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荔文学·散文·李万寿】老屋情

点击"大荔文学"免费订阅

614

老屋情

文/李万寿

我家四世同堂时人口高达二十口人之众,在一个屋檐下和睦相处多年,同吃一锅饭。二十口人居住在一个小农家院子,生活的不方便可想而知,到了不得不分家的时候了,一个大家庭终于分成了三个小家庭,曾祖父和我二爷一家十一口人继续居住在老屋,我爷一家六口人,我和父母亲一家三口人搬出老屋各自重建新屋新家。长大的都已长大,也该走出老屋了。当时我在老屋居住时年龄最小,还是个不记事的孩子。
分家的事情,后来常听我妈妈唠叨,我父亲作为长子长孙,虽然结婚生子,分家时没有分家产的资格,只有我爷和我二爷有分家产的资格,我爷和我二爷是一级分家人,两人平分家产。曾奶奶见孙子媳妇我妈妈没有分到家产可怜,含着泪水偷偷地送给了我妈妈一升麦籽,去渡分家后的难关。就这样我和我父母走出了老屋,组建成新的一家人。我妈也因此常常感激我曾奶奶的恩情。听我妈妈还说,老屋的人都老实本分善良,叔叔姑姑从不惹是生非。为善能使人长久也能安宁。但我希望我性格能刚强一些,活的更开心一些。
在我家有一个破烂不堪的灰色面罐罐,早该报废了,可我妈妈用布条缠了又缠,舍不得扔掉,一直保存着,不止一次地指着面罐罐对我说:“这是你先人分的唯一家产,以后分给你!”。在我很小的时候,心里就有了“分家”和“家产”的概念,尤其是看到那个面罐罐时,这个面罐罐就是我未来的家产!有趣的是,后来我有了小弟弟,小弟弟满月时,我抱着小弟弟去老屋串亲,堂叔说:“哎呀,生了个分家产的!”我心想,面罐罐已经分给了我,小弟弟该分什么家产呢?
现在我在城里工作,有了自己的楼房,也有了该有的新式家具,可心里总是忘不了那个面罐罐,那是我先人的面罐罐,当然也是我的。我弟弟说,他也没要那个面罐罐,面罐罐过于破旧,扔掉了!还是应该留着的,是个纪念。
我曾祖父有五个子女,爷爷也有五个子女,父亲有四个子女,到了我这一代,提倡一对夫妻只生一个孩子,“实行独生子女政策!”,我的孩子不用“分家”了,家产自然都是她的,不用“分家”的优越性不言而喻。城市小家庭生活优越,但缺少大家族的气势和热闹。近悉,“进一步优化生育政策,实施一对夫妻可以生育三个子女政策及配套支持措施。”,说句心里话,我非常羡慕有两个孩子的父母家庭,以后的孩子可以有亲姑亲叔、亲舅亲姨了,其乐融融!小堂弟高兴地给我说,他有了“老二”孩子后,虽然生活压力大了,但活的充实,干活有精神。老屋添新人了,我心里十分高兴。
记得分家之后,我长大些后常去老屋,看见曾祖父坐在后院嗮太阳的神态,默默无语,双目微合,安详自然,与世无争。没见曾祖父吃过一粒药,打过一次针,没得过一次病,安然而去。在同村,曾祖父的同辈人中,曾祖父是最后一个离世的老人。想到曾祖父的健康长寿,我仿佛得到了神的指导——万物生长靠太阳!现在我身体每遇不适时,就学曾祖父坐在后院嗮太阳的神态,去保养身心。过年时,我父母特邀曾祖父来我家吃年夜饭,曾祖父去世时我已经七岁,曾祖父在世时,没有和我说过一句话。
有一年我去老屋拜年,还住在老屋的七叔指着老屋的一间房子说,你是生在这个房子的娃,你是老屋的第一个曾孙,也是当时唯一的曾孙,很少哭啼。还说,我小姨比我大十二岁,常来老屋给我洗尿布的事。
孩童年代,我常去老屋理发,还住在老屋的四叔和七叔是我的理发师。我是从老屋走出去的唯一李家第四代人,四叔、七叔见我很亲贴切,很乐意为我这个老屋的小孩理发,用的是最先进铮亮的理发推子,理发时发出清脆的剪发声,头发落地,全身感到很轻松。当时来村头的理发师用的还是厚重的剃头刀。
有一年,我因公去山西高平市工作,有段时间住在高平市陈区镇,陈区镇是一个古老的村镇,镇上有许许多多的老屋,听当地人说陈区镇还有上二百多年的老屋保存完好。看见有的老屋已经开裂无人居住,大门上的锁子锈迹斑斑,这家主人一定是久居他乡了。时值金秋,我行走在陈区镇这些老屋之间,庭院深深,草木茂盛,我感慨万千,久居他乡思故乡,谁不留恋自己的故土呢?此情此景,我深深想念着遥远的我家老屋。
偶尔回到我的老家,虽然人事皆非,老屋却依旧。老屋尚在,有关老屋的人和事常常记忆犹新;老屋尚在,后辈人念念不忘祖辈人深厚情谊,无论工作在外地还是本地,生活上仍能相互照应,见面时总是亲切称谓“自家屋人!”;老屋尚在,老屋的百年历史让我难以忘怀。年深日久,老屋的子孙很多,但各自奔忙各地,很少有机会相聚,我常常想和老屋的人欢聚一堂,叙叙家常!
2020年6月13日于银川
往期回顾:
【大荔文学·随笔·李万寿】我敬仰的二叔
【大荔文学·随笔·李万寿】松籽

作者简介

李万寿,现在宁夏银川工作,地质学高级工程师、喜欢文学创作,自修汉语言文学专业,作品曾在国家级刊物发表,并有作品获奖。

总编:夏春晓

副总编:邢根民

顾问:马行健  张仕德

主编:李跃峰

编辑:张爱玲  高华丽   杨荔佳  魏艳玲

主办单位:大荔县作家协会

投稿邮箱:879101005@qq.com

备注:长按下面二维码关注

杨坚故里,美丽大荔。

原创高地,温馨舒适。

(0)

相关推荐

  • 新秀佳作丨童年的老屋(随笔)

    作 者:邓洁慧 责任编辑:龚蓉梅 微信编辑:张晓盈 童年的老屋(随笔) 我们就这样在日出日落,一天又一天脚踩在木制楼梯上发出的"蹬蹬蹬"的声音中长大. 1 老屋已经很老了. 我盯着 ...

  • 【大荔文学·散文·李万寿】每读书时忆及养猪时

    点击"大荔文学"免费订阅 616 每读书时忆及养猪时 文/李万寿 我家养过几头猪,其中有一头身材特别好,风度翩翩,萧萧洒洒,喜欢吃流食,长的特快,当年就买了个好价钱.这头猪小时候跑 ...

  • 【大荔文学·散文·李万寿】一颗桃树

    点击"大荔文学"免费订阅 631 一颗桃树 文/李万寿 很多人家,庭前后院都或有一颗桃树,我家也不列外,我家后院那颗桃树长在了我的心里.     每到春暖花开,我家后院那颗桃树会绽 ...

  • 【大荔文学·散文·李万寿】西出阳关

    点击"大荔文学"免费订阅 634 西出阳关 文/李万寿 终于长大成人了,我也要去远方工作了,出发地是大荔羌白路口,目的地是千里之外的西北宁夏灵武.远方是谜人的,远方是美好的,远方充 ...

  • 【大荔文学·散文·李万寿】婆婆好还是外婆好

    点击"大荔文学"免费订阅 640 婆婆好还是外婆好 文/李万寿   马路上,两个年轻的妇女热议着,"奶奶好,还是外婆好?"的话题,我也不由得想起了我的外婆.奶奶 ...

  • 【大荔文学·散文·李万寿】半个世纪之后的水渠

    点击"大荔文学"免费订阅 654 半个世纪之后的水渠 文/李万寿 千百年来,有三条河从大荔的土地流过,黄河,渭河和洛河,大荔可谓是多河流的地区,离我家最近的是洛河,约五公里.这么多 ...

  • 【大荔文学·散文·李万寿】我父亲的倒睫

    点击"大荔文学"免费订阅 662 我父亲的倒睫 文/李万寿 倒睫:是指睫毛向后方生长,以致触及眼球的不正常状况.我父亲的睫毛长期倒睫,眼睛经常血糊糊的,走路时抬不起头,受尽了倒睫的 ...

  • 【大荔文学·随笔·李万寿】松籽

    点击"大荔文学"免费订阅 602 松 籽 文/李万寿 第一次看见松籽,是在五姥爷家.那年春节,妈妈帶我去给五姥爷拜年,五姥爷家的桌子上摆着好几盘果子,五姥爷介绍说"这一盘 ...

  • 【大荔文学·随笔·李万寿】我敬仰的二叔

    点击"大荔文学"免费订阅 608 我敬仰的二叔 文/李万寿 1.教书   我二叔年轻时曾是大荔太丰村的一名村民办教师,是我的二年级数学老师.他没教几年书,就回家里种地去了,没有赶上 ...

  • 【大荔文学·诗歌·李万寿】假如我是一棵树

    点击"大荔文学"免费订阅 621 假如我是一棵树 文/李万寿 假如我是一棵树 理应有肥沃的土壤 可命运与实际相悖甚远 在陕北黄土高坡生长了多年 转战腾格里沙漠又是数载 游弋戈壁滩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