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语小识︱放倒麻使麻捆

这是村庄物语第238篇原创推送

皖北各地,都有着悠久的农耕传统。在一些低湖洼地,时不时地会种些麻类作物。比如火麻,红麻,黄麻,等等。

我对这个麻那个麻,也分不太清楚。印象中,火麻,可能已沦为野麻了。偶在路边、沟坡上,还能见到。至于红麻黄麻的大面积种植,现今也见不到了。

20世纪80年代前后,麻类种植,在皖北的一些地方,曾经是结构调整的一个方面。我老家池家岗的西湖,地势低洼。一到夏天雨季,就积水。有些年,村人就种高杆的黄麻。用现在的眼光看,该是一种自发的适应型农业试验。后来“旱改水”,都该种水稻,黄麻自然退场。

好像也就是那时候,皖北有些地方,建起了麻纺厂。颍上县城南,就建了一个。我家西湖地里的黄麻,浸沤剥下的麻皮子,就卖给它。

在从前的皖北乡人那里,麻皮子的首要功用,就是搓麻绳。作为农家生产生活的一样辅助物品,麻绳的用处,极为广泛。不论是捆物,还是系口袋,担挑子,样样都少不了它。

也许对麻太熟悉了,皖北乡人就以它为喻体,说出一句较为深刻的俗语:放倒麻使麻捆。

因为高杆,麻类的收获,多是砍下,放倒。再捆成能搬起来、扛得动的一捆一捆,运到不远处的水沟里浸沤。捆的时候,该用麻绳子吗?不是的。只用有韧性的小棵麻,一绕就行了。这是谓“放倒麻使麻捆”。就地取材,省工省事,也省却了成本。

从前的皖北乡人,想问题,办事情,“放倒麻使麻捆”,是很重要的一条原则。比如婚丧嫁娶等重大事项,办起来都是费钱的。如果铺排大了,这个环节浪费,那个环节铺张,最后打打算算,必然不够头。但坚持了“放倒麻使麻捆”的原则,有多少钱办多少事,有多大钱办多大事,就不至于在“老末了(最后)”的时候,“钻窟窿打洞”去抓钱(借账);更不至于因为某一件事,而让全家陷入寸步难行的窘迫之境。

所谓“放倒麻使麻捆”,是说亲邻居随份子的钱,与办事的开销,互相抵消,而不另外添钱。在旧时,皖北村人办很多事,不讲究光鲜,不讲究排场,只讲究适当。这个适当,就是“放倒麻使麻捆”,量入为出,而基本上不干那“打伤食嗝”的事。也正因此,至今,在很多老辈人心头,“放倒麻使麻捆”的余韵犹存。小辈办事时铺排大了,花钱多了,他不只自己个在背地里唠叨,而且他很可能一连好几天睡不着觉。

(0)

相关推荐

  • 麻立方:你不了解的“金色纤维”——黄麻

    芝兰生于幽谷,不因无人问津而不劳,梅花开于墙隅,不因阳光不照而不香,麻生于素野,不因隔世而自卑.这是一种淡定的宁静,更是绚烂至极归于素净质朴,宁静深沉的境界. 金色纤维--黄麻 黄麻--属椴树科黄麻属 ...

  • 记忆中的黄麻

    南胜吾乡吾土林清和13400933048 挖掘南胜的人文历史,展示.宣传.推广美丽家乡! 黄麻,一年生直立木质草本,高有2.3米,是重要纤维作物之一,其韧皮纤维为绳索和麻袋的主要原料. 在上个世纪八十 ...

  • 植物染黄麻帽子

    黄麻(拉丁学名Corchorus capsularis L),属椴树科黄麻属,韧皮纤维作物,一年生草本植物,喜温暖湿润的气候,短日照作物,别名火麻.绿麻.络麻.水络麻.野洋麻.圆果黄麻.圆蒴黄麻.苦麻 ...

  • 我的美多牌收录机

    灵璧记忆 我的美多牌收录机 文/晏金福 "姐在南园摘石榴,有一个讨债鬼隔墙打砖头,刚刚巧巧打在小奴家头哟--" 诙谐的歌词,流畅的旋律,甜美的歌喉--当年最火的那首<摘石榴& ...

  • 俗语:劝赌不劝嫖,劝嫖两不交,为啥劝“赌”而不能劝“嫖”呢?

    文/轩哥畅聊历史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展开历史的画卷,我们会见到那些千古风流人物的卓越英姿,也会听到很多脍炙人口的名句.这些名人或哼或吟或唱,留给我们后人的是宝贵的文化财富.这些留下来的诗.词.句子中, ...

  • 俗语小识|不能掉地下

    这是村庄物语第391篇原创推送 二小的马军校长,在微信上建议我写一写"不能掉地下".我还没来得及开写,在一次会议的间隙,他又提起来这个话头.他说,"不能掉地下" ...

  • 俗语小识|玩羽毛心

    这是村庄物语第389篇原创推送 2020庚子年的新冠疫情,在大洋那一边的美国闹翻了天.关于疫情形势和走势,那个川普酋长不停地改口.一会儿这样说,一会儿那样说,且都是他有理. 川普酋长自己打自己的脸,啪 ...

  • 俗语小识|日子不可长算

    这是村庄物语第384篇原创推送 三年不吸烟,省个大老犍. 早前的皖北老农,称公牛为老犍,幼小的则为犍犊子.母牛呢,他们说成老兕牛.老犍力气大,耕田耙地都指着它.那时候的牲畜市场上,正当年的老犍,交易价 ...

  • 俗语小识|盆破淌稀

    这是村庄物语第382篇原创推送 时候是2020年3月.新冠肺炎疫情在国外飘逸不定,闹得正凶. 凶到什么程度?看即时更新的资讯,包括文字,图片,视频,总觉得那些地方,给人手忙脚乱的印象.尤以意大利.西班 ...

  • 俗语小识|狗大年纪

    这是村庄物语第379篇原创推送 我楼下的邻居老沈,六十出头的样子.年前在开发区的一家公司干保洁.年后,因为新冠疫情,复工的事儿拖着了.也正好,他儿子坚决让他辞工.原因是,上班的路程太远,怕他来来回回吃 ...

  • 俗语小识|烧吃的料

    这是村庄物语第371篇原创推送 我所在小区的一个业主群里,有人反映楼梯间的照明灯坏了.跟物业提,也不见动静. 有人跟着说,那灯用电,要几家子一起缴费的.又有人说,这个费用,应该都包在物业费里面了.看来 ...

  • 俗语小识|一人有福,托载满屋

    这是村庄物语第367篇原创推送 2020年初的疫期,宅也是宅着,我着手整理明清间的本地旧志序跋.成一篇,在我本人的微信公众号上推送一篇.首篇,即为明万历间知县张大业的序文. 旧志显示,这位知县大人在凤 ...

  • ​俗语小识|戈雅戈雅胡,鲇鱼鲇鱼胡

    这是村庄物语第364篇原创推送 皖北之地,总有些偏北了.但在一些地方,也是河湖交织,颇具南方水乡的韵味. 常言有云,有水就有鱼.皖北的鱼类,除却鲤鱼.鲫鱼.鲢子(鲢鱼)之外,常见的还有戈雅和鲇鱼.而我 ...

  • ​俗语小识|把攥着心

    这是村庄物语第360篇原创推送 2020年的正月二月,几乎每一天,我都是揪着心,提溜着心,"把攥着心",过来的.为啥? 疫期中,我这个四口之家,除我之外,三人都守在岗位上.老婆和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