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9-25)

《论语·学而》第八章:“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本章再度出现后半部分的观点。
子曰:“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
【注释】
主:以……为主。
友:以……为友。
不如己:不如自己,主要指仁德品行不如自己的人。
惮:害怕。
【译文】
孔子说:要以忠信为主,不要亲近与自己不同道的人,发现自己的过错,就不要害怕改正。
本章为何两次出现?后世观点各异。一种观点认为,没有必要去分析重复收录的原因,不过是弟子们编纂《论语》时重复收录而已。另一种观点认为,可能是孔子多次以此训示弟子,不同的弟子在不同场合都受此训示,各自记录下来以后,分别整理收录而导致重复。由此可见孔子认为这一训示于弟子非常重要。皇侃《论语义疏》曰: “此事再出也,所以然者,范宁曰:‘圣人应于物作教,一事时或再言。弟子重师之训,故又书而存焉。’”程树德《论语集释》曰:“《论语》之书,非出一手,故文有重出,不止前后文体不类已也。”
对于后一种观点,有人认为,还需要从更深层面去理解重复收录且录入本篇的真实目的所在。一方面,确实因其非常重要才会重复收录。另一方面,绝不是简单地重复收录,虽然是同一训示、同一观点,但在不同的地方侧重点有所不同。收录在《学而》篇,侧重于论述弟子应该具备的道德品行,突出勤于实践的意义;收录在《子罕》篇,侧重于要求弟子应把忠信作为一种主要的品德树立起来,不与品德不如自己的人深交挚交,犯了错误也不要害怕改正。台湾学者方骥龄《论语新诠》认为:“本章列入《学而》篇,是指为学中之经过,为个人修养;列入本章,其重心在与人为善,乃与人相处之关系,故截去上半截‘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一节。”
本章承接上章,孔子教育弟子要想真切地增强自身修养,至少应该注意两个方面。一方面,既要严“从”“法语之言”,更要善“绎”“巽与之言”。另一方面,还要“主忠信”,不仅自己要做到忠信,择友交友也应以忠信为标准,不能深交不忠信之人。因为只有忠信之友才会直言不足,不忠信之友多为动听的“巽与之言”,长期和不忠信之人交友,难有更大进步。
忠即忠诚,待人以诚,做事尽心尽力;信即诚信,言必行,行必果,讲求信用。严格对照“法语之言”自我反省,或者通过深入分析“巽与之言”自我觉察,一旦发现自身存在过错,就要勇于改正。钱大昕曰:“过者,圣贤所不能无也。自以为无过,而过乃大矣。自以为有过,而过自寡矣。圣贤之学,教人改过迁善而已矣。后之君子,高语性天,而耻言改过。有过且不自知,与圣贤克己之功远矣。”友不如己、惮于改过者,都是对自己极端不负责任的表现,既不会得到别人尊重,也难以修养成圣贤品德。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