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丨驶入科幻赛道,融幻影业手握哪些底牌?

撰 文丨陈   桐
编 辑丨郑   文

文娱价值官解读:
ID:wenyujiazhiguan
两年前,《流浪地球》获得了超46亿的票房成绩,它的成功,让科幻类型片成为市场关注的热点。但或许只有部分科幻迷才知道,原著首发于2000年第7期的《科幻世界》杂志上。
《科幻世界》杂志已经41年了,这段时间,对一本杂志而言,是一段漫长的时光,但对于中国科幻文化而言,是这本杂志将中国科幻的种子撒下,然后成长为参天大树。
如今,这家中国科幻出版领域最专业、最具影响力的机构,与正驶入科幻赛道的融创文化通力合作。10月24日,在成都举办的第31届中国科幻银河奖颁奖典礼上,双方正式签约,成立了融幻影业公司,新公司将专注于科幻影视文化产业,打通文学IP与影视产业的转化及衍生落地。
当然,要同中国科幻产业一同发展,双方还需要一步步探索磨合。那么,双方的优势如何进行整合?如何加速优质科幻IP的发掘与落地?科幻产业的规模如何扩容?
针对这些问题,签约仪式后,科幻世界杂志副总经理、融幻影业董事长黄河、融创文化集团副总裁、融幻影业总经理李宇浩、科幻世界杂志总编拉兹,分别接受了文娱价值官记者的专访,并给出了自己的答案。

理念一致

联手构建科幻文学开发机构

 

早在融创文化成立之初,就确认了两个主要的内容开拓方向:科幻和动画。这两个领域的影视作品更便于落地,方便由线上转接到线下,并与融创文旅的场景业态结合。最近两年,融创文化在动画领域动作连连,并购了阿狸的母公司“梦之城”,并成立属于自己的动画研发团队。相比之下,科幻方向则稍显沉寂。

彼时热钱的涌入快速拉升了科幻IP的版权价格,因此,当时在集团内部,大家觉得应该先聚焦动画领域的制作,科幻可以先缓一缓,没必要追着市场的热度匆忙上马。

经历了一年多的观察与沉淀,“各方面条件都相对成熟了,而要做科幻,首先要解决的就是IP资源问题,内容是所有后续开发的基础,而要寻求合作,《科幻世界》显然是我们最理想的选择。”李宇浩说。

事实上,在科幻迷心中,《科幻世界》的地位不可撼动。作为中国科幻出版领域最专业、最具影响力的机构,很多科幻迷是看着它长大的。目前,《科幻世界》拥有国内最大的科幻作品版权资源库。

早在今年春天,双方就开始了接触,作为从小就读科幻小说的资深“幻迷”,李宇浩对《科幻世界》一直有种特殊的亲近感,几次线上的视频会议谈得很顺利也很愉快,就像老朋友的重逢,当疫情逐渐过去之后,双方终于见了面,最终敲定了合作的各种细节。

融幻影业成立签约仪式

而在黄河看来,能和融创文化合作也是相当幸运。2015年《三体》火了之后,科幻版权的收割进入一个高潮期,当时《科幻世界》也非常心动,“我们是一个传统意义上的出版社,主营业务一直围绕期刊和图书,这在整个科幻产业相对是最不挣钱的一个环节,我们也渴望做更多衍生价值的开发。”但同时黄河也知道,如果眼里只盯着热钱,轻易把这些优质的内容交出去,既是对作品和作者的一种不尊重,也是对科幻的不负责。

“我们肩负着一个使命,就是要想实现作者和作品价值的最大化。”黄河说,《科幻世界》去年就成立了版权部和IP运营中心,由专业影视从业人员对版权资源进行筛选、建立台账,推动科幻作品的影视化,但他们一直很谨慎,“我们很清楚,要实现一部科幻IP的真正转化,需要资金、技术、人才、渠道以及很多硬件上的东西,不是那么容易,我们是一个传统的出版机构,不具备直接去撬动一部科幻项目的实力,必须要有靠谱的合作伙伴。”

黄河回顾,41年来《科幻世界》陪伴着科幻作者和科幻迷一起在成长,“我们既播种又耕耘,选择合作伙伴时绝不能是那种短期逐利的机构。很幸运,最终我们遇见了融创文化,接触一段时间后我们基本就认定了,李宇浩是一个资深科幻迷,对科幻作品和作者有高度的尊重,对科幻文学和科幻影视有深刻的理解。”最终,跟《科幻世界》发展理念一致,并具有深厚产业布局和战略眼光的融创文化成为了最佳选择合作伙伴。
将爆款的命运从“偶然”变成“必然”
科幻影视的前景固然广阔,但三位采访对象都对文娱价值官记者表示,中国整个科幻影视产业仍处于相对初级的阶段,出现标杆作品只是第一步,更艰难的挑战在后面,这是融幻影业成立后必须要面对的现实。
回望历史,那些在2015年科幻热潮兴起时被购买的科幻IP,或多或少在开发上遇到了瓶颈。标杆爆款更像是偶然事件,是一个人或者一个团队的心血浇灌出来的,远没有达到美国科幻影视行业那样,每年稳定产出几十部,且常有爆款诞生。
“一切都在刚刚起步,中国有大批现实主义题材的优秀导演和优秀编剧,但在科幻领域,可选择的空间非常小。”李宇浩认为,科幻文学已经走过了40多年,但是科幻影视这一块,才刚刚起步。
正基于此,融幻影业成立后必须打通双方的优势资源,有针对性的进行探索,一点点去解决现实存在的各种考验。拉兹说,2015年前后那一波科幻热,几乎没有太多的作品拍出来,一个很重要的点就是当时很多IP的的确确不适合改影视,改编的难度非常大。
在这方面,融幻影业有着独特的优势,《科幻世界》拥有海量的作品和科幻作者资源,在41年的播种耕耘中,对这个领域有深刻理解,因此,在初期筛选IP时,可以更准确判断哪些作品适合影视化改编,适合的作品,核心和闪光点在哪里?如何去提炼深挖这个核心?这些都有助于融幻影业更好切入改编方向、降低风险。
《科幻世界》旧杂志封面
拉兹也强调,科幻电影开发的第一步,需要一个专业的作家或编剧,这需要相关团队和资源的前期介入。《科幻世界》可以做到的一点,是把作家和编剧联动起来,而且是点对点的把各自优势发挥放大。“比如要拍有关自动化、信息化的电影,我们可以找陈揪帆老师,他是这方面专家,如果拍时间题材的,我们可以找宝树老师。”
与此同时,如何将抽象的原著视觉化是科幻影视改编的一大挑战。拉兹说,在这一点上,融幻影业也会选择最恰当的团队配合,把故事内核以及电影美学深层的价值观更好提炼出来。“总之,打破IP与影视的壁垒,在项目启动初期就把这些工作做扎实,我觉得这也是科幻世界沉淀出来的核心优势点。”
当然,建立稳定的内容筛选、改编、提炼机制只是科幻影视工业化、流程化的一环,好莱坞科幻影视连续出爆款是必然事件,产量也比较稳定,一年几十部电影,美剧里有30%到40%都是科幻题材,中国的科幻影视要追上,必须要有体系性的开发方法,建立标准的工业化生产流程。

Base FX参与后期制作的影片合集

这一块融创文化也是有准备的,融创文化在今年年初收购BASE,这是一家后期特效制作公司。“我们跟Chris(BASE创始人兼CEO)也聊过,《星球大战》、《曼达洛人》这些作品都有BASE的深度参与,他跟我说只要你把要求说清楚,什么效果我都能做得出来,在这方面我们毫不担心”,李宇浩说到。

中国科幻影视想真正成熟起来,需要规模化的团队和体系性的开发方法。事实上,整个行业也在不断向好。每当一部重工业影视项目落地后,就会孵化出各个链条上成熟的制作团队,当大批大批团队、人才都出来后,科幻影视爆款就会从“偶然”变成“必然”。

打造长链科幻IP
采访中,李宇浩一再向文娱价值官记者强调,融幻影业的发展将会是长短结合,短期内要快速把作品进行观察评估,最后选出可以适合做影视开发的作品,尽快推出几部质量和水准都在线的科幻电影,向市场和科幻迷们“交作业”。
长期来看,融幻的最终目标是要持续开发具有内在逻辑联系的长链IP作品,像动漫一样,实现线上线下的联动。
对此,李宇浩告诉记者:“我之前和黄总开玩笑说,如果我们只是拿一些IP简单拍电影的话,其实用不着专门成立一个融幻,只要版权合作也能完成这个目标,但我觉得这是不够的,我们还是想做长链IP,最后落到线下、乐园,然后是衍生品,这就需要一个稳定长期的开发跟合作。”
当然,所有的一切最终都要落到项目上。在李宇浩看来,融幻影业是一个开始,一些项目在前期开发的时候就会考虑到它的衍生逻辑,先把项目、内容做起来,然后再向下延展,一切才会水到渠成。
【原创声明】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