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话语(四十)花香袭人
一曲红楼,道出了人间百态
一梦幻境,写出了几世悲欢
化气袭人知昼暖,鹊声穿树喜新晴。
今天我们说说袭人。袭人,原名花珍珠。宝玉的大丫鬟,与薛宝钗、香菱、晴雯同龄,又与林黛玉同一天的生日。原是外边寻常人家之女,小时候花家迫于生计而把她卖了死契给了贾府作丫鬟。她起先侍奉贾母、史湘云几年,后贾母喜其心地纯良,体贴和顺,又赐给了宝玉,宝玉知她本姓花,想起'花气袭人知昼暖',便改名袭人。贾府中人与她略亲厚的称袭人姑娘。
《红楼梦》第五回中,在'金陵十二钗'又副册中,宝玉看到:'又见后面画着一簇鲜花,一床破席,也有几句言词,写道是:
枉自温柔和顺,空云似桂如兰;
堪羡优伶有福,谁知公子无缘。
宝玉看了不解。'
'鲜花'和'破席'指的是袭人的姓名,'温柔和顺'道出了袭人的性情,'似桂如兰'借兰桂芳香馥郁,喻指其品性。'妄自''空'与'谁知公子无缘'照应,指出了袭人没能和宝玉在一起这样的结局。'优伶'指戏子蒋玉菡,'有福'是说他最后娶了袭人。从判词上看,曹公欣赏袭人的性情品质,虽然结局未遂二人之愿,但与蒋玉菡结为伉俪连理也不失为圆满。《红楼梦》中,其他女子,不论是主子还是丫鬟,都没有好的结局,尤其是对比一下晴雯、司棋、鸳鸯、金钏等丫头,她结局真的算不错的了。通过判词,可以看出曹公对她评价很高,不也称她为'贤袭人'吗?但是她又是一个被非议最多的人物,《红楼梦》中,晴雯不也是说她是'哈巴狗',摇尾乞怜傍大腿吗?宝玉有时也觉得她与宝钗、湘云一般,说些'混账话',哪里比得了他的林妹妹。《红楼梦》之外,我们读者似乎也对袭人颇有微词,觉得她有心机,懂得倚仗权势,世俗功利等等。相对于晴雯、鸳鸯、司琪等人,袭人个性不够突出,处处和顺倒显得不够率真;当然她有很多行事超出了丫鬟的职分之外,如与宝玉'初试云雨',背地里向王夫人进行'思想汇报',多多少少有些'打小报告'之嫌,不够光明正大。相比较率直凌厉的晴雯,坚贞不渝的鸳鸯,敢爱敢恨的司琪,袭人多多少少给人一种'虚假做作'的成分,让我们觉得她做事情都是有目的,为人城府也很深。
袭人素来有些痴处,她服侍谁,心里便唯有谁。服侍贾母时,便一心一意服侍贾母,服侍宝玉时便无微不至的服侍宝玉,当初可是贾母把她分派到宝玉那里的,要知道贾母可是眼里揉不得沙子的人,她能够指派到宝玉那里的丫头都应该是品性还不错的人,这是一种忠实的'敬事'态度和作风。在第六回中,与宝玉'初试云雨',当时的情形是这样的:'宝玉亦素喜袭人柔美娇俏,遂强袭人同领警幻所训云雨之事。袭人素知贾母已将自己与了宝玉的,今便如此,亦不为越礼,遂和宝玉偷试一番,幸得无人撞见。自此宝玉视袭人更比别人不同,袭人待宝玉更为尽心。'这里袭人并无勾引挑逗之嫌,而且按照贾母的意图,确已将袭人与了宝玉,也就是将来的'准妾',名正言顺,在袭人开来,不为'越礼'。 此后,她的职分又多了一层含义,就是不仅仅是日常生活起居的服侍,同时也在宝玉个人发展规划上用了一番心思。因此她行为处事并不以讨好宝玉为上,反倒常常规劝宝玉读书上进。唯宝玉性情乖僻,不听人言,她心内着实忧郁。在十九回中,她见宝玉'性格异常''淘气憨玩','不能言的毛病'太多,'放荡弛纵''任性恣情''不喜物正',故借'赎身'之论,探其情,压其气,下箴规。
每个人评价的视角不同,必然会得出不同的结论,宝玉不喜读书,也不以'务正'为要,这和他骨子里的性情有关,黛玉从来不劝宝玉读书,晴雯也没有说过这样的话,二人所表现出来的符合了宝玉的价值取向,宝玉就称其雅,而袭人、宝钗等劝宝玉读书,宝玉就称其俗。如果以封建社会的视角来看,袭人之劝体现其正,如果从今天的视角来看,未免功利世俗些。作为读者的我们,也有不同的价值审美取向,所以也就对袭人有了不同的评价。宝玉挨打之后,王夫人找她谈话,她便未雨绸缪,提出了富有建设性的想法:'怎么个变法儿,以后竟还叫二爷搬出园外来住就好了。'并说出来自己的顾忌:'虽说是姊妹们,到底是男女之分,日夜一处起坐不方便,由不得叫人悬心,便是外人看着也不像。'袭人的深思远虑触动了王夫人担心宝玉'作怪'的心事,王夫人对她感激不已、感爱不尽,给了她许多实际的好处。同时,此事也引起了许多读者对她的鄙夷和唾骂。
实际上,她并非故意向贾府高层邀宠讨好,也并非刻意破坏宝黛之间的感情。在那个时代,自由恋爱本就是为封建礼法所不容的洪水猛兽,身为宝玉的贴身丫头,她不能眼睁睁地看着宝玉被其吞噬。袭人一向息事宁人,宁愿自己受委屈受劳累,也不愿惹起事端,她建议的初衷只是想要保护宝玉,防'丑祸'于未然,保全宝玉'一生的声名品行'。这便是袭人的'职分',何错之有?
曹公在判词中关于袭人的命运,到底有些出人意料,上层贾母已经做了铺垫,中层王夫人保驾护航,底层无论是小姐还是丫头也都认可了她的身份和地位,可最后还是没有和宝玉在一起。这也许就是曹公的'宿命'论,也许她跟了宝玉,结局也可能很悲惨,宝钗是也。她的结局在前八十回中有所暗示,贾宝玉曾以袭人的松花汗巾赠于蒋玉菡。为补偿袭人的损失,又将蒋玉菡所回赠大红汗巾系到了袭人腰上。就这么一个无意间的动作为两人的姻缘埋下了伏笔。蒋玉菡也在酒席上行令'花气袭人知昼暖',道出了袭人的名字,这不是巧合,是宿命。
宝玉生日,大家抽取花名签行酒令,袭人的抽取花名签是一支桃花,上面题着'武陵别景'四字,另一面诗云:桃红又是一年春。隐喻着命运的往复。脂批则提到,袭人出嫁是在宝玉还在的时候,临走时劝说宝玉'好歹留下麝月'。她与丈夫蒋玉菡在贾家落难后一起资助了宝玉宝钗夫妻。相对于金陵十二钗正册、副册、又副册其他女儿的命运,她亦算是有始有终,读者至此,心稍稍宽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