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读王维
说王维,道王维,却说不尽,道不完。王维一生存诗400余首,题材丰富,佳作颇多,流传甚广。从牙牙学语者口中的“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到相思人儿心目中的“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从重阳登高、手足情深的“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到把酒相送、泪眼滂沱的“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从恢弘阔大、慷慨悲歌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到宁静祥和、月落无声的“人闲桂花落,月静春山空”。王维的诗歌走进了社会的每一个角落、每一个阶层,并以其浅显而又高深的禅理、哲理,打动着不同身份和背景的人。
王维,字摩诘,唐代山水田园诗派的集大成者,也代表了该诗派的最高水平。当然,王维成就不仅在于山水诗,其边塞诗歌也写的浑然大气、波澜壮阔,同时,王维还是著名画家,苏轼称其“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王维乃山西蒲州人,生于武则天长安元年(701)。刚刚年满十五岁,王维便来到京都,因其诗、书、乐、画无所不精,很快便在京城有了名气。王维与王孙贵胄交情甚笃,比如著名的岐王,唐人薛用弱的传奇小说集——《集异记》中就说道:“王维右丞,年末弱冠,文章得名。性娴音律,妙能琵琶,游历诸贵之间,尤为岐王之所眷重……”在京都漫游期间,王维就写给岐王写过不少应制之作,比如这首《敕借岐王九成宫避暑应教》:
帝子远辞丹凤阙,天书遥借翠微宫。
隔窗云雾生衣上,卷幔山泉入镜中。
林下水声喧语笑,岩间树色隐房栊。
仙家未必能胜此,何事吹笙向碧空。
应制之作亦如此清新脱俗,晴朗通透,如此,可见王维心中对于仙山琼阁般的美好世界的向往和追求。
玄宗开元九年(721)考中进士,因精通乐理,于是得官太乐丞,也就是那种专管朝廷礼乐的小官。关于王维中进士,这里还有一个挺有意思的传说。当时,有一个叫张九皋人,名相张九龄的弟弟。这个张九皋托人走了公主的后门,公主授予主考官,取张九皋为解头。作为王维的好朋友,岐王也想举荐王维。于是,岐王便带着王维来到公主府,想要争取公主的支持。此时的王维刚刚二十岁,白皙俊朗,风度翩翩,坐下后,轻弹琵琶,引吭高歌,一时四座无声,惊为天籁。公主连忙问岐王:“此为何人?”岐王答道:“这是王维,长于音律,至于诗词歌赋,更是无人可比。”公主深感惊讶,又名王维当场呈上自己的诗作。看完后,公主拍案叫绝,惭愧地说:“这些诗作,我以前都读过,可怜的是,我一直以为这是古人的作品,没想到竟是本朝才子手笔,失敬失敬!”说完,连忙让王维换下乐人的衣服,穿上自己赐给他的华服,以客礼待之。岐王见火候已到,进言道:“公主,如果今年科考,能以此人为解头,那实为国家之幸啊!”公主说:“没错,那……王维可以去参加科考啊!”岐王吞吞吐吐道;“我……我听说公主……您……您已让嘱托考官,让张九皋得中解头啊!”公主闻言,正色道:“在如此才华的士子,我当然得力荐王维了。”于是,王维果然高中。所谓解头,就是一甲头名,即状元。就因为有这个故事,很多人都说王维中过状元。这个故事估计十有八九乃后人杜撰出来的,我们也没有必要纠其真伪。仅从此可以看出,王维在当时的仕宦阶层,乃至皇家都有声名大振。
任太乐丞不久,因为手下伶人舞黄狮子,王维受到牵连,被贬为济州参军。王维在济州待了四年,期间好友兼同乡裴耀卿调任济州刺史,这才让原本心情低落的王维稍稍得到安慰。可惜,裴耀卿很快又被调走,离开济州前往宣州。于是,王维遂辞去参军之职。
两年后,王维再度回到京都长安,开始了几年的闲居生活。也就在这期间,王维认识了其一生的挚友——孟浩然。这段闲居生活虽然心无所念,优哉游哉,但是一直相敬如宾、相濡以沫的妻子,在这个时候去世,这又一次打击了王维的心灵。王妻去世后,王维终生未曾续弦,孤独终老,由此可见两人感情之深厚和感人。也正因为如此,王维在听说孟浩然落第之后想回老家隐居时,才毫不犹豫地支持他,并作《送孟六归襄阳》:
杜门不复出,久与世情疏。
以此为良策,劝君归旧庐。
醉歌田舍酒,笑读古人书。
好是一生事,无劳献子虚。
王维在诗中以一个好朋友的身份,以一个过来人的角度,真情地劝孟浩然,回去吧!何必辛辛苦苦、别井离乡,不如“醉歌田舍酒,笑读古人书”,岂不悠哉悠哉,也不枉来这世上一遭。由此,我们也可以看出,王维心中也已升起归隐之想法,也向往青灯古佛、青山绿水了。
闻知张九龄出任中书令,王维连忙赶往东都洛阳,希望得到张九龄的举荐。王维没有直接找到张九龄,而是先暂时隐居在距离洛阳不远的嵩山上,有走“终南捷径”的意思。果然,一年之后,王维馆拜右拾遗,旋任监察御史。开元二十九年(741),王维一度升任殿中传御史。这段时间,王维虽说在官职上数有升迁,但是始终都是一些侍从闲官,因此,王维并不得意。
五十岁那年,王维的母亲去世,伤心欲绝的王维回到家乡丁忧。后,王维辋川山麓修了一座辋川别业,在这里过了几年半官半隐的,悠闲的生活。辋川别业原为唐初诗人宋之问的宅子,王维加以改造、拓宽,成了一座有山有水、亭台楼阁的去处。这首著名的《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就是作于这个时期:
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湲。
倚杖柴门外,临风听暮蝉。
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
复值接舆醉,狂歌五柳前。
寒山随着时节转变,如今已郁郁葱葱。那一湾秋水,日日夜夜缓缓地流向远方。我拄着拐杖倚靠在在柴门外,迎着风,听着耳边的那傍晚时分的蝉鸣。渡口那边,一轮夕阳就要落山了,村子里的炊烟正袅袅而上。又遇上这个如接舆一样的裴迪,在如陶渊明一样的我面前喝得酩酊大醉,引吭高歌。
诗中的“接舆”是接舆春秋名士陆通的字,其生性爱酒,酒后爱装疯狂,不愿出仕。在这里,“接舆”代指裴迪。这是王维的代表作之一,在王维诗作中的影响力很大。《唐宋诗举要》评曰:“自然流转,时气象又极阔大。”《唐诗矩》曰:“虚实相间格。一二五六用实,三四七八用虚,相间成篇。”
就在王维此生再无波澜时,一件事情差点让他人头落地。安史之乱爆发后,唐玄宗带着杨贵妃仓皇西逃,还没反应过来的王维慢了一步而被俘。被俘之后,王维曾经称病不愿见安禄山。可是王维名气太大,安禄山强逼他就范,不管从不从,给你弄个官职就是了。于是,无奈之下的王维做了安禄山的伪官——给事中。“身在曹营心在汉”的王维悲从中来,愤而作《菩提寺私成口号》:
万户伤心生野烟,百官何日再朝天?
秋槐落叶空宫里,凝碧池头奏管弦。
诗中满满地流露出亡国之痛和思君之情。乖乖,就是这首诗,救了老王一名。
安史之乱被平定之后,按律,王维等人必死无疑。但是,王维是诗坛一代领袖,唐肃宗刚刚登基就杀这样的人物,他心里也没底。正好这时,有人说王维曾经作诗表过心迹,做伪官实为无奈之举,同时,王维的弟弟愿革自己的官职,保住哥哥的性命。就这样,唐肃宗饶了王唯,还给他封了个太子中允,后来又一直升至尚书右丞。这时王维一生做过的最大的官,故后世称其“王右丞”。一年后,王维病逝于任上。
好了!用了这么长的篇幅来讲王维生平,接下来该说说王维诗名了。
王维擅长各种诗体,其中无言绝句和无言律诗写得最好。相信各位读者求学生涯必定读过很多王维诗作,在此仅选一首《过香积寺》,与大家探讨。
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
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
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
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
关于香积寺的说法,人们有着不一致的看法,我也不知道其址在哪。找寻了好久,竟然误入云峰深处。这里古木参天,人迹罕至,根本就没有路。可是,怎么好像能听到隐隐约约传来的古寺钟声呢?山中的泉水撞击着溪流中的危石,其声呜咽;松林里,虽然有日光照耀,可照样让人觉得阴冷。黄昏时分,来到一处空潭边上,我想在这静静地禅修,希望能制服住心中的那条毒龙。
王维这是来游山玩水呢,还是要来出家当和尚?我想,放空心灵才是最终的目的。唐时许多文人雅士都有禅修的习惯,但是他们并不出家,有些甚至连居士都不是。大唐文人,特别是盛唐文人,即便胸中有万千愁绪,也一般不采取避世的作法。在他们眼里,只要心中有禅,只要诗中有禅,整个世界都在佛法护佑之中。
《唐诗别裁》说此诗中的“咽”与“冷”,可见用字之妙。的确,这两个字是这首诗歌的诗眼,在一定程度上加深了空山幽静、时光缓慢之感,让人如堕世外桃源,“不知有汉,何论魏晋”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