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茸和松露有什么区别?
最近松茸很火。我最开始是在网红“滇南小哥”那里看到的,女孩上山采松茸,回家做了松茸刺身、松茸酱汁、烤松茸,变着花样的吃。
于是我和朋友约在北京的一家云南馆子吃松茸刺身, 吃着吃着,朋友突然发问:“松茸和松露有什么区别?”我一愣,随即想到:嗯,是个选题。
首先它们都属于菇蕈(gū xùn)。
现在大多数人都知道,蘑菇不属于植物,也不属于动物,它们属于菌类。真菌很古老,在大自然中,它们没有叶绿素,也不通过光合作用获取能量,而是通过吸收植物和动物的养分来维持生命。
而蕈菌(即菇蕈),是真菌中进化最高级的一部分。它们能肉眼可见,可供人类采食,也就是我们吃的蘑菇、木耳等菌类。
松茸和松露的共同点,是它们的构造都在地下生长,一根根细密的菌丝交错生长,组成繁厚的纤维网络,菌丝在地下吸收养分,长成团块,就会吸饱水分,破土而出,随后被人类采摘。
松茸
松茸刺身的味道是甜甜脆脆的,有一种淡淡的松木香气。我一共吃过两家的松茸刺身,印象最深的是两种酱汁,一种是芥末酱汁,另一种是云南本地的香辣蘸料。我喜欢芥末,甜脆味道配合芥末的辛辣,才有刺身的口感。
松茸的药用价值很高,无论是清朝的膳食还是欧洲贵族的餐桌,都很青睐松茸。当然也有人觉得的,松茸就是蘑菇,吃起来无非更香一点,没有更大的区别。
但松茸贵还是有贵的道理,因为它的生长周期长,基本上在地下发育5-6年,才会破土而出被人采摘,采摘周期又很短,只有3天左右的时间。过了这个时间,则很快会流失水分。
松茸出名,是在1945年日本广岛被核袭击后。当年广岛一片废墟,松茸在这样的核辐射下却依旧存活了下来,因此招来更多科学家的研究,渐渐地,松茸打败灵芝,成为世界四大名菌之一(另外三个是松露、羊肚菌和牛肝菌)。
营养成分就不多说了,松茸中含有3种珍贵的活性物质:双链松茸多糖、松茸多肽以和抗癌物质松茸醇,此外还包含很多氨基酸、人体微量元素、不饱和脂肪酸、核酸衍生物及肽类物质等。
总之,越新鲜的松茸,就越美味,越有营养。
松茸对成长环境的要求很苛刻,需要潮湿的气候、沙壤土和松木。松茸与松树的根系是共生关系,大多数松茸都会在拥有50年以上树龄的老树下生长。
中国的松茸盛产区在平均海拔3459米的云南香格里拉山区。这里是滇、川、藏三省区交界地,清新无污染的自然环境为松茸提供了成长的温床。
每年六七月雨季来临,当地相对湿度达到90-95%,松茸便会在底下吸足水分,待7月雨季一过,就破土而出。
当地农民会在凌晨三四点钟就进山寻找松茸。松茸很少扎堆生长,农户采摘一处后,需要在山区步行几小时,才能找到下一处挖取地点。
所以松茸的价格也相对较贵,根据大小和型号的不同,价格每斤从200-600元不等。
当然松茸的吃法不只是切片刺身。炖汤、烧烤、煮火锅,味道都是没的说的。
松露
在我看来,松露长得很丑。黑乎乎白乎乎的一团,皱皱巴巴的,但架不住人家贵。
松露菌英文叫Truffle,法语叫Truffe,德国人称Truffel。松露也是生长的地下的菇蕈类,生长在橡木或榉树的根部,每年采摘季在11月-12月。
欧美人很喜欢松露,在法国餐桌上,松露是与鹅肝酱和鱼子酱并称的三大珍品,当地人在制作鹅肝酱时,还会加入黑松露,增加美食风味。
法国人最喜欢黑松露,意大利人则喜欢白松露,这二者各有特色,只能说品味不同。
尽管松露埋在地下,却还是会散发出一种经久不衰的麝香味道,这是为了吸引动物来挖它,然后传播孢子,繁衍下一代(也因为这一点,松露被传说有激发情欲的功效)。甲虫、松鼠、兔子和鹿都会寻着这种味道来取食松露,孢子便伴随着动物的粪便散布四方。
介于这种特质,人类寻找松露的方式就是用狗来挖松露。以前用猪,但发现猪总会吃掉松露,于是被淘汰了。
松露的采摘期也很短,好在可以先采出来装入密封的玻璃瓶中,加橄榄油浸泡保存。从松露本身到泡松露的橄榄油,都是宝贝。
顶级松露很贵,一只红枣大小的松露得上千块,高级餐厅的吃法是用刨子削成片,铺到饭菜上,便是顶级料理。土豪的吃法是整个生吃,直接切片淋点油就直接吃。
意大利人会在芝士火锅里加入松露调味,名叫Fonduta。
普通人嘛,可以用松露炖汤、炒蛋,就可以简单烹饪出决定美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