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文解字》第446课:“言”部的六个生僻字
接着我们的《说文解字》课程,本课讲“言”部的六个汉字:“䛬、䛁、䜚、誻、詽、讗”,这六个字在《说文解字》中连续出现,本课程又是依照《说文》字序连续解说,因此只能放在一课之内一起解决,因此本课无重点汉字。六个字的详情如下:
1、䛬。读táo。《说文解字》给出的解释是:“䛬,往来言也。一曰小儿未能正言也。一曰祝也。从言,匋声,䛌,䛬或从包。”形声字。字义有三:
其一、往来言。郑知同《说文商义》:“往来言者,以此人之言往言于彼,复以彼人之言来言于此,而构两人之怨。如《左传》陈乞搆高国与诸大夫,造二者之言往来谗于其间也。”其实就是往来传话。
其二、小孩不能正言。就是说,小儿牙牙学语之时,每个字词往来反复地说。
(小儿牙牙学语)
其三、祝。就是向神明告祝。告祝之义中,其实也有同样的话回环反复地说之义。
“䛬”有异体字,写作“䛌”,现代汉语中的“啕”也是“䛬”的异体字。
䛬的小篆写法如图:
(䛬的小篆写法)
2、䛁。读nán。《说文解字》给出的解释是:“䛁,䛁䛁多语也。从言,冄(同“冉”)声。乐浪有䛁䛁县。”形声字。本义组成叠词“䛁䛁”,低语声。也作“喃喃”。这里的䛁䛁县,《汉书·地理志》,在今朝鲜境内,䛁,孟康音男。盖“喃”之正字,又作“諵”。
䛁字的小篆写法如图:
(䛁的小篆写法)
3、䜚。读tà。《说文解字》给出的解释是:“䜚,语相反䜚也。从言,遝(tà)声。”形声字。纽树玉《说文解字校录》:“《六书故》引唐本《说文》曰:'言语相及也。’'及’字当不误。《玉篇》:'䜚誻,语相及也。’”也就是说,旧本的《说文》写作“语相及也。”所谓的“语相及”,就是话语连绵不绝。字形相似,“及”抄成“反”是正常的。这里的遝声,声中有义,“眔”是“目相及”,“遝”是“行相及”,加了“言”,是言相及。
本义之外,䜚另有两个用法:
(1)妄言。《广韵·合韵》:“䜚,妄言。”(2)以言探人。《正字通·言部》:“䜚,方俗以言探人曰䜚。”均未见典籍有应用实例。
䜚的小篆写法如图:
(䜚的小篆写法)
4、誻。读tà。《说文解字》给出的解释是:“誻,䜚誻也。从言,沓声。”形声字。本义组成叠词“誻誻”,语多貌。《荀子·正名》:“故愚者之言,芴然而粗,啧然而不类,誻誻然而沸。”杨倞注:“誻誻,多言也。”所以愚蠢的人的言论,毫无根据又粗浅,喜欢争吵又没有条理,多嘴多舌、声音嘈杂。
(小话唠)
本义之外,誻还有另外的用法:
(1)妄语。《玉篇·言部》:“誻,䜚誻,妄语也。”(2)言相恶。《洪武正韵·合韵》:“誻,言相恶也。”均未见典籍有应用实例。
誻的小篆写法如图:
(誻的小篆写法)
5、詽。读yán。《说文解字》给出的解释是:“詽,诤语詽詽也。从言,幵(jiān)声。”形声字,本义是易怒而好与人争论。钱坫《说文解字斠诠》:’詽,怒也。'《玉篇》:'诃也,讼也。’今俗谓人善怒健与人争讼曰詽。”
詽的小篆写法如图:
(詽的小篆写法)
6、讗。读xié。《说文解字》给出的解释是:“讗,言壮貌。一曰数相怒也。从言,巂声。”形声字,字义有二:
其一、言壮貌;语声壮大;自夸。《广韵》引《说文》:“自是(自以为是)也。”《集韵》:“讗,自伐(自我夸耀)也。”“自是”、“自伐”者,其声壮大。
(自夸)
其二、数相怒。就是屡屡发怒。
本义之外,讗还用作“疾言貌”。《玉篇·言部》:“讗,疾言貌。”快速说话的样子。未见典籍有应用实例。
讗的小篆写法如图:
(讗的小篆写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