颍湄脞録︱老堂屋
颍湄脞録 引言
颍水之湄的皖北颍上县,临淮跨颍。古往今来的颍上人,在这一片“胜似江南”的沃土上,繁衍生息,创造文化。特辟颍湄脞録,专门整理这一方水土上的各式民间小典故。
老堂屋不是普通的屋。在颍上,它是一个专用名词,而且几乎只存在于上了年纪的人嘴边。不到一定年纪,比如最起码也要六十岁开外,基本上没人说它,也想不起来说它。
从前,颍上人年纪大了,很多人都会多长个心眼:劳动所得中,总要私自抠下一点儿。这叫留后手。日积月累,三五年下来,也会很可观。这个钱,就是他们留着给自己和老伴置办老堂屋用的。
生老病死,自然之法。颍上人对此,既看得轻,又看得重。看得轻是说,到了年纪,上了年纪,就做好了思想准备。天塌压大家,不可谁自家。一代一代人就是这样过来的。怕也怕不掉。
看得重是说,他们总要事先做些准备。置办老堂屋——也即俗称的棺材,就是其中至关重要的一项。材质,款式,大小,都要称心如意才行。而且用自己积攒下来的钱,事先置办妥当,也可以缓解晚辈到时候的经济压力。
记得我祖父不到五十岁的时候,就早早把自己的老堂屋预备好了。在我们家族中,早先的一辈一辈的人,在世的年纪都就在五六十岁。似乎是个打不破的魔咒。我的记忆中,祖父闲着没事时,就到盛放棺材的那间杂物间去看看。他就担心屋顶漏雨,把他的老堂屋淋坏了。
一年一年过去,祖父的身体一直很硬朗。六十岁,七十岁,直至在他八十几岁上寿终。他亲手置办的老堂屋,其实他并没睡上,而是转手卖给了别人。他睡的老堂屋,是最后病倒后临时置办的。
我说老堂屋只存在于上了年纪的人嘴边,是因为我一直觉得,年轻人对棺材多有一种抗拒排斥心理。毕竟,那红黑红黑的一口大棺材,看着吓人,听起来也不吉利。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