叔梁纥、夫差、勾践,怎么春秋战国的人名这么奇怪?

感觉春秋时期的人名字很奇怪,因为的确这些名字是音译的。

这些名字这又分两种情况,一是华夏各国的人,比如孔子他老爹叫“叔梁纥”,这名字怪不?还有姓叔的人?再比如老夫子去见过的那位著名的风流女南子,这名字也够奇怪的,难道是姓南名子?

这种情况主要是因为春秋(及其以前)人的名字形式和现在不同。一方面是姓氏分流,男子称氏不称姓,但氏又不稳定,经常随着其人的封地、官职的变化而变化。比如我们都知道的晋国元帅先轸,他又叫原轸,轸是名,而先、原是氏。他先封于“原”这个地方,故此称原轸,后来又改封于“先”这个地方,故称先轸。

对于女子来说,就是称姓不称氏,姓虽然是长期固定的,但女子的名称结构和现在却不同,是姓放在最后的。所以上面提到的“南子”,其实是姓“子”。子这个姓是殷商的国姓,孔子也姓子。

另一方面,春秋时人的名字结构和现在不同,如前面说的孔子他老爹叔梁纥。这老先生当然不姓叔,前面说了,他姓子。叔也不是他的氏,他的氏是孔。那叔梁纥是毛意思呢?其实,“叔梁”是他的字,纥才是名,这是把名和字连称的。与之类似的,比如孔子的祖先——孔父嘉,这老先生字孔父,名嘉。他的后代以他的字为氏,就称孔氏了,孔子的孔就是这么来的。而在我们现代人看来,孔父嘉、叔梁纥这些名字都好奇怪啊。

还有一种情况,就是周围蛮夷各国的人,比如“夫差”、“要离”这些人。

需要说明一点的是,吴、越都属于百越,是越人,他们的语言是和华夏不同的。

举个很著名的例子:楚王的弟弟鄂君子析在河中游玩,船上钟鼓齐鸣,荡舟者是一个越人,于是他就唱了一首歌,是什么样的歌呢?他唱道:“滥兮抃草滥予昌枑泽予昌州州 甚州焉乎秦胥胥缦予乎昭澶秦逾渗惿随河湖”。子析说这是什么鸟语?来人啦快给偶翻译一下,于是就有个翻译过来,说,他唱得是“今夕何夕兮,搴舟中流。今日何日兮,得与王子同舟。蒙羞被好兮,不訾诟耻。心几顽而不绝兮,得知王子。山有木兮木有枝,心说君兮君不知。”

这就是著名的《越人歌》,也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翻译诗歌。

从这个例子我们就知道,吴越的语言是和华夏不同的,所以,象勾践、夫差、阖闾之类的名字,自然是音译的,确实没什么实际意义。

再解释下孔子的姓

孔子是宋国公室的后代,而宋国是殷商的延续。武王灭商后,封纣王的儿子武庚于殷商故地,但是武王死后,武庚勾结周武王的两个儿子(也就是周公的两个弟弟)管叔、蔡叔造反,被周公灭掉,杀了武庚。但汤不能无后,因此又封纣王的哥哥微子于宋,这就是宋国的来历。

商朝王室的姓是“子”,据说商人的始祖简狄在洗澡时,吞了一个玄鸟(也就是燕子)的蛋,因而怀孕,生下了契。鸟蛋也就是“子”,故此以子为姓,这也就是所谓的“天命玄鸟,降而生商”。因为商人姓子,所以商人的后代宋国公族也就姓子。

宋国到春秋时期,有个君主宋穆公,临死前把君位传给了侄子与夷,并委托司马孔父嘉辅佐。与夷即位后,就是宋殇公。孔父嘉的妻子很漂亮,有一次走在路上,被太宰华督看见了,华督赞叹说“美而艳”,于是发动了政变,杀死了孔父嘉,顺便也杀了宋殇公,另立了宋庄公。

孔父嘉是什么人呢?他是宋国第五代君主宋湣公的后代,所以他也姓子。

孔父嘉被杀后,他的儿子逃亡到了鲁国,就在那里繁衍了下来,孔父嘉,字孔父,名嘉。他的后代就以他的字为氏,就是孔氏。

所以孔子氏孔,姓子,名丘,字仲尼。

为什么大家都叫他孔丘,没人叫他子丘呢?前面说过,男子称氏不称姓,女子称姓不称氏,所以孔丘就只能叫孔丘。

不过到后来姓氏合流,孔也就变成了今天的姓了。

有没有女人姓子的呢?答:相当多。宋国的公室女,都叫×子。比如《左传》开头第一句话,就说“惠公元妃孟子。孟子卒,继室以声子,生隐公。宋武公生仲子,仲子生而有文在其手,曰为鲁夫人,故仲子归于我”,意思就是说,鲁惠公的原配是孟子,孟子死后,又娶了声子做继室,声生下了鲁隐公。宋武公生了个女儿叫仲子,仲子一生下来手心就有纹路,写着“鲁夫人”,所以长大后就把仲子嫁给了鲁国。

这里孟子、声子、仲子都是宋国的女子,都姓子。——女子的名称中,姓是写在最后的。

好了最后理一下

春秋战国时期的人名组合方式如下:

A、直接姓+名的:孔丘、嬴政、姜小白(齐桓公)、姬光(吴王阖闾)、嬴荡(秦武王)

B、姓+字:孔仲尼、卜子夏、庄子休(庄子)

C、字+名:叔梁纥(孔子的爸爸)、孟明视(百里奚的儿子)

D、封地+谥号:柳下惠(原名展禽,封地在柳下这个地方,谥号为惠)

E、周天子的儿子:王子+名,如王子带,王子颓

F、周天子的孙子:王孙+名,如王孙满(就是楚庄王问鼎中原,被王孙满驳回的)

G、诸侯的儿子:公子+名,如:公子光(吴王阖闾)、公子小白(齐桓公)、公子重耳(晋文公)

H、诸侯的孙子:公孙+名,如公孙无知,公孙臼,公孙侨(著名的郑国国相子产)

I、国君有谥号的也称他的谥号,如楚国的若敖、霄敖等等

J、周天子丧失威信,一般贵族僭越,自称为公,如随伍子胥逃跑的太子建(姓芈,名建)的儿子芈胜,自称白公,所以人们称之为白公胜,后代以白为姓,如白起。

为什么甘肃的地名都那么好听,有诗意?

雁门关在什么地方?

(0)

相关推荐

  • 孔子(孔丘孔仲尼)

    孔丘(约前551年-约前479年),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后代敬称孔子或孔夫子.生于鲁国陬邑,祖先为宋国人,东周春秋末期鲁国的教育家与哲学家,曾在鲁国担任官府要职.为儒家的创始人.而孔子儒家的德性 ...

  • 鲁国三虎将有孔子之父

    鲁国三虎将:为鲁国南征北战,其中一位是孔子的父亲! 鲁国(前1043年-前249年),先秦诸侯国,姬姓,侯爵,首任国君为周武王弟弟周公旦之子伯禽.鲁国起初疆域较小,"封土不过百里" ...

  • 孔子的父亲为什么叫叔梁纥,却不姓孔?

    有人说,孔子的父亲叫叔梁纥,孔子叫孔丘,他俩居然不是一个姓吗?其实孔子的父亲既不姓叔,孔子也并非姓孔,他们都姓"子".(但孔子的"子"也不是指他的姓,这是古人对 ...

  • 孔子之父——叔梁纥

    叔梁纥,名纥,字叔梁.春秋时期,宋国栗邑(今河南省商丘市夏邑县城北王公楼村).后来,由于宋国的战争,叔梁纥一家被迫流亡鲁国,在这里定居下来.叔梁纥长大后,因学识渊博,武功高强,被鲁王封为大夫.叔梁纥( ...

  • 孔子的父亲叔梁纥为何不姓孔?

    黄帝 司马迁的<史记>,从黄帝写起."黄帝者,少典之子,姓公孙,名轩辕." 西晋皇甫谧解释:"黄帝生于寿丘,长于姬水,因以为姓.居轩辕之丘,因以为名,又以为号 ...

  • 孔子与父亲叔梁纥不同姓?误会太深!没懂古人这四个字容易闹笑话

    孔子的父亲叔梁纥为什么不姓孔?如果你还以为孔子姓孔,那可就太天真了.虽然以一个现代人的眼光看来,"姓+名"是一个再自然不过的个体代号组合,但是如果你穿越到古代,情况便要复杂许多. ...

  • 叔梁 纥[hé]

    叔梁纥(公元前622-公元前549年),子姓,孔氏,名纥,字叔梁,生于春秋时期宋国栗邑(今河南省商丘市夏邑县城北六公里王公楼村),为逃避宋国战乱,流亡到鲁国昌平陬邑(今山东省曲阜市).他是思想家.教育 ...

  • 春秋战国时期人名之趣

    春秋战国时期人名为什么很绕口 如题,念起来一点不通顺,不好记,不知道那些历史学家是怎么记下来的?比如子与夷,姬掘突,姜无知. 这个从姓氏开始说起,现在姓氏并没有区分,而先秦不是这样子.姓者,统其祖考之 ...

  • 夫差为什么会放过勾践?真的因为西施吗?

    本 文 约 5680 字 阅 读 需 要 15 min 公元前494年,吴王夫差在夫椒之战中大败来犯的越军后,乘胜长驱攻入越国腹地,越王勾践仅剩五千残兵退保会稽山. 大好形势之下,吴国君臣却就如何处置 ...

  • 第八十回 夫差违谏释越 勾践竭力事吴

    话说越大夫文种蒙吴王夫差许其行成,回报越王,言:"吴王已班师矣,遣大夫王孙雄随臣到此,催促起程,太宰屯兵江上,专候我王过江!"越王勾践不觉双眼流泪,文种曰:"五月之期迫矣 ...

  • 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伪善是伪善者的墓志铭,勾践比夫差更渣

    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伪善是伪善者的墓志铭. 吴越争霸,没有正义者,也没有卑鄙者. 就是两个混蛋,争夺盟主的地位,成王败寇而已! 唯一的亮点,是两个主角的属性不同. 这是一场真小人勾践和伪君子夫差的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