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起刀落拍黄瓜

手起刀落拍黄瓜

作者 ▏平叔

夏天总会遇到下面两种情况,大凡都得涉及黄瓜。

问题一:

天热心闷舌苔厚,难免味蕾迟钝、胃口狭窄,对吃食的欲望亦大大下降,于是总要寻些开胃清口的吃食来唤醒一下食欲。

吃什么好呢?

黄瓜,黄瓜够凉爽,清热解暑,再好不过了。

问题二:
天热心烦脾气怪手痒痒,难免想找个什么来拍一下,以舒缓郁结的情绪唤醒对美好生活的热爱。

拍什么好呢?

老婆?

不敢,一生不被她拍就算很幸运的了。

拍家里物件?

也不敢,万一拍碎了还得自己出钱找回,而且我害怕手疼。

所以还是选择拍黄瓜。

综上所述,烦闷的夏天离不开拍黄瓜。

关于黄瓜的拍,主要是北方的粗犷做法,南方大多还是文质彬彬的切,这大概就是地域的差别了。比较起来,北方的黄瓜下场的确是要悲惨得多。

而我做黄瓜颇有一锅两治的手法,在外做饭,我是操刀切片,而一旦回到家里,我顿时北方性格原形毕露,一定是抡圆了手臂狠狠地拍将下去!毫无半点南方斯文的做派。面对弱势群体的黄瓜,我这算不算两面三刀?

但黄瓜被拍一定是有原因的,这倒不是黄瓜讨厌,却恰恰因为黄瓜的可爱。黄瓜瓜皮清香有韧劲,中间的籽无味却充满瓜汁……此刻你想不拍都不行!

拍黄瓜是不能瞎拍的,因为这拍出的黄瓜口感是否绝妙,是完全要取决于师傅的手法,到底该如何拍,拍成多碎,皮籽的去还是留,都关乎着每一口黄瓜的升级效果。

但似乎每个凉菜大厨对于拍黄瓜都有自己独到的想法和技法。同样是一个“拍”字,其效果却大相径庭。记忆里我吃到过最为可口的拍黄瓜,是某年在帝都牛街的一家爆肚店里。

隔着透明的玻璃,只见那厨师手起刀落,啪啪两声将黄瓜击昏,然后整个黄瓜稀松瘫软在案板上……厨师面无表情,继续将瓜剁成小段,使每张瓜片上都留有裂痕,随后轻巧地依次淋上麻酱和醋,再撒花生碎,端给我时,瓮声瓮气地说了句,“自己拌”。一筷子吃下去不难发现,“降维打击”确实能让黄瓜吸收更多的酱汁。

大厨自己就是老板,他说他这切黄瓜的高超手法,是从精通木须肉的天津师傅那里偷学来的。

虽然我吃过太多的拍黄瓜,而且我自己也亲手拍碎过不少的黄瓜,但我还是很同情黄瓜,临终就义之前都要被人痛拍一下,却也是真的很可怜。我细想了一下,像黄瓜这般被人轻视的食材真是不多,我只想到了倔强的大鱼。

但也正是因为这种轻视,所以吃拍黄瓜就显得很轻松,至于削不削皮,有没有香菜,滴几滴香油,拌不拌蒜末,带不带花生,放白糖还是白醋都从未被正式定义,这在厨界江湖是很例外的。或许也是因为脱离了教学体系,才让这盘凉菜显得生动有趣、各显神通。

天热,码字也流汗,到此为止吧。

最后再说说拍黄瓜的刀法,一般像我这般资深的拍手,只需要“啪、啪、啪”三下即可解决,关键是要掌握稳、准、狠三字诀。这和平日里拍孩子睡觉还是有着本质上的区别的。

所谓稳,就是心态要平和,不能急燥。

准,就是瓜首一拍,瓜中一拍,瓜尾一拍。

狠,这个狠是要适度的,别一听见狠,就把吃奶的劲都用上了,好家伙,一刀下去,一看案板上,半根黄瓜没了,哪去了呢?仔细一看,哦豁,求大爷哦,飞垃圾桶里去了!还吃个铲铲!

记住,拍黄瓜要手下留情,要做到碎裂而不飞溅,方为完美。

END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