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兆宝原创】背着渔网走天下

文|谷兆宝

图|来自网络

  父亲离开我们已经十九年了,走的那一年已是八十四岁高龄。

  他老人家那天走的很匆忙,不曾忘记十九年前临近春节的某天,我和外侄一早骑着自行车赶到他独居的小屋,准备接父亲来我家过年,谁知父亲因病卧床,并于当晚就走了,这也成为我们一生的愧疚和遗憾。

  那时我正值二十几岁的青春年龄,虽然我自幼读书后来又到外地工作,但家里的某些记事我仍记忆犹新。一个从贫穷岁月过来的人,对于父母点滴的养育之恩记忆尤为深刻。

  过去我们是个一家八口的大家庭,父母一生养育我们六个子女,大哥年轻时当了兵,后来转业到了外地工作。由于家境贫寒,除了大哥和我,其余几个姊妹都未上学念过书。

  听二姐说过去的饥荒年代,家里因人口多,两个姐姐和村里人一样曾经外出要饭谋生。那些年,每天天不亮父亲就带着姐姐背起粪筐,到外面四处拾粪交生产队作庄稼施肥挣工分,白天家里的劳力则要参加队里的集体生产劳动。

  早些年父亲还在年轻的时候就跟随祖父学会了打鱼谋生。家里没钱买渔网,父亲学会了用竹子制作渔网的穿梭,用麻绳搓成网线编织渔网。从此,父亲开始背起渔网,走南闯北外出打渔为全家谋生。

  为了养家糊口,撑起这个家庭,父母经常不分昼夜的干活,白天只要有空,父亲就背起渔网拎着渔筐出门打鱼,有时晚上还趁着月色也要外出捕鱼。

  每当见到父亲拎着又蹦又跳的鱼回家,就是一家人最开心和高兴的时刻。父亲打回的鱼大多都由母亲起早拎到街上集市去卖,以换点大米油盐啥的回家。

  出门打渔前,父亲经常从家里带些母亲烧饭留存的锅巴作为干粮来填饱肚子,打鱼久了,认识的人也多了,一些好心的人家常会留下父亲吃上一碗饭。每天收工或打渔回家的晚上,父亲喜欢一面喝点烧酒,一面拿起烟袋点上烟丝,驱散一天的劳累也独自享受着一份难得的轻松快乐。

  父亲是捕渔好手,打渔几十年方圆数里地几乎人人皆知。我们都知道父亲只要背着渔网出门,不管多少从没有空手而归过。他很爱惜自己的渔网,每次打渔归来,总要细心的查看渔网上是否有树枝等杂物划破的地方,一张渔网常常是补了又破,破了又补。

  因为打鱼改善了家里的生活条件,时间久了,也曾引起过村里少数人的嫉妒,为此遭遇过村里某些居心叵测人的诬告,指责父亲在队里集体的鱼塘偷鱼,并在会上挨过莫名的批斗,受过处罚,但这些都未动摇过父亲坚持打渔的决心。

  为了全家人的生活,父亲背着渔网,风里来雨里去,几乎踏遍了周边五、六里地的沟塘河坝。

  几十年来,父亲无论走到哪里,哪里就留下他的足迹。渔网背到哪里,哪里又总会留下他良好的声望和人缘,他把打来的鱼常常送些给一些熟人或朋友。

  七十年代江堤挑圩筑堤会战时期,每家每户都住着外来挑圩堤的民工,家里只要做鱼,母亲总要端上一盆热腾腾的鱼送给他们同享。平时家里只要来客,父亲就会抽空背起渔网出门打渔招待客人,父母也时常把拎回家的鱼送给亲友或接济左右邻里。

  父亲的一生是勤劳光彩的一生,他把捕鱼作为过去一门祖传的手艺来养家谋生。这也成为他一生以来的骄傲和自豪,直到年老仍不舍放下自己那心爱的渔网。

  每一张渔网不仅见证和缩写了他一生的勤劳和沧桑,更印记了我们全家在那贫穷年代向往美好未来与希望的浓缩写照。

谷兆宝,男,中专毕业,1981年参加工作,一直在基层乡政府有关部门从职至今。爱好文学、写作与摄影,曾在市级以上媒体发表过多篇新闻作品、散文等。

长按下方二维码关注我们

和我一起

发现美丽世界

(0)

相关推荐

  • 给孩子“地图、猎枪、渔网”

    我国南方有一位"大款"父亲,一次,他把5万元人民币划入尚读小学的儿子的账户上.这下子儿子就"抖"了起来,饮食起居由保姆侍奉,提书包.做值日.课外作业一律花钱雇同 ...

  • 父母的一生(散文)

    父母的一生(散文) 飞翔 我记事起,父亲就是大队干部,母亲是一名社员.听妈妈说,他们是家乡发洪水(1954年)那年结婚的,祖父刚去世,父亲从老屋供销社返回家乡种地. 父亲念过私塾5年,属于高小文化,参 ...

  • 月萍学生精品作文(四)开在父母心中的花(《未来作家》)

    (感谢"大余朗读者"兰泽) 开在父母心中的花 大余中学高三(16)班 吉康怡 <未来作家>(2015年第4期) 爱情是什么? 在我满脑子的幻想里,爱情应百转千回,惊天动 ...

  • 爱相随·父亲是我最仰慕的人

    今天是父亲节,首先祝福父亲身体健康,事事随心.祝福天下父母笑口常开,如意年年. 我的父亲,在我心里是一个有才华,有情怀,有远见,勤劳勇敢的朴实农民,是我最仰慕的人,没有之一. 了不起的人物,古往今来数 ...

  • 清明里的思念

    夜,被肆虐的春风吹的呜呜作响,安静的夜不在安静,心好乱好烦,一股淡淡的哀思涌上心头.清明了,思念父母的情思越来越缠绵.在这沉寂的夜里,孤独的心被这浓浓的怀念之情困扰着,追忆着和父母在一起时的快乐时光, ...

  • 赵 梅丨我的父亲母亲

    父亲是教师,十七岁参加工作,后被那个读书无用论的错误年代所迫害,带着一帮孩子在田地里挣扎了几年后,被平反昭雪,一直任小学校长至退休. 父亲的一生是平凡的一生,对我们来说却是伟大的一生.父亲在我的记忆里 ...

  • 父亲的渔网

    来源:衢州新闻网-衢州日报2015-04-23 08:48 王永清 父亲的渔网放在一个破包里,挂在墙上,包上落满了灰,网上也落满了灰. 父亲离开我们已经有两年了,渔网也就放在那个包里,再也没有人动过. ...

  • 马雁凌:一双铁脚走天下 —— 忆远行的同仁杨兆祥

    阅读本文前,点击标题下面蓝色字体"温馨微语""关注"我.我用心做,您免费看.倡导原创,感谢转发,欢迎赐稿.版权归原创作者所有. <伊春日报>自195 ...

  • 文学原创•《背着孙子走世界》 作者 孙仁春

    背着孙子走世界 作者 孙仁春 一件普通汗衫 丝印我孙子的照片 前胸双影照片,活泼可爱 后背单影照片,向着前进的步伐 动作潇洒精灵 形象漂亮迷人 背着孙子 从我的故乡 水乡园林,曹雨故里 潜江 东方走到 ...

  • 谷麦钓法的终极窝料和钓饵自制,一根鱼竿走天下,轻轻松松钓鲤鱼

    谷麦钓法的终极窝料和钓饵自制,一根鱼竿走天下,轻轻松松钓鲤鱼

  • 主编推荐:田兆宝作品《胡老板》 (西郊小树林拾的故事)/轩诚播读

    文 / 田兆宝 编辑/清慧 播读/梁轩诚 胡 老 板 (西郊小树林拾的故事) 小树林的秦腔戏迷们没有不知道胡老板的. 胡老板是鱼化寨人,50来岁,中等个儿,头发很旺,大背头梳的溜光.据说胡老板家里养了 ...

  • 313期A/田兆宝作品《陕北小米》

    文 / 田兆宝 编辑/清慧 陕北小米 常年在外工作的陕北人回到老家,第一顿最想吃的饭,准是小米稀饭,陕北人叫"熬米汤".使大铁锅文火慢熬,用大粗瓷碗盛了,不稠不稀糊糊糯糯的.米香气 ...

  • 320期A/田兆宝作品《捏燕燕》/轩诚清读

    文 / 田兆宝 清读/轩诚 编辑/清慧 捏燕燕 陕北人过节气讲究大着哩. 清明前一天是寒食,寒食这一天家家户户忙啥哩?忙捏燕燕呢.那些巧手的婆姨女子们凑在一起,你家忙罢去她家.以梳子.摄子.小剪刀为工 ...

  • 温暖亲情 || 田兆宝作品《姐》/轩诚诵读(第490期)

    丽梅浅语: 姐的不幸身世为其以后的坎坷命运埋下伏笔,果不其然,家庭冷酷.亲情缺失,迫使姐小小年纪便孤立独行在这个纷杂的世界上.姐的善良本性和胸怀爱意,又通过作者的细节描述非常生动地刻画出来,同时似乎告 ...

  • 岁月记忆 || 田兆宝作品:石磨/轩诚清读(第510期A)

    丽梅浅语: 看似以文状物,实为借物说事,事必人为.经历过苦寒岁月的人们,方知活着原本不易,经过苦难磨砺之后,人性光辉方显辉煌壮丽!作者出生于农村,熟悉农村生活,故土情结情深义长,字里行间流露出对家乡民 ...

  • 南亚风情 || 田兆宝作品:柬埔寨印象/轩诚清读(第539期)

    丽梅浅语: 有个段子说中国人旅游是:上车睡觉,下车撒尿,到了景点只顾拍照,回去人问,啥也不知道.田先生也爱旅游,退休后去过欧美.东南亚等不少国家,据他说去一个地方旅游,如果对这个地方的政治历史文化一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