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学曾,一个在历史长河中逐渐隐去的书画家,为画中九友之一
《画人传》~第252篇
文/卢秀辉
张学曾(公元17世纪),明末清初画家,字尔唯,号约庵,山阴(今浙江绍兴)人,生卒年不详。
张学曾为画中九友之一,这九位是董其昌、杨文聪、程嘉燧、张学曾、卞文瑜、邵弥、李流芳、王时敏、王鉴。岁数最大的是董其昌,公元1955年生人,按年龄排列董其昌程嘉燧、李流芳、卞文瑜、王时敏、杨文聪、邵弥、王鉴,已知生卒年的是王鉴最小,最小也是1598年生人。只有一个张学曾不知道生卒年,但是,基本上可以下一个武断的结论:生于1600年前,这个基本已定。
一、公元1636年董其昌已去世,和董其昌称友的不能小于40岁左右,这是大概率分析;二、这九人中的八人都是围着董其昌转的。杨文聪虽然是贵州人,24岁移金陵,正是公元1620年,而董其昌其时正在江南,1622年,董其昌去北京任职,1623年又回江南,次年,又赴京。1625年,放董其昌为南京礼部尚书,他的九友集团才能有机会于游;三、顺治甲午年为公元1654年,张学曾来苏州赴任知府。能到苏州做知府没有一、二十年的磨砺,是不可能得到此天下最贵府的。明代人沈守正有《中元鲁弥生张尔唯罗尚之招饮同郝刘二校书》诗一首,诗云:
高城如榭水如油,良月开樽破客愁。
夹坐名花含露艳,荐亡灯火杂星流。
飞觞欲叫清辉下,改□俄惊戍鼓收。
一辈蓬飘无所事,谋欢重九再登楼。
陈康祺《郎潜纪闻初笔》卷一三记道:“张尔唯学曾,顺治甲午赴苏州太守任,孙北海承泽、龚孝升鼎孳、曹秋岳溶三先生,于都门宴别,各携所蓄名迹相玩赏。张因出江贯道《长江万里图》夸客,诸公赞羡不已,欲裂而分之,张大窘。北海集古句戏之云:'剪取吴淞半江水,恼乱苏州刺史肠。’一座绝倒。”“剪取吴淞半江水”,此句出自杜甫的《戏题王宰画山水图歌》。而“恼乱苏州刺史肠”,一句出自刘禹锡《赠李司空妓》。引用绝妙,可见才华。
陈康祺记了一个故事,顺治甲午年(公元1654年),张学曾前往苏州赴任,他的三个朋友孙承泽、龚鼎孳、曹溶设宴为他送行。孙承泽经历了明、大顺、清,三易其主。在清廷任职十年,历迁都察院左都御史,按孙承泽履历推论,他此时正是副部级。最重要的事是他精于鉴别书、画。著有《庚子消夏记》《九州山水考》等四十多部著作,是个非常历害的鉴定家、收藏家;而龚鼎孳情况和孙承泽差不多,三姓家奴,龚鼎孳被清朝人讥笑谓“惟明朝罪人,流贼御史”,累官礼部尚书,也是个非常历害的鉴定家、收藏家;曹溶明崇祯年间御史,清顺治元年清兵入北京后,仕清任顺天学政,擢户部右侍郎。同样,也是个非常历害的鉴定家、收藏家、藏书家。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由孙承泽、龚鼎孳、曹溶三人可以推知,张学曾也是差不多的人物:政治上没有节差,不过,精鉴定、善收藏,而且还能画苍秀古竣的山水画。那天,四人各带收藏精品,前来斗画,“孙北海承泽、龚孝升鼎孳、曹秋岳溶三先生,于都门宴别,各携所蓄名迹相玩赏”。张学曾带来的是江贯道《长江万里图》,引起了斗画者的哗然。
江贯道,名江参,是南宋江南人。长于山水,师董源、巨然、赵叔问,参以“范郭”画法,创“泥里拔钉皴”,自成一家。高宗赵构召见,委临安府治,不意竟得暴病而卒,人惋惜其“未尽其才”。他的传世作品有《千里江山图》卷,整幅画面“远山丛丛,远树蒙蒙,咫尺万里,江行其中。短长何岸,高低何峰,彼坻彼峙,彼瀑彼洪。晴岚乍豁,烟霭葱茏,或断或续,且淡且浓”,是一幅笔墨浑厚、意境深远、博大宏深之杰作,人道“即今海内丹青妙,只有南徐江贯道”。画上有元代柯九思题:“江参,字贯道,千里江山图真迹”;卷后有宋人及明董其昌等题跋。
画中林木葱茏,山峰重叠,时而溪水,时而幽谷,景色连绵,有一条曲折的小路贯穿其间。江参用硬笔勾画石头的轮廓,颇有力度,又十分注重水分的运用,并借鉴了米芾水墨云山的技法,使得画面具有江南水乡的格调。
该图“远山丛丛,远树蒙蒙,咫尺万里,江行其中。短长何岸,高低何峰,彼坻彼峙,彼瀑彼洪。晴岚乍豁,烟霭葱茏,或断或续,且淡且浓”,是一幅笔墨浑厚、意境深远、博大宏深的山水画 作品。江参作此图,用笔全用中锋,旋顿旋收,圆融老辣。全幅多用水墨,仅在水天处用螺青渍染。。
孙北海承泽、龚孝升鼎孳、曹秋岳溶、张尔唯学曾为什么富收藏?明亡时,他们都身处北京,他们积极搜求从大内散出的书画、图书、古器,朋友见他们如此,也帮他们搜求。找到了就索性赠送给他们,但内中大多数为自己所购求。明朝内府及许多私家收藏,因战乱而大量散失于市,使他们有机会得以收集这些东西,他们的藏品不少来源于明朝内府。缪荃孙说:“京师收藏之富,清初无逾孙退谷者。”大内之物,皆散逸民间,他们自己的旧藏当然也有不少散失在外。
在孙承泽所著《庚子销夏记》中,多次提到其所藏得之故内:“甲申之变,名画满市,独无浩画,一日见从故内负败楮而出者,浩画在焉。甲申,余从故内得汉碑四种。余求关仝画不可得,忽于故内得一帧,已坏绝而画体不伤”。他们个人的大发国难财,受到了社会舆论的非议。
张学曾是崇祯六年的(1633)副贡,副贡就是通过会试,但是没有资格进入殿试的。张学曾能官天下第一府苏州知府,说明他的履历也足够不一般,以他画中九友的身份,在前明时,也肯定是“东林”、“复社”中人,起骂杨文骢的东林党人于地下,石知有何感想?张学曾为“画中九友”之一,在艺术上受董其昌、王时敏主张摹古,笔墨含蓄,苍润松秀,浑厚清逸,构图较少变化,他的主张在清代影响极大。
张学曾影响非浅,他的艺术风格,与当时主流流派相融合。董其昌力主文人画,山水师董源,出入于宋、元诸家。而张学曾喜仿元人笔,苍秀疏简,妍而不甜,枯而不涩。程正揆题其画云:“此道寥寥,得其解者,唯约庵吾友,差足与语,不复多见矣。”他的山水画,风格苍秀。周亮工在《读画录》中评价张学道:“虽有六法,而写意本无一法,妙处无他,不落有而已。世之目匠笔者,以其为法所碍”。“笔势空苍,吐纳北苑,不作元人佻薄气。”对张学曾的绘画风格作了很好的评价。
张学曾工书,学苏轼。崇祯十年(1637)尝作《秋兴诗意图》册,著录于《虚斋名画录》。传世作品有崇祯十一年(1638)作《赠别图》卷,图录于《中国绘画史图录》下册;顺治九年(1652)作《崇阿茂树图》轴、十三年(1656)作《仿倪瓒山水图》轴藏故宫博物院;十二年作《仿巨然山水图》轴藏上海博物馆。顺治十四年(1657)作《诗画卷》尚健在。吴伟业有《画中九友诗》一首,诗云:
华亭尚书天人流,墨花五色风云浮。
至尊含笑黄金投,残膏剩馥鸡林求。
太常妙迹兼银钩,乐郊拥卷高堂秋。
真宰欲诉穷雕搜,解衣盘礴堪忘忧。
谁其匹者王廉州,神姿玉树三山头,
摆落万象烟霞收。
尊彝斑剥探商周,得意换却千金裘。
檀园著述夸前修,丹青馀事追营丘。
平生书画置两舟,湖山胜处供淹留。
阿龙北固持两矛,披图赤壁思曹刘。
酒醉洒墨横江楼,蒜山月落空悠悠。
姑苏太守今僧繇,问事不省张两眸。
振笔忽起风飕飕,连纸十丈神明遒。
松圆诗律通清讴,墨庄自画归田游。
一犁黄海鸣春鸠,长笛倒骑乌牸牛。
花龛巨幅千峰稠,小景点出林塘幽。
晚年笔力凌沧洲,幅巾鹤发轻王侯。
风流已矣吾瓜畴,一生迂癖为人尤,
僮仆窃骂妻孥愁。
瘦如黄鹄闲如鸥,烟驱墨染何曾休。
卢秀辉有《为张尔唯学曾歌》一首,诗云:
凋零尽头见凤姿,
乱世之后飘仙气。
万事只催不系舟,
鱼行麝过得上位。
美睡安禅笙箫勤,
遣怀觅句笔砚贵。
吾家世事何足闻,
清樽月落朋旧群。
废书尽弃风月好,
山寺闲客雅俗云。
书字常俯子瞻下,
画罢难与香光分。
火暖常笑有余论,
林香思人玉函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