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儿子撑不起老干妈,75岁陶华碧想说“退休”不容易
从30多岁摆地摊开始,“老干妈”创始人陶华碧辛辛苦苦干了大半辈子,把一款辣酱卖出了50亿元的年销售额。
2014年,67岁的陶华碧想退休了,每天开着她那辆贵A8888的劳斯莱斯,跟老姐妹们打打麻将,颐养天年。
她把手里仅有的1%股份给了小儿子李妙行,退得干干净净,小儿子李妙行占股51%,大儿子李贵山占股49%——老干妈依旧是一家地地道道的家族企业。
吊诡的是,两个儿子接手后,老干妈销售额连续三年下滑,2016年-2018年分别为45.49亿、44.47亿、43.89亿元(2015年销售额未披露)。
据说,为了压低辣酱成本,小儿子擅作主张把13元/斤的贵州辣椒改成了7元/斤的河南辣椒,严重影响了口感,致使销售额下降。
大儿子李贵山则是个甩手掌柜,很少过问老干妈日常经营,每年只管拿分红,四处对外投资,熟悉他的人说,他经常把“我有的是钱,需要说一声就行”这句话挂在嘴边。
结果,投资房地产的第一站就闹上了法院,楼盘烂尾。
72岁的陶华碧只能重新披挂上阵,收拾烂摊子。人生七十古来稀,到这个年龄想退而退不下来,无私奉献的也只有自己的老母亲了。
1、大儿子的地产公司犯了最蠢的错误
俗话说,长兄如父,李贵山作为家中老大,理应继承家业,充当好一个哥哥的角色。
但李贵山对炒辣椒这样的“粗活”没什么兴趣,比起看着一锅锅辣椒酱出炉,他更喜欢玩“躺着赚钱”的金融。
老家贵阳不适合玩金融,据和李贵山有生意往来的朋友说,弟弟接手老干妈后,他就迁居到了上海,逢年过节回来几趟看看老母亲。李贵山对贵阳唯一的牵挂只有母亲了。
《福布斯》杂志称,李贵山和李妙行每年财富收入有45亿元,靠着雄厚的财力,李贵山四处寻找投资机会。
2012年,在朋友介绍下,李贵山认识了昆明的一个小地产开发商黄伟培。
当时,黄的天阳地产正着手打造一个昆明当地的高端楼盘。
按照规划,楼盘分为三期:一期盖一栋公寓和四座写字楼;二期盖两栋公寓和联排别墅;三期盖独立的花园别墅。
黄伟培的天阳地产是个小公司,资金实力有限,没玩过这么大的项目,所以从拿地开始就出了问题。
起先,天阳地产只拿了一小块油脂厂的地皮,但昆明官方要求连着周围村庄在内再拿100亩联合开发才行。
黄伟培搞不到那么多拆迁款,就把油脂厂的地押给了银行,贷款3000万周转。结果100亩的拆迁搞定了,没钱解押油脂厂了,还是不能开发。
这时,李贵山出现了,毫无地产投资经验的他,认定房地产蕴含着暴利,跟黄伟培吃了一顿饭后,留下了“我有的是钱,需要说一声就行。”便潇洒离开。
第二天,黄伟培登门拜访,求李贵山帮助。李贵山顺坡下驴:“我们可以一起成立一家公司,各占50%的股份,一起发财。”
黄伟培问能投多少,李贵山伸出一根手指:“1个亿小玩玩吧!我先给你3000万把地赎回来,拿到施工证,就能向银行再抵押了。”
黄伟培千恩万谢,走出了李家,从此天阳地产改名成“贵山天阳地产”。
雷军说过:“50%-50%的合股是最蠢的,因为没有一个说话算数的人,企业肯定玩完。”很不幸,贵山天阳地产很快应验了这句话。
两人拿出了2个亿扣除解押用的3000万,还剩1.7亿用于支付工程款,三期工程总共要花3亿多,钱明显是不够的。黄伟培的如意算盘是先盖一期,开工半年后就能拿到预售证,拿预售的钱去开展二期、三期的建设,这也是房地产开发商的一贯套路。据说,碧桂园开工两个月就能拿到预售证,堪称行业“典范”。
谁料,贵山天阳地产开工两年,到了2015年也没搞到预售证。
资金链断了,工程队没钱是不会开工的,给贵山天阳地产下单了《停工通知书》要求尾款。
黄伟培去上海找李贵山求援,李贵山默不作声。
开工后不久,他曾要求由自己的人负责房产销售,被黄拒绝:“预售证要靠我的关系拿,你卖不合适。”两人股权一样,李贵山无法命令黄,只能作罢。
现在好了,项目停工了,预售证也没下来,黄伟培要负全责。
最后,李贵山还是拿出了几千万的资金周转,前提条件是要收利息和抵押物。
黄伟培心中一万个不乐意:哪有给自己公司拿钱还要利息的?两人因此变成了陌路人。
李贵山极少再去昆明,一年最多一次,背着手看着工地不说话。
或许在他眼里,一年赚45亿,这里损失1个多亿没啥大问题。
最后一点资金用完后,项目从2017年彻底停工,变成了烂尾楼,直至今日。2021年,贵山天阳地产也进入了破产清算。
2、擅动配方的小儿子,差点要了老干妈的命
大儿子游手好闲,小儿子李妙行擅改老干妈配方,把贵州辣椒改成了便宜的河南辣椒。
结果消费者不买账:“老干妈不辣了。”
据说,李妙行能接班和他坚持陶华碧的经营理念不无关系——不贷款、不上市、不融资,如果把企业交到李贵山手上,分分钟被搞上市。
中国企业家热爱上市多出于无奈,干实业利润太薄,上市可以狠狠地圈一笔,一次收益赶上干十年实业,能抵住这种诱惑的企业家凤毛麟角。
李妙行擅改配方多数出于无奈——人力成本、物流成本一直在涨,老干妈依旧保持8-15元的低价,为了保住利润率,从原料下手是最合理的选择,毕竟河南辣椒比贵州辣椒便宜整整一半,国内其他辣酱巨头海天、饭邦用的也是河南辣椒。
料理是项艺术,同样一道菜,厨子不同、原料来源不同,都能做出不同的味道,更何况李妙行一出手改的就是占辣酱80%比重的辣椒,触碰到了核心技术。
失败是不可避免的,消费者用脚投票,销售额连续三年下降。
2019年,72岁的陶华碧结束退休,又走上前台,在没有任何股份情况下运营公司,纯为两个50多岁的儿子打工。
陶华碧虽然没读过书,只会写自己的名字,但她做生意确实有天赋,重新出山一年,2019年当年销售额创50亿新高,一改三年前的颓势。
陶华碧不懂复杂的现代经济学,市盈率、市净率、K线、风投、指数基金、对冲基金…… 她说:“我只知道我的辣椒一瓶成本4块钱,卖给代理8块钱就够了。这笔账很好记,不是糊涂账。”
当然,陶华碧也有“狡黠”的一面。
有次在贵阳一次纳税先进企业表彰会上,陶华碧因为老干妈得了第二而和工作人员争吵起来:“往年都是第一,这次怎么搞个第二,我账上多交了30万的税,怎么没有算进去?!”说到激动时,甚至拍了桌子。
照理说,表彰会这种场合,都不需要陶华碧亲自出场,派个代表来意思下就行了。
但陶华碧坚持每年亲自到场,锱铢必较,其实是在暗示当地政府,老干妈的重要性。
毕竟,老干妈每年纳的税有5、6亿。
如此重要的企业,政府能不扶持?不给开绿灯?有了政府的支持,老干妈的生意自然顺风顺水。
两个50多岁的儿子却不懂这些浅显的道理,一个沉迷金融,一个教条主义,抓不住做生意的本质。不然,74岁的母亲何尝不想少操点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