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不起病的日子,终将过去……
医院门口站着一对老两口,精神头十足的老太太搀着时不时咳嗽、停下喘气休息的老伴。
尽管是在这样的场所,他们的脸上也没有沮丧,甚至还会带着笑意跟我聊天。
这是发生在前年回老家后的场景,老两口是我的爷爷奶奶。
小老头今年81了,是个老党员,平时特别喜欢搬个板凳、坐在菜园子里晒太阳。
如果正巧我侄女这一辈儿的小孩在院子里打闹,他都会用带着羡慕得语气跟我感慨:
“现在国家发展得好啊,孩子的玩具都有这么多花样,哪像我们当初,吃不饱穿不暖,更别提上学了。
家里三辈干着农活,还是穷得叮当响,谁家有人病了,只能硬扛着,都穷。
而现在的年轻人,几十几百的,眨个眼就花出去了。
上医院看病国家还给出钱,以前哪有这好事,想都不敢想……”
说着说着,帽子往脸上一扣,竟然睡着了。
不过话说回来,比起以前,我们的经济、环境、医疗水平确实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新中国刚刚成立那会儿,人均国民收入只有几十美元,平均预期寿命只有35岁。
到现在,人均国民收入超过了1万美元,平均预期寿命也增长到了77.3岁。
可以说,医疗技术的进步在其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而这些成就的达成也离不开国家医保局的努力。
今年,医保局又有大动作了,第五批国家药品采集在6月23日开标。
公示结果显示,这一次中选的药品品种达到61种,是历次国家药品集中采购品种最多的一次,平均降价56%。
药品品种覆盖了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消化道疾病等常见病、慢性病用药,还有肺癌、乳腺癌、结直肠癌等重大疾病用药。
比如新一代糖尿病用药沙格列汀月费用由225元降到了90元以下,降价62%。
治疗结肠癌的奥沙利铂每支针剂的费用从1700降到了310块钱,每6个月的用量就节省了五万块钱左右。
从18年9月的第一批集采,到现在第五批采购,我们老百姓切实地从中体会到了很多好处。
看病、买药便宜了,医保目录拓宽了,越来越多的靶向药被纳入到社保范围内。
就在去年,第二批集采药品已经被纳入到医保目录内。
可以预见,将来会有越来越多的药品被纳入报销范围。
我们老百姓看病买药也会变得越来越简单、便捷。
纵观70年来医保的发展史,我国医保制度改革主要可以分为两个阶段:
1949年—1992年
我们的医保制度主要由公费医疗、劳保医疗和农村传统合作医疗制度组成。
公费医疗制度是对一些人群实行的免费医疗保障制度,经费来源于财政,所以也可以理解为国家出钱看病。
劳保医疗制度是对企业职工实行免费、职工家属半费的企业医疗保险制度。
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是一种通过群众集资,给农村居民提供低费医疗的互助互济制度,深受广大农民的欢迎。
随着城镇就业人口的不断增加,职工医疗费增长速度过快,远超于财政收入的增长。
国家财政负担越来越重,不足以支撑公费、劳保医疗制度,而传统合作医疗制度也随着集体经济改革逐渐瓦解。
于是国家开始积极探索,构建新的医保制度。
1992年—现在
92年,深圳作为试点,率先开始了职工医疗保险改革,随后逐步扩大到58个城市。
直到97年,国家明确要求:建立社会统筹和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医保制度,保险费由国家、用人单位和职工个人承担。
1998年正式确立了我国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制度,也是现在我们打工人常说的职工医保。
2002年逐步建立新型合作医疗制度,即城乡居民医保。
总结:
回看这70年来医保的变化,国家为了让我们看得起病真的做了很多。
不断加大医保的覆盖人群、增加报销比例、拓宽报销范围。
通过谈判,把社会急需、价格昂贵的药品纳入到医保目录。
目前我国已有13.6亿人参加医保,覆盖率高达95%以上。
未来,国家还会进一步改善医保,逐步把慢特病、多发病、常见病等普通门诊费用纳入到报销范围。
医保对我们所有人来说,都将变得更加实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