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己与利他的是非善恶

利己与利他的是非善恶
一一兼论稻盛哲学的利他本质

稻盛哲学的本质是利他主义哲学,是由其利他经营的理念及实践发展建构起来的。一般认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商业、企业经营活动的基本逻辑是以利己为动因的,大多数企业也是以此成功成就的,资本主义的商业文明似乎也是由此构建起来的。而稻盛先生却是以利他为动因,打造了京瓷、KDDl两个世界五百强企业,又在晚年一举拯救日航,创造了世界商业史上的奇迹,充分证明其利他哲学理论的正确性、实践的有效性。在学习践行稻盛经营学和阐述稻盛哲学的过程中,'利己与利他'的问题是永远无法绕开的,要想把这个问题说明白,还确实要下些功夫,做些功课。在'稻盛和夫'思维方式'观'一文中,我专门留下了这样一段话:'对于利己与利他的内在联系以及交互的转化关系,利己主义、利他主义各自在推动人类社会发展上的内在逻辑和价值意义,包括当代利己主义困境和利他主义陷阱,将专文探讨'。

这是一个有相当难度的问题,涉及到'人的本质和本性'这一哲学的根本性问题和道德哲学、商业伦理的基本问题,为此我专门花了些的时间和精力,温习了整个哲学史,特别是西方哲学史,算是有了比较清晰的认识和理解,也很想说明白。春节假期,'斗胆'试着写写说说,但越往深处探寻,越深切感受到自己的才疏学浅,因而只能算作抛砖引玉吧。

一,利己与利他的是非善恶,一个绕不开又解不开的结。

记得上世纪80年代,在中国改革开放的初始阶段,有一场有关人生观的大讨论。这是《中国青年》杂志1980年第5期,发表了'潘晓'的一封来信《人生的路呵,怎么越走越窄……》引发的,其中的核心话题,就围绕着人生的目的意义'是为别人、还是为自己',其实质就是'利己与利他'的问题展开的。我们摘录当时讨论的一些观点,不仅直接纪录了当时的人生状态和社会思潮,也间接映照了40年之后这一话题的持久价值,意味深长,意义深远。

一位读者在《'为自我'又岂能'为别人'》一文中认为:潘晓从相信“人活着是为了使别人活得更美好”,退到“主观为自我,客观为别人”,是从无产阶级人生观退到了剥削阶级人生观,是一种“动摇”。他说:“潘晓同志会认识到‘主观为自我,客观为别人”的人生态度是错误的。有这种人生态度的人,总是一事当前先为自己打算,动机和行为都是自私的,为自己出人头地,为自己争名夺利,为自己活着。如此极端利己主义的行为非但不能‘为别人’,还往往会不择手段地损害别人。……‘为自我’与‘为别人’是互相矛盾的,二者不可得兼。”(《中国青年》1980年第6期第13页)

北京一位读者也不赞成“主观为自我,客观为别人”的逻辑。他认为,“在实际中,主观为自己的人并不总是能做到客观为大家的。主观为自己可能会产生两种效果:当个人利益和大众利益相一致时,主观为自己确能在客观上有益于大家。可是当个人利益和大众利益发生冲突时,这就面临两种抉择:要么牺牲他人满足自己,要么牺牲自己满足他人。选择前者的人是自私的人,选择后者的人是高尚忘我的人”。(《中国青年》1980年第7期)

但也有人对“潘晓”的这一人生哲学结论持完全赞成的态度。广西桂林一青年认为,“不论是哪一类人,他们的活动都是为了满足自己的需要,就像你所说的‘都是主观为自我,客观为别人。所以,我说雷锋也是自私’的,因为他的言行也是为了自己的需要,只不过他主要为了满足自己的高级需要。”(《中国青年》1980年第7期)

江西南昌一位读者认为:“人活在现实中,首先必须千方百计为满足自己的需要而斗争,然后再去满足别人。这是人生规律。”(《中国青年》1980年第7期)广西藤县一读者说得更直接:“人生的意义何在?为自己。……只要不是白痴,谁不愿意黄金屋?谁不愿意千钟粟?谁不愿意颜如玉?……像雷锋助人为乐,寄钱给灾区,也好解释……他除了是良心的驱使之外,无非是想使别人赞声他‘好’。”(《中国青年》1980年第7期)南京一读者也认为:“我对潘晓同志对人生意义的一些看法非常赞同和欣赏。我同样认为:如今社会上的人们是为私利而活着,离开了私利,人们恐怕就会像没有油的汽车一样发动不起来。”(《中国青年》1980年第7期)

充分肯定人的自我价值,是“潘晓”表述的一种人生观的核心,她把自我价值视为社会发展的动力。干一切事情都是为了自我,不相信别人是为了什么高尚的目标。对“自我价值”问题,讨论中始终存在两种对立意见。

一种意见强调自我价值与社会的一致性,同时也主张纠正“文革”中忽视自我价值的偏颇。中国人民大学夏起光的观点即是如此。他认为:过去,“我国社会一直比较忽视人的价值。”“否定了个人的价值,实际上就从根本上否定社会的价值。”“不能设想,人民对于自己的价值没有充分的认识,却能够真正地充当社会的主人,并行使自己的主人的权力。”“提高个人的价值,就意味着改善社会关系。”“提高个人价值的途径是提高个人的素质,承担更多的义务,创造更多的财富,具有更高的道德水准。”(《中国青年》1980年第6期)开封韩方也持这种看法:“自我是伟大的,但它只有在不断完善中,才能得到光辉的实现;自我是伟大的,但它只有在为整体的奋斗中,才能得到光辉的实现;个性是伟大的,但只有在其共性的解放中,它才能得到彻底的解放。”(第7期)江苏无锡许少君认为:“人活着,就要有价值。而人生的价值只有在自己所从事的事业上才能展现出来。”(《中国青年》1980年第7期)

但是,与之相对的自我价值观也是鲜明的。武汉赵林大声疾呼:“只有自我才是绝对的”。“被发掘了自我就是一座宏大精深的宇宙,人们将在里面发现无数的宝藏,快去发现自己吧,快去让个体的能量全部释放出来吧!你将会发现,整个现实社会在觉悟的个人面前显得多么渺小、可怜”;“你应该去发掘自我,只有自我才是绝对的。”(《中国青年》1980年第8期)“历史是由人的活动组成的,而人首先是个人。所以每个自觉到自己价值的人都可以问心无愧地说:‘我就是历史!”(《中国青年》1980年第8期)

我们之所以花如此篇幅'录播'这场大讨论,是想说明,在相当一个时期形成并固化了这样一种社会价值观:利己是不善的或是恶的,利他是不恶的或是善的;个人主义是对恶的肯定,集体主义是恶的否定;个人争取自身利益是利己,集体占有个人利益是利他;自由主义是对利己主义的保护及放纵,统一意志是对利他主义的维护及宏扬;人只能有利他的公心,不许有利己的私心;唯心主义是代表利己主义的,是主观的伪善,唯物主义是代表利他主义的,是客观的真善;财产私有是利己的,财产公有是利他的;私(民)营是利己的,国营是利他的;鼓励创富是利己的,保护贫穷是利他;满足物质需求是激发利己的私欲,宏杨精神追求是激励利他的公心;先富是利己,共富是利他;市场经济是利己主义的,计划经济是利他主义的;资产阶级、资本主义是利己主义的,无产阶级、社会主义是利他主义的;等等。两组概念泾渭分明的站队排列。自然而然的形成一种以利他的名义抽空利己、以集体的名义抽离个体的社会体制机制,人的个性本性也由此被强制禁锢,社会失去生命活力,思想僵化、政治僵硬、经济僵滞,甚至到了崩溃的边缘。如此所谓的'利他',不能不说是一个陷阱。

中国改革开放,首先是对人的个人权益和自我价值的肯定,四十多年中国经济的高歌猛进、蓬勃发展,充分展示了对人性解放的巨大成果。

但是,随之而来的,是利己与利他关系新的严重失衡,利己主义占主导的,个人主义盛行,物欲横流;原有的价值体系被解构,新的价值体系未能重构,新的市场经济体系面临信仰缺位、道德缺失的严重问题。

在整个人类世界的文明进程中,都是伴随着一次次个体独立、个性解放而往前推进的,尤其是以市场经济为主体的资本主义发展进程,每前进一步,都是对封建和教会统治下人的自由权利意志的争取和解放,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无不是一次次与市场经济'天仙配'的、以'利己主义'为根基的自由主义运动。同样,也都不可避免的带出个人主义盛行,道德失范的负面效应。

中国的情况或许更为特殊:一方面没有经历资本主义的充分发展和工业文明的洗礼,由一个生产力水平严重落后的、以小农经济为主体的国度,'革命性'的跨入社会主义,不仅个体独立的任务远未完成,仅有的一点'私有'权利又被超越发展阶段的'公有'制度强制抽空,相伴又不切实际地全民倡导'大公无私'的利他精神;另一方面,历史悠久的封建统治,长期对人的个体权利和自由意志的侵占,以所谓利他精神为主导的传统文化,在进入现代社会后,还没能象《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那样,进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似乎处于一种'利己'不彻底、'利他'不实际的态势。在利己与利他的关系上,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如何对接,任重道远。

当然,这也不是当代中国独自面对的问题。以自由主义利己主义哲学为基石的当代资本主义,内在矛盾日益突出,尤其是资本的全球化,大规模跨越国界,不仅国家难以控制,更失去国内个体独立的选民控制,贫富悬殊日益加剧,原有通过国内选举调整利益格局的机制严重失效,极端的社会撕裂现象层出不穷,以利己主义哲学为基石的资本主义发展,似乎走到了尽头,国际和国家治理面临重大危机。同时,以利己主义为主导的竞争发展局面,导致环境持续恶化的问题更加尖锐,地球生命危机日益加重。不能不说,'利己主义'困境愈发突显。在这生死攸关的历史关头,新的利他主义哲学必将呼之欲出。

稻盛哲学成为'拯救人类的哲学',或许将是历史的必然选择。尤其,稻盛哲学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一脉相承,与社会主义发展理念深度契合,为中国商业文明的'转型升级'、'弯道超车'提供了高度吻合的价值体系。对此,后面我们将详细阐述。

在人类文明的发展进程中,不同的历史时期,利己未必是'非',更未必是恶;利他也未必是'是',更未必是善。对于'利己主义、自由主义'没有充分发展的当下中国,相当一部分人,未必真正真实地了解'满脑子坏印象'的'利己主义哲学'的内在逻辑,同样,对于'满脑子好印象'的'利他主义哲学'又何尝不是如此呢。

2021年2月12日大年初一

牛虎兵

(0)

相关推荐

  • 利已主义是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核心

    利己主义是生产资料私有制的必然产物,是一切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剥削阶级所共有的观念,"人不为已,天诛地灭",是私有者的至理信条.资本主义经济制度是生产资料私有制的最高和最后形态,因而利 ...

  • 此逻辑与彼逻辑

    前面说过,学好哲学,需要有机缘,但机缘的产生极富偶然性,需要以思想者对他人心安理得的现实世界产生强烈的批判冲动为前提. 这种冲动,因特定的内在的敏感和敏锐而发,因偶然碰壁于窘迫和残酷的现实而起,然后才 ...

  • 论善恶观

    在这个社会经历多些,多自悟就会发现一切特别的虚伪,一切根源基本是恶的,人之初性本善,还是人之初,性本恶,你接触社会时间越久你越发觉一切都是坑蒙拐骗,为了多赚钱,每个人都为自己得到利益多,做着所谓的不违 ...

  • 人性善恶混,修习可成圣_中国哲学与中华文化

    时间:2021-01-18 理论教育 联系我们 人性善恶混,修习可成圣_中国哲学与中华文化 一.人性善恶混,修习可成圣 中国古典哲学认为,天地之间的万事万物之中,普遍存在着阴阳对立统一规律,人的思想同 ...

  • 姜海波|唯物史观对启蒙的超越与转化——评《从启蒙到唯物史观》

    学术书评  作者=姜海波(杭州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 来源=<马克思主义哲学评论>2020卷总第5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21年1月.若引用请参照第161-175页. 摘要 ...

  • 利己与利他的是非善恶(之七)

    一.利己与利他的是非善恶,一个绕不开又解不开的解. 二.利己一定不是善的吗? 1.崇尚利己主义.个人主义,反对利他主义.集体主义. 2.崇尚自由主义,反对集权主义. 3.崇尚自我实现,反对虚度生命 4 ...

  • 利己与利他的是非善恶(之五)

    一.利己与利他的是非善恶,一个绕不开又解不开的解. 二.利己一定不是善的吗? 1.崇尚利己主义.个人主义,反对利他主义.集体主义. 2.崇尚自由主义,反对集权主义. 3.崇尚自我实现,反对虚度生命 4 ...

  • 利己与利他的是非善恶(之四)

    一.利己与利他的是非善恶,一个绕不开又解不开的解. 二.利己一定不是善的吗? 1.崇尚利己主义.个人主义,反对利他主义.集体主义. 2.崇尚自由主义,反对集权主义. 3.崇尚自我实现,反对虚度生命 3 ...

  • 利己与利他,可以是同一个想法

    关于利己与利他,大家都有自己的看法. 曾经在某一个时候,"毫不利己"成了至上的标准."己"这个字,似乎是不值得一提的.这个字存在的主要作用,似乎就是为了衬托&q ...

  • 利己还是利他

    第696天 今天的生活也非常美好,特别是和老婆坐在一起讨论家乡美食,不知不觉就过了接近一小时,好温馨也值得记录. 不过今天在车上听课,听到利己和利他这两个概念.他俩之间的关系在脑海中突然闪过一个俗语& ...

  • 【评书联播】射雕英雄传4第三十九回 是非善恶(3)

    [小说简介] <射雕英雄传>又名<大漠英雄传>,是"射雕三部曲"之一,下接<神雕侠侣><倚天屠龙记>.这部小说历史背景突出,场景纷繁 ...

  • 【评书联播】射雕英雄传4第三十九回 是非善恶(2)

    [小说简介] <射雕英雄传>又名<大漠英雄传>,是"射雕三部曲"之一,下接<神雕侠侣><倚天屠龙记>.这部小说历史背景突出,场景纷繁 ...

  • 【评书联播】射雕英雄传4第三十九回 是非善恶(1)

    [小说简介] <射雕英雄传>又名<大漠英雄传>,是"射雕三部曲"之一,下接<神雕侠侣><倚天屠龙记>.这部小说历史背景突出,场景纷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