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声2】在宁波,寻找自己 ——“第四届教育行走”碎记

在宁波,寻找自己

——“第四届教育行走”碎记

成都    刘霞

离开宁波已半月有余,有些感受慢慢淡了,有些却沉淀下来,记忆没有消散,反而更加鲜活。

缘起明霞

去年此时,刚过了生日,眼见自己真真实实的步入了中年的行列,成长却像是走入了瓶颈,左奔右突,无法突破,惶恐茫然。

每每站在台前讲座,面对下面听讲的老师,觉得底气越来越不足:当自己走向迷茫,又能带给别人怎样的力量呢?审视自己,发现那股向上的劲还在,却气势不足,像是总被越来越大的年龄往下拽;想要专业突破,却寻找不到方向;想要向外生长,却无路可寻,学习机会的获得越来越难。

这时,又遇到了花儿(孙明霞老师),我生命中的重要她人。从教学初期开始,我的专业成长就受她影响,一路实践一路思考,行走到现在。她应邀到成都讲座,约见了我。看到她和老师们分享自己的思考和故事,发现她的生命状态,甚至比几年前更要生机蓬勃。对比自己,心在惊醒:年龄,不是停滞懈怠的理由;成长,既是内心的渴求,便应以更大的力量来突破自己。

和她走在成都的街头,向她述说了我心中的烦恼。面对我的困惑,她指出两个方向:一是思考如何从学科教学走向学科教育,这样专业成长的路才会越来越宽阔;二是参加“教育行走”吧!那是我第一次听到行走,也获知第三届教育行走刚刚结束。召集人竟是熟悉的刀哥和张文质老师。

于是,过去的一年里,一边探索着学科教育的方向,一边关注着教育行走。盼着下一次,和姐姐相见,能向她诉说我的所思所获。

刀哥印象

前些日子,去“一加一教育博客”查找资料,翻自己旧文,发现刀哥十年前在博文后给我的留言,很有些感慨。

忘了具体如何和刀哥相识,大体是在一加一上,经常看到他的文字,常常到他博客去学习,一来二去便认识了。在那里,刀哥是我唯一认识的四川老乡,他居绵阳,是我曾经读书的城市,因此更觉亲切。

后来,刀哥向我约过一篇稿,于是我写下一篇《理想的破灭与重建》记录自己的成长故事。经刀的推荐被发表在《教师博览》上,让我很是感激。再后来,因为自己的懈怠,很久都不再写博客,于是,和刀哥再无交集。

经明霞姐姐介绍“行走”后,加了刀哥的微信,难得的是,他竟还记得我。我问:刀哥,现在可以报名参加行走吗?他笑:今年的行走刚刚结束呢,明年赶早吧。

于是,这一年里,默默关注着,终于等到刀哥发出召集令,立即发了自己的文章过去。选文章时,犹豫再三,最后发了一篇记录自己和明霞姐姐故事的文章《小草和花儿》。发这个文章的用意太明显,想通过姐姐的知名度蹭个脸熟,从而获得一个学习的名额。虽是很不好意思用到姐姐的名声,却实在想去,于是做了这样厚颜的事。幸而姐姐毫不怪罪。

六月一日,儿童节,在我兴高采烈给学生发棒棒糖过节时,终于看到公众号推送出核心成员名单,并找到了自己的名字。兴奋得立刻在朋友圈发布一条动态:我收到了最好的节日礼物。

七月二十一日,来到光华,远远就见刀哥和张老师在报到处相迎。不敢与张老师交谈,于是一直盯着刀哥。他注意到我的眼神,等我叫他一声,便急急回应:啊,你是……怕他记错引来尴尬,赶紧上前几步自我介绍,于是有了我们的第一次见面和合影。

在活动过程中,很诧异刀哥的普通话居然不错,要知道我们四川人的“川普”难得正宗。他现场组织游刃有余,台上台下谈笑风生,颇有风范,让我好生佩服。更叹于刀哥的思考越来越宽广和深入。想必,这便是他一直行走在读写路上的收获。

想到十年前,他的留言:不能学你的“年轻”,只能学你的“有为”了。十年之后,我碌碌无为却已不再年轻,刀哥却不仅仅是“有为”,他正在影响和推动着更多的教育行者。被他,被他们感染,内心正重回十年前,在寻找那个激情洋溢的自己。

“假的”张文质

二十一日,远远见到刀哥和张文质老师时,我并不敢上前相认。因为对张老师很有些敬畏,也不太确定他的长相。只觉得眼前此人,和书中所见似有不同,面容似要和善得多。

默默观察了一会,确定他应该是张老师,又见他四周终于清静,方才鼓足勇气上前,叫他一声:张老师。他一边做事,一边微笑回应。我赶紧自我介绍:您好,我是成都的刘霞,孙明霞的徒弟。为了加深印象,我又一次拉了姐姐的名头出来。

这招很管用,他抬头定睛看一下我,笑容更深:那很厉害啊!我知道,他指姐姐呢!然后他问:你是孙明霞的徒弟,她说我是她的老师,那你说,你该叫我什么呢?

未料他竟问我如此一小孩子般的“幼稚”问题,和我心中所想那位严肃高深的诗人形象相差甚远,竟让我不知如何作答。想要和他合影,却见他要忙于接一电话,只好遗憾而去。

一路疑惑:我是见到了一个假的张老师吗?

初识张老师,也是十余年前,在“一加一”。当年,在我的一篇博文后,他曾有过留言,当时已觉受宠若惊,连回复都要犹豫半天。后来,他发起了“优培计划”,遴选了一些老师,按时写文章,并由导师点评。我幸运的被选中成为一名学员,由夏昆老师当我指导教师。可惜,因自己的懒惰,在写过几篇之后,便未能坚持,想着很是愧对老师,便更不敢在他博客留言。

却一直在博客和他的著作里关注着“生命化教育”。自从接触到这一理念,便被深深吸引,并一直指引我到现在。它使我从只关注教学技巧、知识教学、能力培养跳跃到关注到课堂中的人,和关注到学生的生命状态。这一跳跃对我而言,意义重大,因此张老师对我而言,是远方的指引,并不曾想可以近距离接触,更不敢想他会有如此“调皮”一问。

晚上,接到晚到的明霞姐姐后,告诉她张老师这一问,她哈哈大笑:那叫他祖师爷吧!于是次日,便在姐姐的带领下,拜见了这位据说长得越来越像佛的“祖师爷”。他也足足地端起了祖师爷的架子,见我拿水果给他,便仰起头,手虚拍一下,带着看孩童一般的神情对我说道:“嗯,乖!”让我差点笑喷。等我参加集体朗诵结束,他评价:“嗯,今天在台上朗诵的很可爱。”可爱?!我脑海里现出一幅笑哭的表情,第一次有人这么评价我在台上的表现。

在“行走”现场,发现张老师一直在打破我对他的形象刻画。原来他是深刻的,也是幽默的;是严肃的,也是调皮的;是出口成章的,也是随性而为的……这位“祖师爷”太多面,我得重新认识他。

还是从他的书开始吧,在他的书里,读到他,读到自己。

“寻找”自己

自从决定参加“教育行走”后,我便一直以为自己会孤独前往。未料,竟可以和“明霞教师成长联盟”的伙伴们同行。

确定要去后,明霞姐姐拉我入群,见到了一群来自天南海北的“明霞教师联盟”的小伙伴们,那些名字偶有熟悉,大多陌生。他们都写过申请书,被选中成为联盟成员后,大多参加过联盟活动。唯我,仗着与姐姐相识甚久,便直接进入其中。

当“联盟”确定要在活动现场出一个诗朗诵的节目后,我鼓起勇气报名当领诵。几乎是报名当天就后悔了:朗诵不是我的长项,这里人才济济,我有些胆怯了。却不好意思退缩,只好给自己打气要认真完成。

我在

后来,从确定诗稿,到PPT制作,再到网上组织大家一起练习朗诵,小伙伴们的认真、细致、有序让我惊讶不已。我再一次见识到姐姐的力量,她的个人魅力吸引了如此多优秀的人。大家通过她,寻找到彼此,互相鼓励,一起行走。

网上练习一个月后,我们在宁波相见,我才一一见到那些声音背后的人。一相见,便如老友,亲切无比,只因我们是相似的人。

活动现场,我们的组诗朗诵《寻找》大受好评。我想,这份好评,不是因为我们的朗诵多么精彩,而是因为,在这些诗词中,大家寻找到的那份共鸣:教育路上,每个人都在寻找,寻找那个真实的自己。

“在千千万万的教育人中,

我是哪一个?

我像鸟儿一样,

渴望飞翔,

无论前路多迷茫。”

这几句,是姐姐特地为我选的独诵。我很喜欢,第一次读到,就有泪盈于眶的冲动。

此次教育行走,见了很多人,听了很多话,内容会淡忘,那种集体的挺拔向上的生命状态却一直在打动我,激发我,让我反思自己,寻找自己。这也许正是姐姐让我来参加教育行走的真正目的。

降落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