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经》3个字,写尽了人的“一生”(真有理)
《易经》有三个字,读懂就是大智慧。
人一辈子最好的活法,也藏在这三个字里。
《易经》:这3个字,写尽了人的'一生'
01静
《易经》有言:“躁胜寒,静胜热,清静为天下正。”
意思是,躁动可以战胜寒冷,给人送去温暖;
冷静能够战胜狂热,让人头脑保持清醒;
清静无为,才是天下正道,能保世间太平安宁。
道家讲:静为躁君。
“静”是一种智慧,也是一种力量。
静能制躁,一颗平静的心,可以抚平躁动不安的神经。
当你心浮气躁、怒火中烧的时候,与其向外宣泄不良情绪,不如向内寻求一份清静。
越是面对人生的紧要关头,我们就越需要“静”的力量。
常言道:一动不如一静。
以不变应万变,才是真正的智慧之道。
老子曰:“善行无辙迹,善言无瑕谪。”
善于行走的人,走路不会留下痕迹;
善于说话的人,讲话不会落人话柄。
聪明人做事,都懂得淡泊宁静、不露锋芒。
守持住一个“静”字,既是一种沉稳,也是一种高明。
02无
《易经》有言:“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凿户腑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意思是,只有当车空着的时候,才能装得进货物;
只有当房屋空着的时候,才能作为住人的居室。
因此,“有”是实在的象征,代表着现实的利益;
“无”则是可用的象征,代表着无尽的可能。
人的一生,往往急于追求“有”的价值,却又总是忽略了“无”的意义。
“有”,就感到满足;“无”,就觉得虚空。
人之所以寝食难安,大抵总是放不下有无得失。
倘若把这一切都抛开,还有什么能阻挡我们去享受生活?
老子曰:“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明确了“有无相生,无中生有”的道理,方能跨越得失荣辱的藩篱。
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
以“无为”的姿态,让自己有所作为;
以“无事”的方式,去处理琐碎繁杂的事物;
以“无味”的标准,去品尝人世间的苦辣酸甜。
你会发现生命原是“本自具足”的,一丝不缺,一应圆满,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03常
《易经》有言:“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孰为此者?天地。天地尚不能久,而况于人乎?”
意思是,狂风呼啸,也刮不了一个早晨;
骤雨倾盆,也下不了一整天的时间。
谁能掌管刮风下雨呢?是天和地,是自然之力。
自然之力尚且不能让疾风骤雨长久,又何况是以人力而为之呢?
老子曰:“不知常,妄作凶。”
'常'即大道运行之规律,自然万物之法则。
万物生长永不间断,不曾片刻停下脚步,一岁一枯荣一枯。
万事也在不断发展变化: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
世事无常,却唯独以“变”为常事。
人生的顺境、逆境亦如自然更替,不是恒定不变的。
站在天地的视角,人不过是蜉蝣撼大树,沧海之一粟。
知常则容,当你明白这个道理时,你就会变得宽广、变得包容。
当然以上只是我对《易经》粗浅的认知罢了!
在民间一直流传着“手捧易经走遍天下都不怕”!在古人看来,易经之所以博大精深,归根结底是因为它包罗万象,《易经》一共64卦,对应64个人生决策心法,道明了婚恋、家庭、教育、职场的基本发展规律。
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逐渐发现,《易经》中将不同的人生阶段怎样为人处世讲解到了淋漓尽致的地步,堪称中国哲学思想的源头。
大到宇宙,小到每一个人的生活,其中所蕴含的法则全都在《易经》这本书中。孔子在晚年独钻《易经》,还曾发出过“加我数年,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的感叹。
古代的儒家和道家,全都是以《易经》中的卦象作为自己的立道之本。
著名国学大师冯友兰先生曾说过:'《周易》是宇宙的代数学'。
而现在,越来越多的人逐渐意识到《易经》的重要性,纷纷开始研究起来。
在人生的道路上,每选对一次,离成功就会更进一步
我也一直认为,30岁前,人生可以靠努力。但30岁后,人生就需要一些“运气”了。这种运气,不是封建迷信,更不是玄学,而是通过选择的智慧,永远让自己站在赢面大的一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