签约作者 | 许小艳:真的out了吗

文:许小艳 / 图:堆糖

前几天上课时,遇到一道关于家长与孩子之间关系的题目,我突然想到二年前,这届学生刚来学校不久,学校组织家访活动,了解到我们班的一个女生父母在外地做生意,一般是一个月回家一次。这个学生经常周末回到家自己一个人,没有爷爷奶奶同住附近也没有亲戚,而她家在农村的公路边上,只有几户人家,前不着村后不着店,恰好这个学生三年来一直在我们班。所以我就跟学生们谈到了这个女生的情况,并且告诉他们我自从家访后经常询问那个女生家里的情况,很是担心她的安全,嘱咐她周末回家晚上不要一个人待在家,叫上朋友跟她一起。

还有一个学生也是女孩子,她今年刚分到我们班。刚开学时我让学生们写一篇作文题目自拟,主要是想看看他们的写作水平,这个女孩在作文里谈到她一年基本上见不到父母,他们不关心她,她恨他们。我叫来这个女孩跟她谈心,告诉她父母肯定也是生活所迫,没有父母不爱自己的孩子,父母肯定也是想让她有个好的生活才会去外地打工,千万不能恨父母,要多跟父母交流。没想到这次谈心了解到她回去也是一个人住,而且是从小学开始就是一个人,没有人陪伴。不知是负面新闻看得多想多了,还是觉得坏人变多了,我真的很担心这些孩子的安全问题,就怕她们有个万一发生不好的事情,毁掉孩子的一生。

图01

然而,当我谈到这个问题,情况并不像我想的那样,而是一石激起千层浪。

“老师,我周末回去也是一个人在家。”

“我也是。”

“我也是呀。”

“老师,这有什么呀,我看你是母性大发。”“老师,你是out了!”

“这有什么奇怪的。”

我很震惊,原来这种情况并不是个例。“那你们回家没有父母陪伴不感到孤单吗?”我问道。他们喊道:“有手机呀。”

“那有什么,这样才自由啊。”

我说道:“有了手机就可以不要父母了吗?”有人回答:“父母在身边回去了也没话说。”有人附和道:“是啊,最多就是说学校要交多少钱。他们说,我已经给你们老师转过去了。”

“就是,说不了两句就得吵起来,还不如不说。”

“他们净说些不爱听的话,除了学习就是学习,没有其他的话可说。”

我看着他们讨论竟然无言以对,也许真的是out了,无法跟上现在孩子的想法!

都说家庭是最好的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的陪伴,对子女的言传身教以及家庭氛围对孩子以后成长的影响都是不可小觑的,而现在家庭教育呈现两极分化的局面,有的父母干涉太多,让孩子完全没有自主学习生活的空间,替孩子安排好了一切,孩子成了家里的小王子小公主,说一不二,家里几个大人围着一个小孩转,只要孩子好好学习,其他一切替孩子代劳,过度的溺爱使得孩子没有任何抗压抗挫折的能力,稍有不顺便寻死觅活或者离家出走,或者把孩子培养成了只会学习的机器,甚至成人以后生活也不能自理。

图02

而有的父母只是名义上或者表面上的父母,他们只是假装关心孩子,表面上关心孩子的学习成长,但没有耐心真正地去了解孩子心里的想法,也不想找老师询问孩子的真实学习状况。经常说的话是让孩子待到学校,想到他们放假她(他)就头疼。像我这些学生的父母,许多在孩子还在小学时就留下孩子一个人出去打工,平时孩子在私立学校,放假了就回家一个人待着,也许他们有他们的迫不得已,但在孩子本应该在父母身边玩闹撒娇的时候把他们寄放在学校外边的托管,辅导机构或者私立学校,以为只要钱交出去孩子就不用操心了,有人替他们管孩子,孩子自己就会懂事长大,却不知道没有人能代替孩子心中父母的地位。且不说这些孩子的学习成绩如何,他们的身心健康,性格以及好习惯的养成都关系着孩子的一生,父母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的缺失有可能会造成子女与父母之间关系疏离,产生代沟,甚至会彼此冷漠,讨厌,憎恨。

家庭教育和亲子关系一直是比较受关注的话题,但怎样的家庭教育和亲子关系才是最好的呢?这没有模式死搬硬套,不同性格的父母,不同喜好的孩子,交流方式,相处习惯肯定不一样,应该说合适的就是最好的。教育好子女是父母这辈子最重要的事业,所以愿为人父母者都能担负起自己的责任,在孩子需要的时候给予他们呵护和陪伴,知他们冷暖,懂他们喜乐,不要忘了孩子的一切行为里都有父母的影子。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