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凝式的《韭花帖》,妙在哪些地方?

《韭花帖》内容是作者午睡醒来,“輖饥正甚”之时,得到友人送来的“盘飧”,以为“实谓珍羞”,于是“谨修状陈谢”,是一封答谢信。杨凝式(杨疯子)的《韭花帖》,妙在哪些地方?五代的杨凝式,生逢乱世,他装疯卖傻以自保,时人称“杨疯子”。官任后梁、后唐、后汉、后晋、后汉五个朝代,政治上看似有所作为,但骨子里与当政者保持距离,在书艺上矻矻追求。他的书法结体精妙,神韵高雅,风格独特。《韭花帖》共7行,前4行俱向左倾,第5行稍直,第6行又倾向左,第7行又稍直,整体协调,不显突兀。此帖行距较大,疏朗有致。字距亦拉开距离,第一二行略紧,后面数行字距较大,如第三行的第二个“之”,第四行的“实”,上下左右极空旷,显得宽疏,有如沉静的处士,娴雅自若。可以看出,杨氏写此篇用笔和缓,气息沉稳,字的结体,奇中寓险,险中见奇,却又在不经意间,并无做作之嫌。章法上字距与行距都很大,又并不疏散,却显得清朗宽绰,简淡潇散,非常自然,意趣横生。这应该得益于杨氏致力于二王和唐代几位书家的学习,有着良好的基础,其时无心政事,偷闲安居,过着随心所欲的生活,笔墨也自然顺应自家面目。《韭花帖》之妙,在于:1、章法奇特。宽疏、散朗的章法是其最夺人眼目的特征,字与字、行与行之间留有大片空白,这在行书作品中,可谓奇特之极,但其字间含蓄的顾盼,又气脉贯通,浑然一体。2、结体平中寓奇。这一点在《韭花帖》中最为突出,也最令人叫绝。它把紧与散、密与疏这些矛盾和谐地统一于一体,没有丝毫做作,给人自然天成的感觉。3、用笔。《韭花帖》顿挫有致,看似漫不经心,实则精到无比。行笔入纸精确细腻,提按有序,收笔余味无穷,与《兰亭序》笔法暗合。黄庭坚称赞说:“世人尽学《兰亭》面,欲换凡骨无金丹,谁知洛阳杨风子,下笔便到乌丝栏。”意思是杨凝式很容易就学到了王羲之书法的神髓。“乌丝栏”是一种用笺纸上的格子,与书法没有关系。一般来说,写非常重要的信或者抄录诗歌,才用有“乌丝栏”的用笺。黄庭坚的意思是说:唐代以来都学《兰亭序》,都学得有些腻了,个个看起来已经没有什么新意,可是洛阳人“扬风子”,给人眼前一亮,他仿佛就是王羲之在世。杨凝式因为年轻时不小心说错话,得罪了权贵,后来就装疯卖傻,世人称他为“杨疯子”。但是,他其实只是“装疯避世”而已。杨凝式的书法对后世的影响是非常大的,在五代十国那样一个非常动乱的时期,还能产生一位这么伟大的书法家,十分难得!宋人尚意,唐人尚法。楊凝式可没停留在意和法上。而是直追二王,上溯魏晋,看看韮花帖,就是脱胎于钟鹞的荐季直表,尽显晋人风骨!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