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西安“治病”到北京“亮线”:裸露都市里那消失的市井温度

记得从2016年开年起,西安毫无征兆地拉开了一场治“城市病”行动,在印发《2016年城市治理专项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之后,还公开撂下狠话:不获全胜不收兵,其治理范围主要治污减霾、市容环境、城市运行安全这3个方面共12项内容。

如果将这些行政话语翻译成日常感受,基本就是:赶街边摊贩、拆门头牌匾、临街店铺刷漆、无休无止洒水扫地......2017年2月8日,《西安市城市道路“以克论净 深度保洁”作业标准(试行)》的发布,进一步让西安在市容上的追求达到登峰造极。

目前,西安对“城市病”的“医治”已经搞了快两年,在此期间伴随而生并一直持续的争议或者说迷惑就是:用两年时间、如此耗费人力物力,一轮一轮地整治市容是否有些过头?

但没想到的是,这个问题还没来得及寻得出答案,北京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掀起了一场声势更为浩大的市容整治。随着《首都核心区背街小巷环境整治提升三年(2017-2019年)行动方案》印发,北京正计划3年全面完成核心区2435条背街小巷环境整治提升;9月底,新修订的《北京市牌匾标识设置管理规范》发布;11月7日,《集中清理建筑物天际线专项行动工作方案》正式印发。在这些文件精神下,近两个月来北京正在进行的一项可谓“独步江湖”的行动就是:“亮出天际线”,简称“亮线”行动。

根据《北京市牌匾标识设置管理规范(修订版)》,建筑楼顶禁止设置牌匾、标识、广告等,已有的也要进行清理拆除,包括:超过建筑物本体高度和边缘的户外广告、牌匾标识;垂直于建筑物墙体的户外广告、牌匾标识;“一店多招(牌)”的牌匾标识;“店内店”擅自在建筑物墙体设置的牌匾标识;附着于建筑物三层以上墙体的单位名称牌匾标识;异地设置的牌匾标识;附着于建筑物墙体的违规户外广告。

根据新规,建筑物上的牌匾分为单位名称牌匾和建筑物名称牌匾。建筑物墙体三层以上部分只允许保留一处建筑物名称牌匾标识,且距离屋顶线不小于0.5米,单位名称牌匾标识应下移到三层以下位置。字体大小也有严格规定,建筑物名称字体本身高度不超过2米,单位名称字体本身高度不超过0.8米。

据北京市城管委相关负责人介绍,经过各区摸查汇总建立台账,需要拆除的违规广告牌匾超过2.7万块,七成以上集中在北京城六区。而经过两个月的清理整治,现在北京已清理了8956块。

几乎在一夜之间,北京像被“剃了头”一样亮出了“天际线”,但面对这个新剃的“发型”,也有人感觉似乎“找不着北了”,回家都快要“迷路”了。还有感觉最深的是,那本来就日渐冰冷的市井温度一下子连一点儿余温都没了。

北京、西安虽然二者之间在经济发展等硬指标方面落差悬殊,几乎没有可比之处,但都是历史悠久的古都。对于一代一代生长于此的人来说,最熟悉的莫过于那些沿城市“毛细血管”而繁荣的城市表情,它们或是沿街而生、自发生长的小摊小店,或是五光十色、变幻莫测的门头门脸儿。这些表情就像经年累月使用过的紫砂壶的自然包浆,是一个城市可供玩味的遗产,也是城市市井人文之文脉得以延续生命力。

在某天,人们突然发现城市似乎是干净了,但那是因为它裸了。2017这个冬日,身在裸露的城市,更感孤单不胜寒。——《调查清样》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