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幅青绿山水画,沁人心脾!

导师介绍

导师施云翔近照
施云翔,清华大学中国画高研班导师,北京荣宝斋画院名家工作室导师,大风堂中国画学研究会会长,文化部中国国际书画艺术研究会创作基地特聘导师,中国画学研究会青城画院院长,中国艺术家杂志副主编,广州书画专修学院教授,四川峨眉画院原副院长。先后结业于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中央美术学院。

中国青绿山水发展方向的研究
中国画学研究·双月论坛
施云翔/文

八年前我在清华美院书画高研班教学体系发起并组建了《大风堂画学研究会》那时候就立志将把张大千,张善孖昆仲创立的大风堂画派做为“中国画学”来研究,或者说在对一个绘画学派的深入研究的同时,我们在寻找中国画青绿山水的发展方向。

施云翔 · 青绿山水作品
研究会每年都召开学术研讨,我们在研究传统青绿山水的同时,也在探索和思考青绿山水画进入现代绘画语境的当代性问题。在传统向现代转型的契合点上,我们在绘画技法和表现手法上做了许多新的尝试,尤其是青绿重彩形式语言的重构。传统青绿和现代彩墨是我们研究的重点,我们把传统青绿做为古典画风加以继承,把现代彩墨做为实验丹青加以发展。我今天在研讨会上阐述一下我们的学术研究方向,关键词大致有三个要点:
①坚持我们的文化立场,重振汉唐雄风;
②回归传统,重启东方新古典主义画风;
③笔墨当随时代,探索实验丹青的当代性。
施云翔 · 青绿山水作品
一、汉唐雄风的文化内涵是什么?在当下社会背景下如何重振?
首先,我们可以认定“汉唐雄风”就是雄强之风。汉唐雄风这个词是中国人常用语,对国人而言,在文化艺术上它代表汉唐气魄神韵的雄浑、大气、阳刚、崇高等等……至今仍然是人们喜欢的且充满共性的审美认知。汉唐雄风的文化认同应该是我们当下社会发展的一种主流审美精神。
施云翔 · 青绿山水作品
汉朝的强盛,唐朝的鼎盛,这是众所周知的历史,尤其是唐朝大统一时期,其太平盛世,国富民强,唐代无论在当时的科技、文化、经济、艺术等方面,都居世界前列,唐代的雄强不胜枚举,但自元代以后中国的文人士大夫或隐居山林、或大隐于朝。
由于文人推崇的文人画的兴起,其绘画艺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的确也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唐宋时期的青绿山水却被一些文人指责为“匠人之作”让人避而远之,自青绿山水被边缘化起,过去的唐风即“雄强之风”的艺术也随之处于边缘的状态……
由于旧文人倡导清高淡雅、平和野逸之画境以及萧疏、冷逸、荒寒的文风,让中国画坛吹起一股阴柔之风且弥漫了数百年之久,而汉唐雄风一直难以复兴!
施云翔 · 青绿山水作品
著名学者陈传席先生倡导说“我们的时代目前最需要的是汉唐的豪气、壮气、霸气、厚气,健气,需要阳刚的正气!”可见,当今社会有志之士也在强调,过去旧文人那种阴盛之风不能抬头,阴盛则阳衰,有些情绪会削弱我们奋力向上和积极进取的时代精神,甚至会完全消解我们的斗志,我们的民族还处于发奋图强的关键时刻,做为艺术工作者,我们在当下民族复兴的文化运动中,应将唐代盛行的青绿山水及其“唐风汉韵”重新加以推崇!借古开今扬其“雄风”,我认为这是我们当下的文化职责。
施云翔以“实验丹青”践行在大型金碧青绿山水创作中
二、回归传统,以东方新古典主义绘画为起点:
我在清华美院书画高研班教学中提出“重启新古典主义绘画的航程”。其实,新古典主义最早是西方艺术史上一场文化运动,我今天就用它做为讲座课题实际上是以张扬东方古典主义思想而论的。新古典主义原是西方文化艺术上的一个流派,是为重整古希腊和古罗马艺术而提出复兴古典主义的新观念。
这个新观念也是继意大利文艺复兴以后,在西欧掀起的一场文艺思潮。在十八世纪法国大革命前夕,是资产阶级在意识形态领域里高举反封建反宗教神权,争取人类理想胜利的旗帜,新古典主义的“新”字和艺术形式在于借用古代英雄主义做为表现题材,直接描绘现实斗争中的重大事件和英雄人物,紧密配合现实斗争,直接为资产阶级夺取政权巩固政权而服务,具有现实主义的意义。
而我今天提出了东方新古典主义和西方的新古典主义,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借古开今”。
施云翔·实验丹青(局部)
我认为在中华民族文化复兴的当下,我们文化艺术发展方向和价值取向,应当以传播我们民族文化中优良传统精神和优秀的艺术思想为文化职责,坚持走传统文化发展的路。我所提出的新古典这个“新”字,实际上是“推陈出新”,而不是离开传统去创新。
施云翔·实验丹青(局部)
回归传统,回望古典,实际上是对传统文脉的梳理和对传统文化的强化。根植传统,立足当代,将传统文化发扬光大。复兴不是复古,是借古开今。作为一个现代中国画家,对于我们传统中真正有价值的而又长期被轻视被忽视的东西,需要我们加以重新认识和思考。
尤其是在当下,在我们重建文化信念和文化复兴的新时期,能确立自己的文化立场,方能迈步正道。我所说的“新古典”就是传统和现代的结合,在艺术形式上以寻找具有古典美和古典精神的现代形式语言为研究方向。
施云翔·实验丹青(局部)
三、笔墨当随时代,探索“实验丹青”的当代性:
上个世纪80年代末期的“实验水墨”是当年学院派艺术群体掀起的现代美术思潮,它让人记忆犹新。今天我首先强调我们新推出“实验丹青”并不是在重复使用当年“实验水墨”的理念。有理论家认为继“85新潮”后的实验性的水墨形态实际上是对中国画的一场革命。
2020年我在学院高研班倡导现代彩墨画时提出“实验丹青”并非是要革中国画的命,而我的实验是对我们传统文化中优秀的民族精神和优良的传统艺术加以复兴。这和前者在观念上或有些区别吧,当然实验丹青和实验水墨还有不同的地方,即我们在关注中国画水墨的同时更加关注中国画的赋彩即古人说的丹青,“丹青”是中国画的古称。当然丹青和水墨是有关联的,因的有色彩的中国画可以叫“水墨丹青”。
我曾经在课堂讲西方绘画和“油”有关,而中国画和“水”有关,因此西画可称为油画,中国画可称为水墨画。那么还有一个问题,既然中国画古称丹青难道说它和“彩”没有关系?中国画的起源最早的艺术形式是青绿山水并且还是重彩,故宫博物馆藏的北宋王希孟的青绿山水《千里江山图》就是一个最好的佐证。
当然,在传统的继承与发展上我们也做了许多新的尝试,中国画的民族特征和传统精神要坚守不变,但形式和手法可以变的。如何变,这又是一个非常值得探索的问题,有人说过去“实验水墨”是用中国画的材质即毛笔宣纸画的却是西方的概念,我认为我们的“实验丹青”其艺术表达绝对是东方文化的观念。
为了符合现代人的审美共性,紧跟时代的步伐,当然我们在植根传统文化的同时也借用了一些西画的元素,这也可以说是“创新”吧,但在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研习和传统手法的表现时,我们的变法和实验也只能叫做“推陈出新”。我们目前和将来都坚持以“引西润中”和“借古开今”的理念在艺术的大道上探索前进。
为五星级酒店创作巨幅金碧青绿山水,最后收尾润色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