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大脑发育的两个主要谬见《游戏天性:为什么爱玩的孩子更聪明》
关于大脑发育的两个主要谬见可能正在干扰我们对孩子的培养:
谬见1:父母是大脑雕塑家,负责塑造孩子的智力和能力
谬见2:科学研究为我们塑造更聪明的大脑指明了方向。
(1)“塑造聪明大脑”炒作的起源
孩子出生后的头几年,是决定大脑日后成长的特殊时期。”他描述了一些“关键期”,即得到某些刺激对促进大脑发育至关重要的时间段。
比如说,“2岁是视觉形成的关键期。如果一个婴儿患有重度白内障,到2岁左右还没有将其移除,那就为时已晚。那时,会有其他任务被重新分配给视觉皮层,这个孩子就会失明,即便后期通过手术移除白内障也于事无补。”
如果这些神经元得以使用,它们就会通过与其他神经元建立连接而融入大脑电路;如果它们未被使用,它们就可能死亡。
这种说法给父母带来巨大的压力。很自然地,父母发现自己现在要成为孩子大脑发育关键程序的设计者,这让他们不知所措。
【正如卓克_科技参考中提到,对于这类的有时间窗口,包括身高、视力、牙齿与语言,如果错过了时间窗口,再想获得同样的收获,就要付出几倍的辛苦,甚至永远也不可能追回来。身高的时间窗口在骨骺线闭合之前,视力的窗口在20岁之前,也就是眼球发育完成之前,牙齿的时间窗口是在第一次换牙之后,学习外语的窗口是在5岁之前】
(2)对于其他方面的发展,有关研究中得出三个主要结论:
学习语言这类特定的行为,似乎存在接受性更强和更弱的时期。这类行为几乎都是“经验预期”行为,缺少了这些行为,个体就无法生存。因此,语言学习和视觉学习都是存在“关键期”的行为。
尽管3岁的孩子可能比30岁的大人表现更出色,但是学习这些技能的“关键期”似乎并不会在某个时间点戛然而止。也就是说,语言学习的窗口不会在人生头三年过后就突然关闭。这个窗口似乎至少能持续到青春期,在某些情况下甚至能持续一生。早期刺激的机会窗口在基础感官能力和运动能力的发展方面表现得较为显著,而在心智和人格的发展上不明显。绝大多数窗口在个体发展过程中关闭得很慢。
“关键期”似乎根本不存在于“经验依赖”行为,例如下棋和体操训练。我们没有理由因为学习由进化启动的行为存在接受性更强的时期而下定论,认为孩子的一切学习行为都存在“关键期”。事实上,没有什么比这种观点更离谱的了。我们急着早教,常常试图教给孩子一些毫无意义的知识,这些知识更适合他们长大后学习。
关键期不能用来证明“为更强的大脑构建更好的环境”的观点是合理的。我们不是孩子大脑的“建筑师”,所以我们大可不必为孩子的知识输入选择而头疼。幸运的是,人类上百万年的进化已形成大脑发育的普遍模式,我们不太可能在一代人身上改变这种发展轨迹。
更多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