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历不够不能干金融?我不信,和你分享4个非985、211金融人的逆袭经历
“双非毕业的金融学子到底还有没有出路?”
这恐怕是自我成为一个所谓的金融圈大V后,被大家问询最多的问题。
为什么这么多人有这种疑问,恐怕一是受到“清北复交之下无金融”这种刻板印象的影响,二是身边缺乏成功的榜样和范例。
直接回答一句“是”或者“不是”,在我看来,未免太不负责任,也太说教。
好在我在金融圈呆的够久,认识的金融人足够多,样本足够大,各种可能性也足够丰富。
所以今天,我采访了4个我身边的双非金融毕业生,想和你分享下他们作为双非生逆袭的故事,给大家做个参考,也指条路。
图源:《了不起的麦瑟尔夫人》
双非本科,不可否认,确实是一个劣势,但我想告诉你的是,这绝不该成为你对自己出路的否定,更不该成为你逃避的借口。
因为所有的路,都是人走出来的。
第一条路
十年前本科毕业时,A男就知道以自己的学校和城市,根本不可能找到大家眼里的金融工作。
但他太想干金融了,也相信自己的能力和拼劲一点不比985,211的人差。
在咨询了众多师兄师姐后,他走上了一条看起来最累最折腾但胜算率不低的路。
——来到北京,放弃金融对口的银行证券基金公司,应聘进不大看重学历的四大会计师事务所,开始昏天黑地的审计工作。
这份工作加班多,出差多,压力大,尤其到了年审期间,更要常驻外地,天天被客户招待喝酒。
这种超负荷下,他还花两年时间考下了CPA,成为同事中升职最快的一批。
在四大干满三年积累了扎实的技能后,他以此为跳板,跳入一家小券商的投行部,但证券行业的马太效应,导致小公司一年到头能做的项目也没几个。
想做项目,想提升能力,想有更多经验,他知道,唯一可走的路就是不停跳槽,一直跳到大平台。
于是,接下来的四年,他又跳了两年券商,一家比一家规模大,一家比一家业务多,终于在两年前,进入了头部券商的投行部。
这家券商的大多数同事,都是清北复交或头部985高校的硕士毕业生,很多人一毕业就在这里工作。
而他花了8年,跳槽四次,从金融转到会计,又从会计回到金融,比别人多花了几倍甚至10倍努力,终于也走到了这里。
总结下A男的逆袭之路:双非不双非不重要,坚定信念差异定位很重要。
第二条路
B女是典型的小镇做题家,却是做了题也没考上重点大学的做题家。
本科毕业后,她虽然想做金融,却没得选,只能先去一家高尔夫球场做老板助理。在高尔夫球场,她接触的人多,工作杂,但不管压力多大,她从没放弃过学习。
后来一个打高尔夫球的客户,推荐她去保险公司做销售。一年后,又辗转进了一家中型券商营业部做经纪业务,也就是很多金融学生避之不及的销售。
很多人避之不及的工作,她却十分珍惜,毕竟终于回到了金融领域。
而且很快,她得天独厚的社会阅历和高尔夫球场积累下的人脉资源,就帮她成为了业绩黑马,在去年牛市行情下,她一下成了营业部的销售冠军。
恰巧这时,公司经纪业务总部要选拔一批基层员工充实队伍,当年招她进来的领导已经在总部站稳脚跟,十分看重她的能力和维护到位的人际关系,便直接推荐她进去,负责更高层面的业务协调工作。
她笑着和我说,这是机遇好,但其实所有人都明白,是她自己一次次地把握机会,用全力证明自己。
我和她吃过几次饭,她的言谈举止尽显专业气质,逻辑缜密,对金融市场的分析入木三分,也很会为人处世。说实话,如果不是她自己提及过去,我完全看不出她和985、211的金融高材生有什么区别,甚至比她们更接地气。
总结下B女的逆袭之路:双非不双非不重要,积累人脉跟对老板很重要。
第三条路
C男是我的一个读者,第一次和我聊的时候,我还问他,你一个互联网民工,咋关注了我这个金融大叔?
他和我说,毯叔,我是学金融专业的啊。
自此,才有了他的故事。
C男其实很热爱金融行业,年少时也曾幻想去金融圈当一个基金经理,后来得知自己的学历背景根本没法进圈,不想考研的他,便开始尝试独辟蹊径。
正巧他毕业的16年,互联网热潮,各个专业的优秀学生都如潮水一样涌进互联网这个不限专业不限学历的行业里。
他没面上当时的BAT,却被其貌不扬的字节跳动招了去,做运营。薪水和金融圈差不多,因为进去的早,过了两年,他还分到点期权。
一心加班干活996的他,压根没想到,他入职的2年后,字节跳动会一跃成为国内互联网行业的独角兽,成为五道口学子争先加入的阵营。
而他入职4年后的今天,字节跳动更是成了海归学子都要拼命竞争才能拿到实习的最火公司。
当年进了金融圈的同学都羡慕他,薪水高平台好,一旦上市虽然不会财富自由,也顶金融民工干好几年的。
不过,这个世界从来都是后验的,不是每个金融学子都能在毕业时就想明白“学什么≠做什么”这个底层逻辑,往往在最开始,很多人就给自己严格设限了。
总结下C男的逆袭之路:双非不双非不重要,历史的进程很重要。
第四条路
D女的本科和研究生都是在东北一个省会城市的双非院校读的,本科金融,研究生经济。这是不是可以被称作“双双非”。
虽然一直有一颗坚定做金融的心,但在东北当地,她能做的金融工作除了进银行其实也不多。
更好的选择是去一线城市,可她的双非学历,此时又成了硬伤。
学历不够,实习来凑,实习不够,人脉来凑。
D女的导师在业界还算有些人脉,她就求着导师把她推荐到帝都一家中型基金公司实习,不符合基金公司的实习门槛,她就主动要求不要工资当小黑工。
就这样,从研二开始,她在帝都租了房子,成为了公司的免费劳动力。
研三那年,面临找工作,很多人都停了实习专心跑面试,她所在的公司也开始了校园招聘,一些拿到offer的同学陆续进来提前实习。
父母劝,导师劝,连公司的一些同事都给她建议多去尝试尝试机会,她却一条道走到黑,一直在公司实习,没出去找一天工作。
结果去年招聘季结束,秋招和春招拿到offer的清北复交和985名校生,因为选择更多,退路也更多,很多人都没实习几天就走了,最后校招的名额竟然没满。
HR去找D女沟通给她offer的时候,她和我说,完全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很多时候,最后的胜出,比的真不是谁能力强,谁学历硬,而是谁能坚持到底,用我常常开的一句玩笑叫:剩者为王。
谁让这个世界不是排名赛,而是淘汰赛,只要你不被“淘汰”,一轮一轮的survive下来,一回头就会发现,很多当年在你前面的人都已在身后很远。
总结下D女的逆袭之路:双非不双非不重要,坚持到底很重要。
从上面四个人的故事里,我总结出一些共性内核,能不能助你逆风翻盘我不确定,但大概率可以提升你成功的概率。
图源:《平凡的荣耀》
图源:《令人心动的off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