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课堂从设计提问开始
上一期《上海教育》刊登了一组文章,重点谈有效教学策略。文章认为有效教学策略包括以下8个方面:1是清晰的课程目标,2是可视化的展示与讲述,3是课堂有效提问,4是运用图形组织工具,5是为学生提供有效反馈,6是合作学习,7教授学习策略,8是运用并教授元认识。我曾经写过一点关于课堂提问设计的小文字,现重发于此供大家参考。
听课过程中发现在一些课堂中,教师的问与学生的答经常不合拍。学生对教师的问表现为不知所云或是答非所问。究其原因是设计的课堂提问出毛病了。
教学过程中,课堂上所设计的问题必须以认识论为基础,针对重难点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在思维的关键点上设计问题。下面谈谈我对课堂提问设计的一些粗浅看法。
一、设计课堂提问的基本原则
第一,设计课堂提问要有计划性。即根据教材中每节课的教学目标,从感性到理性、从已知到未知、从特殊到一般,有步骤、有计划地设计出课堂上所要提出的问题,做到通盘打算,合理安排,不该随意进行。
第二,设计课堂提问要有针对性。要针对学生在思维过程中可能碰到的困难,容易出现差错之处来提问。一定注意问题难易适中,即学生通过思考可以得出问题的答案。对有些难度较大的问题必须分步进行化难为易,分步提问的好处是能降低问题之间的梯度。千万不可有意设计太难的问题为难学生,那样会使学生无所适从。常此以往,学生会感到难学,逐渐丧失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信心,慢慢的发展到厌学。
第三,设计课堂提问一定要有启发性。启发性才能促使学生积极思维,只有通过积极的思维才能促进学生智力的发展。好的课堂必须能充分体现以培养学生的思维和表达为主要任务。课堂教学中通过问题的设计促进学生的思维,通过表达展现学生的思维过程和显露思维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二、设计课堂提问的基本方法
不同课型所设题的计问是不同的,不同的问题其功能也不同。问题必须与课型相符合,这样才能做到有的放矢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例如:
(一)新授课问题的设计
新授课的提问设计一般以顺序性提问为主,在解决问题时,可以采取教师自问自答、师生共同讨论或由学生回答。通常可通过讲、议、练三种形式的有机结合来引起学生的思维活动,落实预想的教学目标。
例如,在电势能这个概念的教学中,通过设计顺序性提问,依次解决各个问题,从教学的实际情况看学生是容易接受的。
先创设问题情境:在点电荷+Q形成的电场中,放一个带电量为+q的点电荷,让其从静止开始运动(AB是沿电场线方向直线上的两点)。
1、加速度如何变化,动能如何变化?
2、为什么带电体的动能会增大?能量守恒还适用吗?
3、电荷从A点运动到B点电场力作正功还是做负功?电势能增大还减小?如果是从B到A呢?
4、带电体从A点到B点,或者是从A点经过C点到B点或者从其它的路径到B点,电场力作功是否相同?
5、继续分析上面的问题,如果电荷运动到无穷远的地方电势能为多少?
(二)习题课问题的设计
习题教学的目的之一是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解题,可以贯通物理概念、公式、原理,深刻理解它们的物理意义及相互之间的内在联系,可以培养学生用有限的信息去处理复杂问题的能力。
学生在解决实际的物理问题时,常常对复杂的物理现象感到很困惑。表现为不能通过表面的物理现象抓住问题的物理本质,不能抽象出适当的模型进行物理过程的研究。因为抓不住所述问题的特点,所以造成选择什么物理规律来解决问题就表现为无从下手。在平时教学时要设计好问题,逐步引导学生掌握分析问题的思维思路和套路,逐步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如,把一根能导电的柔软弹簧挂起来,其下端与杯里的水银刚好接触,形成回路。当开关闭合后
A.弹簧将上下振动; B.弹簧将只是伸长;
C.弹簧将只是缩短; D.弹簧长度不变。
对于这个问题,学生一般不能很快抓住问题的本质所在,其原因是学生面对这样复杂的综合问题不能从题中分析出问题的关键。为此可设计如下一系列问题,帮助学生逐步逼近问题的本质:
1、题中所述的“柔软弹簧”什么含意?
2、弹簧形变(上下振动、伸长、缩短)的原因是什么?
3、是什么力使弹簧发生形变的?
4、杯里的水银的作用是什么?弹簧“下端与杯里的水银刚好接触”是什么意思?
随着上述问题的逐个提出,即而又逐个得到解决,使学生的思维层层深入,逐渐接近问题的本质:将“柔软弹簧”抽象为一个由若干圈具有同向电流的线圈,而同向电流间的相互引力使得弹簧缩短。又因“刚好接触”,所以随着弹簧的缩短,电路中的电流消失,相互引力也随之消失,弹簧恢复原长,电路又重新接通引力再次存在,弹簧再缩短……。如此重复,从而弹簧上下振动。
若没有上述一系列问题的引导,既使学生对弹簧形变的条件、电流周围的磁场、磁场对电流的作用等知识都比较清楚,也可能由于物理过程分析上的不得要领,抓不住物理现象的本质特征,而不能将这些知识综合地应用到这个具体问题上来。
(三)复习课问题的设计。
教学实践表明,复习课的提问设计不应是课本知识的系统重复,而应将提问的重点放在帮助学生建立知识结构、找出知识间纵向与横向之间的联系。
例如,高一力学知识的复习可以有多种组织知识结构的方法,但针对学生对运动和力关系的理解上往往不够深刻,可以设计这样由简到繁、由易到难的提问:
1、当物体所受的合力为 0时,若物体的速度为 0,则物体将处于怎样的状态?若物体速度不为0,则物体又将处于什么状态?
2、当物体所受的合力为恒力时(即大小、方向均不变)则
a.物体的初速度为0,物体做什么运动?
b.物体的初速度不为0,且v与合力方向一致,则物体将如何运动?
c.物体的初速度不为0,且v与合力方向相反,则物体做什么运动?
d.物体的初速度不为0,且v与合力方向垂直,则物体怎样运动?
e.物体的初速度不为0,且v与合力成任意夹角,则物体如何运动?
以上五种运动情况为什么可统称匀变速运动?分别举出各种运动的实例。
3、当物体所受合力大小不变、但方向变化时,物体将做什么运动?已学过的哪种运动具有这样的受力特点?
4、当物体所受的合力大小、方向都变化时,物体的运动情况又如何?已学过的哪种运动具有这样的受力特点?
通过这样的一系列问题,可使学生以物体所受的合力和初速度为线索,将高中学习的所有运动系统化,从而加深他们对力与运动的理解。
三、设计提问的注意事项
第一,好的提问一定是面向核心知识,难度适当,而且有较大的拓展空间。为了提高创新思维的能力,就要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教学中要训练学生对新物理情景的适应能力,因此设计提问应该不断地尝试“旧题翻新、一题多变、多题一解”。
第二,提问要因材施教,区别优秀生和学困生来设计问题,应该满足他们的思维发展实际。教学中要根据教学过程中的信息反馈,调整、控制问题的难度。特别对学习困难学生应适时地给予必要的辅助和提示。增强他们思考问题的自信心。
第三,提问一定要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有准备,千万不要在课堂上信口开河,信马由缰离题千里,降低课堂效率、产生不良后果。
总之,提问是手段不是目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思维和表达。凡是围绕培养学生思维和表达的问题都是“好”的问题,凡是不能培养学生思维和表达的问题都是“坏”的问题。课堂上要多多呈现好的问题减少坏的问题,这样的课堂就是高效的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