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仲景知肝方

今天这篇文字,我想给您聊聊,中医如何用上古经方,治疗脂肪肝。

这张上古经方,就是张仲景在《伤寒论》里记载的方子,叫做四逆散。

它的组成是:炙甘草、枳实、柴胡、芍药各6克。水煎服。

记住啊,我说但是四逆散,可不是四逆汤。这两个,一字之差,区别可大了。

这个配伍是干啥的?它为啥能帮助我们治疗脂肪肝啊?来,我给你说个医案故事吧。

话说有这么一个男子,年48岁。什么毛病呢?就是最近这两个月以来啊,总感觉到自己右侧胁肋以下部位,差不多就是肝区吧,憋闷、胀满、不舒服,隐痛。与此同时呢,还感觉到不爱吃饭、乏力、口干口苦。

这个人,很早之前就被诊断出有脂肪肝了。所以,他当时的第一印象,就考虑是不是脂肪肝所致。

他到医院去,经过检查,确诊为中度脂肪肝,总胆固醇和甘油三酯都不正常。眼下的问题,基本可以确定,就是脂肪肝所致。

怎么办啊?经人介绍,他决定看中医。

刻诊,见脉象弦滑、舌苔黄厚、舌红。

了解到这些以后,医家给开了一张方子。但见——

柴胡10克,枳实15克,白芍30克,甘草6克,丹参30克,泽泻15克,鸡内金12克,制首乌10克,生山楂30克,川楝子15克,郁金15克。水煎服,每日一剂。

结果,患者应用一个月以后,右侧胁肋下部的隐痛感消失了,只是觉得偶尔胀满。食欲恢复不少,乏力感依然存在。

这时候,遵上方稍作加减,继续服用。两个月以后患者诸证悉平,没有任何不适,B超检查脂肪肝消失,甘油三酯恢复正常。

小医案不大,但是学问不少。来,我帮你分析一下。

我告诉你啊,这人的问题,在于肝气不畅、湿热内积。这样的脂肪肝患者,太多了,是最普遍的一个类型。

你看,此人脉弦滑,这是主湿邪的。舌红苔黄厚,这是主热邪的。口干,说明有热。口苦,说明肝气不平,胆气上逆。总体讲,这就是湿热内积,郁滞于肝。

肝,是主疏泄的。它是我们体内代谢的的“总开关”。如果我们体内有湿热,代谢不畅,就容易积存在肝脏。湿热淤阻于肝,肝气疏泄失常,克犯脾土,患者就腹胀纳差。肝为湿热所困,患者就感觉局部肝区难受、憋胀。

因此,我们可以形象地理解——此时此刻的患者,肝脏被一团湿热之邪憋住了。肝气不得疏泄,气滞了,就血瘀。湿热、气滞、淤血三者夹杂,最终形成了脂肪肝。

这个时候啊,我们的肝需要“透透气”。你得让人家喘口气啊。不然的话,迟早憋出病来!

怎么才能喘口气呢?就得疏解肝气。疏解肝气,是让肝“透透气”的关键。在恢复肝气疏泄之态的同时,再来应对痰浊、湿热、淤血。

好了,你现在看看上文医案中搭配——

柴胡10克,枳实15克,白芍30克,甘草6克,丹参30克,泽泻15克,鸡内金12克,制首乌10克,生山楂30克,川楝子15克,郁金15克。

这里头,有柴胡、枳壳、白芍、甘草。

这四味药,不得了,就是我开篇所说的四逆散了,对不对?

四逆散这个配伍,就是用来疏肝解郁、调和肝脾的配伍。张仲景创制这个方子,最初目的,就是疏肝健脾、透邪解郁。谁的肝气郁滞了,被憋住了,这方子用下去,就可以疏肝,让肝“透透气”。其中的柴胡,可以疏肝解郁,枳实,行气消积,以助柴胡疏肝。白芍,柔肝养血,用于恢复肝体的柔和之性。炙甘草,健脾,以防肝气不平而克伤脾土。

在这个基础上,医案里加入丹参活血化瘀,泽泻利湿化浊,鸡内金健脾消积,制首乌养精血,以养肝血,川楝子和郁金,疏肝气、清肝热。

总体来看,这配伍,融疏肝气、养肝血、泄湿热、化瘀血的功能为一体,是很典型的配伍。

只不过,这里的白芍,重用30克。重用白芍,一来止痛,改善肝区隐痛,二来可以发挥其凉肝泻热的作用,对改善患者口干苦、舌红、苔黄等现象有帮助。

而上头所述的这些药材,大部分,从现代药理学角度来看,也都有降血脂、抑制胆固醇吸收等作用。

所以说,这就是用古方四逆散加减,治疗脂肪肝的案例。

其实,用古方四逆散来治疗脂肪肝,这个在业界是共识,不算啥秘密。围绕四逆散拟就的基本方,也不少。上文医案所涉及的,就是一个基本方。我再说一遍——

柴胡15克,枳实15克,芍药10克,甘草6克,生山楂30克,泽泻12克,丹参15克,制首乌12克。这就是个基本模型。医师往往在这个模型上做一点变化。比如说肝郁气滞明显的,加入川楝子、玫瑰花。脾虚明显的,加入山药、白术。血瘀明显的,加入桃仁和郁金。痰湿太明显的,加入海藻、苍术、浙贝母。这就因人而异,随证加减了。

我把这经验写出来,供读者朋友借鉴参考。非专业读者,务必在中医师当面辨证指导下来借鉴、应用,切不要盲目。它绝对不是万能,不适合所有人。辨证要点,如前所说,我这里就不啰嗦了。

好了,关于这个事儿,我就说这么多吧。说到底,还是要感谢张仲景老先生。他在大约两千年前,创制了四逆散这样疏肝的方子,帮助我们的肝来“喘口气”。除了中国人,谁还能享受这样的恩泽呢?所以我说,做中国人,是很幸运的。对不对?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