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非不说子之道力不足也(6-12)

冉求对学习孔子所传之道产生了畏难情绪,认为自己的能力不够,在学习过程中感到非常吃力。但孔子认为,冉求并非能力问题而是思想问题,于是给予严肃批评。
冉求曰:“非不说子之道,力不足也。”子曰:“力不足者,中道而废。今女画。”
【注释】
说(yuè):同“悦”,喜欢。
中道而废:半途而废。
女(rǔ):同“汝“,你。
画:同“划”,划定界限,停止前进。
【译文】
冉求说:“我不是不喜欢先生您所讲的道,只是我的能力不够呀。”孔子说:“(如果)能力不够,可能会走到半路而停下来,现在你是自己给划了界限(还没走就停止不前)。”
前章孔子赞叹“贤哉回也”,本章则批评冉求“今女画”,两人正好形成鲜明对比。颜回好学,已进入仁的境界;冉求却不肯再上进,当然进入不了仁境。所以,孔子批评冉求说,如果是能力问题,好比行路,行到途中,真是“力不足”,可能因为太累只能停下休息,至少是已经走在路上,实在是走不动了才停下,而不是像冉求那样根本就不想走,还未动步,思想上就已经停止不前。
孔子对弟子的要求非常高,要求“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学习技艺只是手段,目的是帮助我们存仁、修德,最后达成仁道。在孔子眼中,没有愚鲁呆笨之人,只有不好学笃实之辈。曾参性情鲁钝,孔子曾评价“参也鲁”,但他相当好学,每日三省,终有大成,被尊奉为“宗圣”,主张以孝恕忠信为核心的儒家思想、修齐治平的政治观、内省慎独的修养观、以孝为本的孝道观,备受后世推崇,至今仍具有宝贵的社会意义和实用价值。
冉求面对孔子的高标准严要求,产生了望而生畏的情绪,画地为牢,固步自封,以“力不足”作为借口,明显是学习态度出现问题,思想意识失去动力源泉。《论语·里仁》记载,孔子曾说过“有能一日用其力于仁矣乎?我未见力不足者。”荀子《劝学》云:“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孟子对齐宣公讲:“挟太山以超北海,语人曰,我不能,是诚不能也。为长者折枝,语人曰,我不能,是不为也,非不能也。”这无不说明,根本就不是人的能力问题,而是态度和志向产生了偏差,是缺乏信心和毅力的表现。
现实生活中的冉求并非不好学。冉求多才多艺,以政事见称,尤其擅长理财,曾担任季氏的家臣,并在前487年率左师抵抗入侵的齐军,身先士卒,以步兵执长矛的突击战术取得胜利,又趁机说服季康子迎回在外流亡14年的孔子。后帮助季氏进行田赋改革,聚敛财富,受到孔子的严厉批评。可见冉求的毛病是偏重于学习技艺,缺乏对“道”的追求。孔子的批评实则是劝勉他要“志于道”。
“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人生一世正如行路,能不能达到终点是能力问题,愿不愿向前行走则是态度问题。一个人不管做什么事,只要敢于立志,态度坚决,勇往直前,坚持不懈,就能一步步接近目标直至达到目标。只问耕耘、不问收获,只要耕耘、定有收获!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