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讲:“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包含什么意义? 2024-08-04 02:37:02 第五十六章 知者不言。言者不知。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是谓玄同。故不可得而亲。不可得而疏。不可得而利。不可得而害。不可得而贵。不可得而贱。故为天下贵。 01【名家解读】 任继愈,这一章认为没有知识最高明,指出有知识就带来不利。这种得到玄同的人,最值得被天下所重视。高亨认为,这一章是老子的政治论,讲述的治民原则:1.行不言之教。2.使民卦无知、无欲、无争,品德行动归于一致。3.不讲亲疏贵贱,一本于道。02【个人体会】知者不言,言者不知。知通智。真正智慧的人不讲话,那些喋喋不休的不是真正的智者。这里的智者应当是指达于道者。经文第四十八章中讲:“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无为的圣人就是行不言之教,不言之教是无为的一项重要的内容。塞其兑,闭其门,堵塞窗户,关闭了大门,这也是无为的表现。经文第四十七章讲:“不出户,知天下。不闚牖,见天道。其出弥远,其知弥尟。是以圣人不行而知,不见而明,不为而成。”这是讲圣人的无为。经文第五十二章中讲:“塞其兑,闭其门,终身不勤。开其兑,济其事,终身不救。”两相对照,塞其兑,闭其门,是无为的表现。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是谓玄同,挫折了锋芒,消解了声响,调合了光辉,混同于尘埃,这叫做“玄同”。道是万物之母,没有道也就没有万物的存在,所以道才是宇宙中最伟大、最真实的存在。但它却不恃功居万物之上,为王为主,反而以虚和无的形式,存在于万物之下之后,比尘埃还不起眼。以至于很多人根本不知道有“道”存在。这就是“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所以玄同讲的仍然无为。道以虚无隐于万物之下之后,所以道于万物不可得。因为道看不见,听不到,摸不着,这就是不可得。有些人因为它不可得而亲近它,有些人因为它不可得而不信任它,或者将信将疑,或者大笑讥讽。有些人因它不可得而贵视之,有些人则因为它不可得而贱视之。经文第七章中讲:“太上,下知有之。其次,亲之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经文第四十一章中讲:“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讥之。不笑,不足为道。”这些内容可以看作“不可得而亲。不可得而疏。不可得而利。不可得而害。不可得而贵。不可得而贱”的解释或说明性文字。经文第五十一章中讲:“ 道生之,德蓄之,物形之,势成之,是以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这可以看作“故为天下贵”的注解。所以,五十六章的内容主要是讲道的无为,它虚和无形式存在,却天地万物之所存在,之所为是的原因和根据。在老子的论述中,道是一个超验的实在,永远都不能成为人类经验的对象。不可经验就是不可得,道的不可得,就是它无为的体现。因为它不可得 ,所以有人亲近它,也有人疏远它。03【试译】真正智慧的人不讲话,那些到处宣讲的不是真正的智者。所以,真正有作为,有功于万物的,反而会塞住了自己的窗子,关闭了自己的门户,收敛了自己的锐气,休止了无穷的奢欲,调和了耀眼的光芒,而使自己合同于天下最低微最卑贱的事物,他不争上反就下,不争处前反争处后,如同尘埃一般不能引起人们的重视,反而时常遭到人们的嫌弃和嫌弃。这就叫做玄同。正因为他的这一特性,所以天下万物不能对其有所知有所见,即他于万物不可得。正因为他不可得,所以有人亲近他,又有人疏远他;正因为他不可得,所以有些人以之为有利,而另一些人却以之为有害;正因为不可得,所以有些人以之为贵,另一些人却以之为贱。可是不论是亲之、疏之、利之、害之、贵之、贱之,前提是天下人都重视它,所以才会对它加以研究,对他的性质和利害有所猜测和评判。因为这些,我才领悟到它才是天下最值得重视的事物。参考资料:《老子绎读》 任继愈 著《老子译注》 高亨 著 赞 (0) 相关推荐 《道德经》十七章精解及译文 开经语 宣道贵德抱无得一 行善利生济世救人 虚静恬淡寂寞无为 知强守柔神定气闲 求真返朴天地人和 慈心大用智慧超逸 道常无名玄同无碍 上德无己法雨无边 学习道德经,开启大智慧 道德经第17章精解及译文 ... 《道德经》四十三章精解及译文 开经语 道妙德善抱无得一 行善利生济世救人 虚静恬淡寂寞无为 知强守柔神定气闲 求真返朴天地人和 慈心大用智慧超逸 道常无名玄同无碍 上德无己法雨无边 学习道德经,开启大智慧 此章经文阐述柔性的巨大力 ... 老子心中理想的君王是怎样的?修道者如何向水学习? 此文承接(人性是善还是恶?"上善若水"的关键是什么?) 学习道德经,开启大智慧. 经文:处众人之所恶. 水总是处在最下处,后面老子说"天下莫柔弱于水,攻坚强者莫之能胜&q ... 《道德经·德经下》文言文注 开经语 宣道贵德抱无得一 行善利生济世救人 虚静恬淡寂寞无为 知强守柔神定气闲 求真返朴天地人和 慈心大用智慧超逸 道常无名玄同无碍 上德无己法雨无边 学习道德经,开启大智慧 第一段: 大邦者下流,[ ... 《老子本义》第三十四章 <老子本义>第三十四章 原文 道汜(sì)呵!其可左右也,成功遂事而弗名有也.万物生焉,而弗为主,则恒无欲也,可名于小:万物归焉,而弗为主,可名于大.是以圣人之能成大也,以其不为大也,故能 ... 道冲而用之或不盈 挫其锐 解其纷 和其光 同其尘 像帝之先 道德经第4章 道德经 第四章 道,冲,而用之或不盈. 渊兮,似万物之宗. 挫其锐, 解其纷: 和其光, 同其尘, 湛兮,似若存. 吾不知谁之子,像帝之先. 道,本义道路,引申为路径,途径,方式,方法,法则,规律. ... 老子道德经 第04章 和光同尘 :道冲,而用之或不盈。渊兮,似万物之宗。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 [原文] 道冲,而用之或不盈①.渊兮,似万物之宗②: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湛兮,似或存③.吾不知谁之子,象帝之先④. [注释] ①冲:虚而不满的意思.盈:满的意思,引申为尽. ②兮:语气词, ... 老子:塞其兑,闭其门,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 "玄同"是老子用语,指与玄妙深奥的"道"混同为一的境界. 老子曰:":塞其兑,闭其门,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是谓玄同"." ... 开其兑,济其事,终生不勤, 塞其兑,闭其门,没生不殆, 挫其锐,解其纷,无遗身殃, 和其光,同其尘,是谓玄同 伟大的哲学家老子怎么可能写出玄乎又玄的<道德经>,只因<道德经>在流传中变得杂乱无章所以玄乎又玄,走进"360个人读书馆"搜索馆友"百岁无疾的秘籍 ... 和其光,同其尘,挫其锐,解其纷。曾国藩的... 和其光,同其尘,挫其锐,解其纷. 曾国藩的一生,拜相封将,位极人臣,却也是"荣辱与共"的一生:早年刚正不阿,雷厉风行,一心只想光宗耀祖,锋芒毕露,因此树敌无数,在官场备受打压:中年 ... 解密《道德经》: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 大家好,这里是悦读国学.今天和大家一起学习老子<道德经>的第四章.先来看一下原文 老子<道德经>第四章 原文 道冲,而用之,或不盈,渊兮,似万物之宗. 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 ... 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 赏析 / 严勇.音频 / 张佳 译文 挫顿它的锋锐,排解它的纷争,收敛它的光耀,混同它的尘俗.澄澄湛湛,若存若亡. 赏析 这是老子讲"和而玄同"的一句话. 所谓玄同,就是要人们隐藏 ... 【“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为... ["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为什么要"挫其锐"?因为"揣而锐之,不可常保": 为什么要"和其光"?因为有道权力 ... 《道德经》第56章:知者不言,言者不知。塞其兑,闭其门,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 <道德经>第五十六章:知者不言,言者不知.塞其兑,闭其门,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是谓玄同.故不可得而亲,亦不可得而疏:不可得而利,亦不可得而害:不可得而贵,亦不可得而贱,故为天下 ...
知者不言。言者不知。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是谓玄同。故不可得而亲。不可得而疏。不可得而利。不可得而害。不可得而贵。不可得而贱。故为天下贵。 01【名家解读】 任继愈,这一章认为没有知识最高明,指出有知识就带来不利。这种得到玄同的人,最值得被天下所重视。高亨认为,这一章是老子的政治论,讲述的治民原则:1.行不言之教。2.使民卦无知、无欲、无争,品德行动归于一致。3.不讲亲疏贵贱,一本于道。02【个人体会】知者不言,言者不知。知通智。真正智慧的人不讲话,那些喋喋不休的不是真正的智者。这里的智者应当是指达于道者。经文第四十八章中讲:“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无为的圣人就是行不言之教,不言之教是无为的一项重要的内容。塞其兑,闭其门,堵塞窗户,关闭了大门,这也是无为的表现。经文第四十七章讲:“不出户,知天下。不闚牖,见天道。其出弥远,其知弥尟。是以圣人不行而知,不见而明,不为而成。”这是讲圣人的无为。经文第五十二章中讲:“塞其兑,闭其门,终身不勤。开其兑,济其事,终身不救。”两相对照,塞其兑,闭其门,是无为的表现。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是谓玄同,挫折了锋芒,消解了声响,调合了光辉,混同于尘埃,这叫做“玄同”。道是万物之母,没有道也就没有万物的存在,所以道才是宇宙中最伟大、最真实的存在。但它却不恃功居万物之上,为王为主,反而以虚和无的形式,存在于万物之下之后,比尘埃还不起眼。以至于很多人根本不知道有“道”存在。这就是“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所以玄同讲的仍然无为。道以虚无隐于万物之下之后,所以道于万物不可得。因为道看不见,听不到,摸不着,这就是不可得。有些人因为它不可得而亲近它,有些人因为它不可得而不信任它,或者将信将疑,或者大笑讥讽。有些人因它不可得而贵视之,有些人则因为它不可得而贱视之。经文第七章中讲:“太上,下知有之。其次,亲之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经文第四十一章中讲:“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讥之。不笑,不足为道。”这些内容可以看作“不可得而亲。不可得而疏。不可得而利。不可得而害。不可得而贵。不可得而贱”的解释或说明性文字。经文第五十一章中讲:“ 道生之,德蓄之,物形之,势成之,是以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这可以看作“故为天下贵”的注解。所以,五十六章的内容主要是讲道的无为,它虚和无形式存在,却天地万物之所存在,之所为是的原因和根据。在老子的论述中,道是一个超验的实在,永远都不能成为人类经验的对象。不可经验就是不可得,道的不可得,就是它无为的体现。因为它不可得 ,所以有人亲近它,也有人疏远它。03【试译】真正智慧的人不讲话,那些到处宣讲的不是真正的智者。所以,真正有作为,有功于万物的,反而会塞住了自己的窗子,关闭了自己的门户,收敛了自己的锐气,休止了无穷的奢欲,调和了耀眼的光芒,而使自己合同于天下最低微最卑贱的事物,他不争上反就下,不争处前反争处后,如同尘埃一般不能引起人们的重视,反而时常遭到人们的嫌弃和嫌弃。这就叫做玄同。正因为他的这一特性,所以天下万物不能对其有所知有所见,即他于万物不可得。正因为他不可得,所以有人亲近他,又有人疏远他;正因为他不可得,所以有些人以之为有利,而另一些人却以之为有害;正因为不可得,所以有些人以之为贵,另一些人却以之为贱。可是不论是亲之、疏之、利之、害之、贵之、贱之,前提是天下人都重视它,所以才会对它加以研究,对他的性质和利害有所猜测和评判。因为这些,我才领悟到它才是天下最值得重视的事物。参考资料:《老子绎读》 任继愈 著《老子译注》 高亨 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