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论》第27条解秘

第二十七条,原文:太阳病,发热恶寒,热多寒少,脉微弱者,此无阳也,不可发汗,宜桂枝二越婢一汤。

(一),文意。太阳病:太阳经层面的外感病。据下文可知,为太阳风温病。发热恶寒,发热怕冷。热多寒少:发热时间长,怕冷时间短。脉微弱者:薇脉:浮脉类,体小震指无力,反应太阳经气虚弱。弱脉,中取脉类,震指无力,反应阳明胃府阴气不足,有热伤阴。此无阳也:这种脉象反应正气不足。阳,正气。不可发汗:不能发汗。宜桂枝二越婢一汤适宜用桂枝汤二份越婢汤一份组合的新方剂治疗。太阳风温病,发热怕冷,发热时间长,怕冷时间短;诊脉时,浮取为薇脉,中取为弱脉,这是内无正气。胃有热象,不可发汗,适宜用桂枝汤两份越婢汤一份组合的新方剂治疗。

(二),诊断意。本条,是仲景教子条。设想仲景带着学生看病,来了这样一个病家,病家自述:发热怕冷,发热时间长,怕冷时间短。诊其脉,浮取脉薇,中取脉弱。仲景给学生当场分析,根据病家自述证,首先判断此病是太阳病;其次,根据发热恶寒,热多寒少,进一步判断是太阳风温病;其次,根据所诊脉像,进一步得知内伤状况是脾气虚弱,脾失运化,阴液供奉不上;胃腑邪热,热伤胃阴。综合可知,病家内伤为气阴两伤。因为气伤而感风邪, 因为阴伤而感温邪;合之,则为太阳风温病。针对此病,不可发汗,因为发汗伤阴。那么治疗方案如何制定呢?根据伤风应用桂枝汤,根据伤温应用越婢汤;结合脉象,气伤大于伤阴,故采用桂枝汤两份,越婢汤一份,两者相合组成的新方剂治疗。

附:桂枝而越婢一汤方:

桂枝(去皮),芍药,麻黄,甘草(炙)各十八铢,大枣四枚(劈),生姜一两(切) ,石膏二十四铢(碎,绵裹)。

上七味,以水五升,煮麻黄一二沸,去上沫,內诸药,煮取二升,去渣,温服一升。本云当裁为越婢汤、桂枝汤合之,饮一升。今合为一方,桂枝汤二份,越婢汤一份。

从方剂组成看, 当气阴均伤时,各一份;当气伤大于阴伤时,前二后一。

(0)

相关推荐

  • 七、感冒、发烧

    经方常见疾病治症:感冒.发烧 [辩证诊断] 1.脉浮数.发热恶寒: (1)风寒:数为阳虚,头项痛.身痛.骨节痛.腰脊痛:呕逆. (2)痈疡:数为实热,痛为一处:饮食如常. 2.(1)内伤发热,时热时止 ...

  • 方剂背诵第二天桂枝汤桂枝汤治太阳风,芍药...

    方剂背诵第二天 桂枝汤 桂枝汤治太阳风,芍药甘草姜枣从 解肌发表调营卫,表虚有汗比为功. 桂枝9 白芍9 生姜9 大枣3枚 炙甘草6 桂枝汤出自张仲景<伤寒论>,是治疗表虚证的基础方,也是 ...

  • 伤寒论  越变越明。山东小伙

    越辨越明了 : 太阳病表证怕冷 麻黄汤或者桂枝汤 少阳病半表半里证 一会儿怕冷 一会儿怕热 小柴胡汤 温病(比少阳病热重,比阳明病热清 )口渴 不怕冷 桑菊饮 阳明外证(里热证,全身怕热与口渴一症相比 ...

  • 兽用经典中药方剂银翘散,治疗畜禽外感呼吸道病证第一方!

    昨天下乡巡诊偶遇一病例,两万只22日龄的白羽肉鸡因受凉发生呼吸道病.据畜主讲白天呼吸道不明显,到夜晚.夜深人静的时候会加剧,还有怪叫的.刚开始,没有太在意,现在鸡子开始减食了,畜主才凭经验预感不妙才求 ...

  • 【金梅:《伤寒论》伤寒、中风、温病的鉴别要点】

    麻黄汤为太阳伤寒第一方 桂枝汤为太阳中风第一方 所以麻黄汤证与桂枝汤证的鉴别主要是指太阳伤寒与太阳中风的鉴别. 1.有无汗出 桂枝汤证在发热的高温持续期,这个时期人体刚刚开始散热,而人体散热常见的方式 ...

  • 《伤寒论》第28条解秘

    太阳伤湿病的脉证治并治. 关键词:太阳伤湿病:不可给服桂枝汤,当服桂枝去桂加茯苓汤,健脾祛湿解表.

  • 《伤寒论》第26条解秘

    第二十六条,原文:服桂枝汤,大汗出后,大烦渴不解.脉洪大者,白虎加人参汤主之. (一),文意.服桂枝汤,服用了桂枝汤.大汗出后,大,形容词(很多)汗,兼词(名词活用为动词),出汗,大汗:倒装短语, 出 ...

  • 《伤寒论》第25条解秘

    第二十五条,原文:服桂枝汤,大汗出,脉洪大者,与桂枝汤如前法.若形似虐状,一日两三度发者,汗出必解,宜桂枝二麻黄一汤. (一),文意.服桂枝汤:服了桂枝汤.为什么要服桂枝汤?医家在临证时,经望闻问切四 ...

  • 有些争论根本就没有意义。《伤寒论》27条...

    有些争论根本就没有意义.<伤寒论>27条: 太阳病,发热恶寒,热多寒少,脉微弱者,此无阳也,不可发汗,宜桂枝二越婢一汤. 这条条文争论很多,有些人认为"不可发汗"就不应 ...

  • 三焦经脉解伤寒论第53条

    伤寒论第53条: 病常自汗出者,此为荣气和.荣气和者,外不谐,以卫气不共荣气谐和故尔.以荣行脉中,卫行脉外.复发其汗,荣卫和则愈.宜桂枝汤. 一."病常自汗出者,此为荣气和".这是 ...

  • 三焦经脉解伤寒论第51条、52条

    第51条."脉浮者,病在表,可发汗,宜麻黄汤." 一."脉浮者",应为脉阴阳(寸关尺)俱浮.若是寸浮尺不浮,就有阴气(里)虚之嫌,如第92条"病发热. ...

  • 三焦经脉解伤寒论第50条

    第50条脉浮紧者,法当身疼痛,宜以汗解之.假令尺中迟者,不可发汗.何以知然?以荣气不足,血少故也. 一."脉浮紧者,法当身疼痛,宜以汗解之".不论是伤寒还是中风,发展到脉浮紧,则都 ...

  • 三焦经脉解伤寒论第49条

    三焦经脉解伤寒论第49条 伤寒论第49条脉浮数者,法当汗出而愈,若下之,身重,心悸者,不可发汗,当自汗出乃解.所以然者,尺中脉微,此里虚,须表里实,津液自和,便自汗出愈. 一.脉浮数者,浮为病在表,数 ...

  • 三焦经脉解伤寒论第48条

    第48条二阳并病,太阳初得病时,发其汗,汗先出不彻,因转属阳明,续自微汗出,不恶寒.若太阳病证不罢者,不可下,下之为逆,如此可小发汗.设面色缘缘正赤者,阳气怫郁在表,当解之熏之.若发汗不彻,不足言,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