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冒后咳嗽(赵进喜验方)
感冒后咳嗽(赵进喜验方)
验方疏风止嗽汤:
荆芥,防风,桔梗,甘草,枳壳,陈皮,薄荷(后下),钩藤,款冬花,紫菀,蝉蜕,僵蚕。
本方即止嗽散之加减,取荆芥、防风辛温以透邪祛风;桔梗、甘草宣降肺气以调达气机;枳壳、陈皮和胃理气,护中州以畅肺金;薄荷、钩藤为师祖祝谌予教授治疗咽痒咳嗽之对药,平内风与息外风并举,畅肺气与调肝气同施;
同时又配合款冬花、紫菀以止咳化痰。蝉蜕、僵蚕辛凉透邪,兼以息风镇咳。
本方方意重在一个“轻”字,其意有三:
1.药性上浮,可宣散肺表之气机,透达腠理之邪气;
2.药物质地轻灵,按照传统中医取类比象的思维,质地轻者,功效在上焦;
3.用量轻,所用药物剂量不可过大。
辨证论治
1 · 太阳体质
太阳卫阳不足体质之人,发病后常见营卫不和之证,多有汗出,恶风,头项僵痛,舌淡红,苔薄白,脉浮缓等表现,
可于疏风止嗽汤中合入桂枝汤方意,酌加桂枝,炒白芍,生姜,或再加厚朴,即仲景桂枝加厚朴杏子汤之意,若兼有气短乏力等症状,
可仿参苏饮及麻黄人参芍药汤之意,酌加生黄芪,党参以增强固护正气之功,起到扶正祛邪之用,不过应用当慎重,以防闭门留寇,亦可直接合入玉屏风散方意。
太阳卫阳充实体质之人,在感冒后常有恶寒发热,头身疼痛,无汗,脉浮紧等表现,因此在初病“风咳”之时,
若外束之风寒邪气尚在,可合入三拗汤之意,酌加炙麻黄,苦杏仁,生姜以先去其外感之症状,而后根据外感风寒邪气祛除的程度,调整解表散寒药物的用量。
太阳卫阳太过体质之人,发病后常兼有咽干咽痛,咳痰黏稠,可酌加黄芩,连翘,牛蒡子,芦根以增强清热解毒之力,
同时需要强调,此时虽有热证却不可重用清热解毒之药,需选用辛凉解表之品,务必清中有透,不可冰伏邪气。
2 · 阳明体质之人
发病后常有便干等表现,若胃热较盛,可酌加牛蒡子,取其既能清热通便,又可辛凉散邪,待咳嗽止后,再酌加清热通便之药。
若胃热阴虚者,过分养阴势必收敛邪气,因此临床上常根据患者阴虚情况酌加枇杷叶桑叶,麦冬,北沙参等。
3 · 少阳体质
发病时常有口苦,口干,善太息,情绪抑郁等表现,可酌加柴胡,黄芩,以疏肝理气,或直接合入小柴胡汤方意,
若肝郁日久,伤及肝血,亦可酌加当归,取其辛以透风,甘以养血,又可止咳逆上气。
4 · 太阴体质
发病时常伴有大便稀溏,纳差等表现,偏于脾胃气虚者,可酌加生黄芪,炒白术,茯苓。
偏于脾胃阳虚者,可稍加干姜,炒苍术,炒白术。
若脾虚湿滞,可酌加炒薏苡仁,茯苓。
5 · 少阴体质
发病时常有畏寒肢冷,手足不温,神疲嗜睡等表现,可酌加桂枝,炙甘草,干姜,严重者合用麻黄细辛附子汤。
6 · 厥阴体质
发病时常伴有情绪急躁,咽干口渴等表现,可于疏风止嗽汤中加强镇肝、清肝之力,
可将钩藤剂量加至,若症状严重,可和入桑菊饮、黛蛤散、翘荷汤等。
若患者兼有胸闷、憋气,可加瓜蒌,旋覆花,金沸草;
若兼有胸痛,可酌加郁金,丝瓜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