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卷并不等于竞争——教育内卷化推动力量揭秘
竞争是对美好的憧憬
教育内卷化带来的影响可谓是深远的,但是很多人分不清楚“内卷”和“竞争”之间的关系,甚至认为内卷就是竞争,所以我们见到很多人,包括很多老师,都对教育内卷化的提法嗤之以鼻,他们认为市场经济之下教育竞争是非常正常的。
竞争,确确实实是正常的,也是非常常见的,用“过度竞争”描述“内卷”其实是不恰当的,因为“竞争”和“内卷”的推动力量和行事标准是完全不相同的。
竞争,必然有竞争目标。在当下,一部分家长送孩子读书是有憧憬的,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也不遗余力地给孩子提供各种教育资源。可以说读大学到读一个好大学,然后找到一个体面的工作,都算得上是一种正常的“竞争”,这种“竞争”在恢复高考以来有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都是“良性”的。家长和同学之间大都是互相帮助提升自我,竞争的过程是“愉悦”的,参与教育竞争的学生和家长很少感受到痛苦,在学习的过程中充满了收获的快乐。
内卷是对淘汰的恐慌
“教育内卷”则不一样,很多家长深知自己的孩子不是读书的料,但仍然通过各种方式把孩子送到大学里面,这个时候家长们并没有“竞争”的喜悦,因为他们深知即便自己的孩子读了大学依然无法在学术方面有所建树,甚至连一个对口的工作可能都找不到。但是家长们害怕自己的孩子因为学业成绩不好而被“淘汰”,也就是说“教育内卷化”的推动力量则是家长对孩子的未来的“焦虑”和“恐惧”。很多家长根本无法感受到孩子成长的喜悦,更多的是对孩子是否在教育中被“淘汰”的“恐惧”。也就是说,教育内卷化的推动力量并非是教育竞争下的“成就感”和“收获感”,而是非常负面的情绪“恐惧”。
每当孩子们学习成绩出现波动的时候,不管是家长还是老师总是会恐吓学生“不努力就会被淘汰”。家长、学生长期被“淘汰”的恐惧情绪笼罩,以至于在学生教育中经常出现一些情绪性行为,或者恐慌性“报班”,或者歇斯底里地辱骂殴打孩子,或者阻止孩子们之间进行的互相帮助甚至正常交往……
可以说,教育内卷化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特征就是“恐慌性情绪”在蔓延,家长们除了一点点望子成龙的憧憬之外,更大因素则是被教育“淘汰”的焦虑和恐慌。
可以理解恐慌性内卷,但不应该接受
说到这里,很多人会说,教育不选拔怎么办?这种观念还是没有区分“竞争”和“内卷”,当我们把选拔性教育当做“淘汰性教育”的另一面的时候,选拔性的竞争就会演变成淘汰性的“焦虑和恐慌”。从竞争中的共同进步逐渐演变成“提高一分干掉万人”的损人利己。
教育内卷化的恐慌情绪逐渐让那些比较淡定的家长也不得不被卷入,我们可以理解在被恐慌和恐惧情绪支配的家长可以做出任何出格的事情,比如过度地讨好老师,比如为了得到一个好老师不惜干预学校的正常的人事安排,比如说自发自主地去“残害”孩子的童年的快乐以及生理和心理的健康……
我们可以理解这种“教育淘汰”下恐慌所支配的情绪化行为,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理所当然地接受这种“教育内卷化”的结果,如何破教育内卷化依然是每一个有识之士需要思考的问题。
作者:虹野
编辑:虹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