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人,无论何时都要有自己的房间
Oct.
15.2020
▽
▽
一间屋子的构成很简单,一扇门、一张床、一扇窗、一张桌、四堵墙。这是我最初的房间的模样,当然还有用来装饰它们的细节,无论是淡粉色的窗帘,还是暖黄色的床单,都吸收了我们彼此陪伴的四季阳光。至此床单暖暖的,窗帘上印有风声,书桌旁染了铅墨的醇香。
我在这间屋子里,度过了我上学的那几年时光。小学时,这间房里的亮点是各种毛绒玩具,它们都有自己的名字,大大小小,藏匿在我这间拥挤的小窝里。那时的世界很小,我拿着一个芭比娃娃,假装她在遨游世界,然而她走的最远的距离,也不过是从床头到窗边。
后来,我一直在想一个问题,在一个家庭的房间分配中,为什么孩子可以拥有独立的空间,而父母却要共处一室呢?如果说给孩子一个房间是为了培养他们的独立性,那么和父母分床睡的初衷就无法得到最终的回馈。因为走到最后,我们都会和别人共用一处空间,那么回顾曾经,其实我们真正独立的时间不过是在上学的那几年。
至少对我来说是这样的,我曾经在自己挚爱的小领土上建造属于自己的王国,沉迷于窗台上的“小城市”,因为那里坐落着我的恐龙帝国。以及窗帘后面的“芭比之家”,床头的“小熊部落”,书柜里的“小人国”,和抽屉里的“橡皮城”,都是我每天的快乐源泉。在那之后,虽然帝国瓦解,城市沦陷,但我在那些玩具的废墟上依然创造自己的生趣。
我的战场从小床移至书桌,我在那里写作、画画、做手工。我深爱那光滑的桌面和舒适的座椅,以及自己坐在那里认真的样子。我在那间房间里拥有了梦想,在那里学会了思考和判断,这些我如今仍视为珍宝的东西,都是我在自己的房间里沉淀下来的。
不知为什么,似乎只有在拥有自己房间的那些年,我才真正知道自己要做什么事。而离开了那间拥挤的小天地,我所做的事也都不是自己的了。似乎我们的身心是和生活的空间绑在一起的,当我们走出房间的时候,思想也变得开阔,行为也变得入流,可是却找不到曾经那个拥挤却饱满的自己了。
如今,我拥有整个房子,却没有一处独立的空间。我想在无人打扰的地方画画、写作、看书,然而回到家却只想躺在沙发上玩手机,和整个屋子一起闲置,和所有空间一起落尘。
这时我才突然意识到,原来我们是务必要有一间属于自己的房间的,不管是在天马行空的儿时,还是长大后的如今,独立的空间都代表了一份独立思考的权利,也意味着我们自始至终,都有回避乱世,重回自己的资格。
雨萌小站
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