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文志|夏衍:让西湖更美 ——《西湖旧踪》代序
西湖就是美。
从古以来就美,现在和将来她应该更美。
不说盛唐,南宋偏安,临安是繁华的京城,西湖是被打扮得很美的。到了清朝,乾隆数下江南,在这里留下了许多“御笔”,看来直到那个时期,西湖也还是很美的。到了十八九世纪,西湖的光景就和有清一代的国运同步衰微了。
本世纪二十年代我在这儿生活过,西湖的确是败落了,但“西湖十景”还在,春天的桃李,夏日的荷花,秋天的丹桂,冬日的梅花,乃至几处别具风格的园林,衰落了,但是她风致依稀,还会使人发思古之幽情。这之后,兵祸连绵,外敌入侵,西湖的日子就不好过了,衰落是慢性的,而人为的破坏,则可以使千百年来的名胜毁于一旦。五十年代有过一个短暂复兴时期,但好心也会出坏事,好听的口号也会导致严重的后果。例如“把消费城市变为生产城市”,于是工厂开到风景区来了,园林成了疗养院,当地的人民群众和慕名而来的游客,倒反而不得其门而入。“左”风往往是从愚昧的土壤上刮起来的,名胜风景是“有钱人吃喝玩乐的地方”,古迹当然属于“四旧”。
早在十年浩劫之前,这儿就平过一次墓,连苏小小和武松也遭了殃。画家叶浅予说:“南屏晚钟”被“罚了几十年的禁闭”,“柳浪闻莺”也受到了“月下老人”的株连。这些都是过去的事了,多讲了使人不愉快,我们还是向前看吧。杭州是国家重点保护的名城,今天和将来的西湖一定要让她比过去更美。从一九七九年到一九八四年只有短短的五年,我们的国家已经发生了划时代的变化,生活发展了,人民生活改善了,精神文明是不能在脏乱差的基地上建立起来的,我们有条件、有责任复兴西湖,把她打扮得比什么时期都美。
西湖就是西湖,她不同于桂林,也不同于苏州,西湖有她自己的特色。
在西湖边造摩天大楼当然不好,把九溪十八涧的曲曲折折的小径铺上柏油路面也是煞风景的事情。一九八一年我在这儿看见过一片长得很茂盛的水杉,让这种世界上濒于灭绝的活化石在西湖安家,当然也可以增加覆盖面积,但我以为种树也得考虑到本地特色,多种一些香樟、石楠是不是更好一些。扬州有好几株千年银杏,山东蓬莱有一株保护得很好的“唐槐”。于是,我想起了城隍山上似乎也有一些古树,我们有责任保护它们,但这样的事也要请教专家。交给外行人去管,为了爱护它而浇上一桶化肥,那么这些“老寿星”也就会一命呜呼,这样的事我已经听到过不止一次了。桃、荷、桂、梅衬托着西湖的四季,应该多种一些,让它们发挥西湖的特色。童年游孤山,那时的梅花也已经寥寥无几了,宋代诗人王淇说:“只因误识林和靖,惹得诗人说到今。”我看,让诗人们继续说下去,并没有什么不好。去年不是有许多人想把它评为“国花”么,可惜的是孤山的梅,还是太单调了。梅花不仅品种多,而且有早梅、晚梅之别,早梅在冬至前开花,晚梅则可以开到清明前后。假如前山、后山都种上不同品种(雪梅、红梅、绿萼、单瓣的、复瓣的)的早梅和晚梅,那不是有三个月的时间可以在孤山观赏梅花了么?这只是一个例,又如秋天,桂花之外是不是也应该有些红叶?我记得过去里西湖是有枫叶的,枫树槭树之外,浙江特产的乌桕也不坏,茅盾写过一本小说《霜叶红于二月花》,让春天的游客看到满山的映山红,让秋天的游客闻到桂花香之外还看到红叶,这不是更丰满、更富诗意了么?
色香之外,还有一个声字,不知“柳浪闻莺”还听不听得到莺声?今年四月到苏州,忽然听到杜鹃的啼声,真有一点他乡遇故人之感。近年来用了过多的农药和化肥,据说寒山寺还能听到乌啼,但北京却不仅听不到鹃声,连麻雀也少有了,今年举行过一次“爱鸟周”,我认为让西湖令人赏心悦耳,保护鸟类也是一个重要的课题。
要让衰落了近百年的西湖重新焕发青春,要做的事很多,而且一定要有科学的规划,要依靠风景学家、园林学家、植物和动物学家,单凭好心和积极性是不够的。让西湖更美,更有地方特色,一定要抓紧时间群策群力,听取专家意见,制定一个符合实际的、可行的规划。
一九八四年盛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