让你领悟更多

“决定性瞬间”最终是禅道,关于这一个概念的思考,将见证你的智慧,你对摄影或“瞬间”的真知灼见

更新于 2020-04-21
打开美篇,查看更多内容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