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诗与散文的融合(第2讲)
现代诗中,要理清的一个基础概念是现代诗与散文的融合。这是一个争议不断的问题。
辞海里说:散文是指不讲究韵律的文章。所谓不讲究韵律也不仅仅是相对诗、词等文体而言。在现代诗和散文之间划出一个明显的界限是没有必要的。《自然辩证法》的作者哲人说过,“……绝对分明和固定不变的界限是和进化论不相容的,甚至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之间的界限,也不再是固定不变的了………”。事物总是不断变化和向前发展的,作为一种文体的诗和散文自然在不断地变化、不断地发展,散文诗的出现,就证明这一点。
诗与散文的本质区别,不在是否押韵,是否言志抒情,是否用语言创造的艺术,而在于手法不同,技巧不同,追求的艺术空间,艺术境界不同。现代诗、现代散文及现代散文诗,在这方面的差异就更小了。但是,我们还是应该认识这种差异,而不能混淆这三种概念。
清朝的一位文学理论家把诗比作跳舞,把散文比作是散步,这是很恰当的。由此可见现代诗与散文的主要区别有:
1.两者的语言节奏不一样。
现代诗的语言是跳跃性的,从一个意象跳到另一个意象,跨越时空,不需要任何连接词,它抽掉了意象与意象之间的桥梁,往往使读者感到很唐突。但是,意象与意象之间仍然有一根肉眼看不到的线在连接。而散文的语言比较舒缓,就像小鸟在林中漫步,有一个明确的方向,使人感到作者旨意。如果用几何上的概念来形容,散文的语言近似于线性运动,是一步步向前的移动,每一次移动都有一些连词相接。
2.诗讲求韵律,散文讲求规律。
现代诗的舞步,总是跟着一定的节奏和旋律进行,她讲求韵味乐感,寓于跳跃、旋转之中。诗的韵律又有明韵和暗韵之分,所谓明韵就是某些句尾有明显的押韵。所谓暗韵,就是句尾没有押韵的痕迹,但其语言有一种神韵之线穿连,它完全凭欣赏者的感觉和能力。好的散文,像时装模特的表演,虽寓一些舞步,但遵循一个规律,停停走走,既要炫耀服装潮流(外在美),又要表现模特的内在气质(内在美)。她要在描述外部情景后,抒发内在情绪。
3.诗重在朦胧,散文重在意味。
现代诗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凝炼、含蓄、空灵,言有尽而意无穷朦胧美成为当代众多诗人一种最具鲜明的追求。但是追求朦胧,不是写诗时故意用隐涩字词或不切实际的奇怪意象,在词语的使用上还要以自然、平易流畅为主,只不过现代诗表述情感,含藏意蕴时,选择了具有比喻、象征、暗示的意象。其实,现代诗的朦胧与古体诗的含蓄是相通的。古代一位文学家严沧浪曾这样评价诗“羚羊挂角,远迹可求。故其妙处透彻玲珑,不可凑泊,如空中之音,相中之色,水中之月,境中之像。”说散文重在意味,是指散文的语言追求一种天然雕饰,返朴归真(但这不等于直白),揭开她漂亮的外衣,将显示一种裸体的美。这就是说她的语言表象具有高度的直觉性、可感性和领悟性,但是她的意境不像诗藏得深,藏得巧(不同阅历的人有不同的理解),你会在一种相对明确的暗示后,体味带有一定局限的东西。
诗与散文既有区别,又相互影响和融合,现代诗与现代散文的差别更小,融合更多。现代诗人越来越多地追求诗的散文美,主要是为了让人感受到一种全新的语境。同样,一些散文大家也追求散文的诗语化,甚至小说家都在进行造句运动的语言变更。用意象塑造语言,不仅是现代诗的追求,也是现代散文家的探索,譬如现代散文家陈词《生命的永远》的开头是这样的:“把太阳移到自己的日记中,也不会变形,而绿叶却匆匆地黄绿。单薄的语言怎能说清永恒与短暂的奥秘?……”语言流畅符合散文的特点,但是,却选择了具有诗化的意象,且意象之间跳跃较大,在意境的追求上也比较朦胧,给读者的空间大,思索多。
但是,现代诗在目前有一个很不好的发展现象,就是诗的语言,过度的陈述,过度的散文化。所以,就引起许多人质疑,现代诗是散文的分段。而且这种发展趋势更明显,以致于我们写诗的人都迷惑。我们的现代诗,到底要朝什么方向发展?谁在引导现代诗,向散文化,口语化方向发展?有没有人研究这些现象,指出一条光明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