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经.济水注》卷八(二)

A2

濮渠之侧有漆城。《竹书纪年》,梁惠成王十六年,邯郸伐卫取漆富邱城之者也。或亦谓之宛亭。《春秋》:甯武子与卫人盟于宛濮。杜预曰:长垣西南,近濮水也。京相璠曰:卫地也。似非关究,而不知其所。《竹书纪年》:梁惠成王五年,公子景贾率师伐郑韩明战于阳,我师败逋。泽北有坛陵亭,亦或谓之大陵城,非所究也。

濮渠,在今河南封丘县西南。《汉书·地理志》 陈留郡封丘: “濮渠水首受泲,东北至都关,入羊里水[1]”

宛亭,即春秋宛濮邑。在今河南封丘县东北。《左传》:僖公二十八 (前632),“宁武子与卫人盟于宛濮”。杜注: “陈留长垣县西南有宛亭,近濮水[2]。

     坛陵亭(大陵城),具体不详。

又有桂城。《竹书纪年》:梁惠成王十七年,齐田期伐我东鄙,战于桂阳,我师败逋。亦曰桂陵。按《史记》齐威王使田忌击魏,败之桂陵,齐于是强,自称为王,以令天下。

桂城,即“桂陵”。在今山东菏泽县东北[3]。

濮渠又东,迳蒲城北,故卫之蒲邑,孔子将之卫,路出于蒲者也。《韩子》曰:鲁以仲夏起长沟,子路为蒲宰,以私粟馈众。孔子使子贡毁其器焉。余按《家语》言仲由为蒲宰,修沟渎。与之箪食瓢饮,夫子令赐止之,无鲁字。又入其境,三称其善。身为大夫,终死卫难。

蒲城,漢代地名。在今河南省長垣縣境。班昭《東征賦》:“睹蒲城之丘墟兮,生荊棘之榛榛[4]。”

濮渠又东迳韦城南,即白马县之韦乡也。《史迁记》曰,夏伯豕韦之故国矣。城西出而不方。城中有六大井,皆隧道下,俗谓之江井也。有驰道,自城属於长垣。

韦城县,隋开皇六年(586)析白马县置,属汴州。治所在今河南滑县东南。大业初属东郡。唐属滑州。金废。 按上述注文“濮渠又东迳韦城南,即白马县之韦乡也”推析韦城应与此有渊源[5]

濮渠东绝驰道,东迳长垣县故城北,卫地也,故首垣矣,秦更从今名,王莽改为长固县。《陈留风俗传》曰:县有防垣,故县氏之。孝安帝以建光元年,封元舅宋俊为侯国。县有祭城,濮渠迳其北,郑大夫祭仲之邑也。杜预曰:陈留长垣县东北有祭城者也。

长垣县故城,秦置,属东郡。治所在今河南长垣县东北八里陈墙村。西汉属陈留郡。西晋属陈留国,后属东郡。北魏太平真君八年(447)废, 景明三年(502)复置, 隋开皇十六年(596)改为匡城县[6]

祭城,在今河南长垣县东北。《续汉书·郡国志》:长垣县 “有祭城”[7]。  

圈称又言长垣县有罗亭,故长罗县也。汉封后将军常惠为侯国。《地理志》曰:王莽更长罗为惠泽,后汉省并长垣,有长罗泽,即吴季英牧猪处也。又有长罗冈、蘧伯玉冈,《陈留风俗传》曰:长垣县有蘧伯乡,有蘧亭、伯玉祠、伯玉冢。曹大家《东征赋》曰:到长垣之境界兮,察农野之居民,睹蒲城之邱墟兮,生荆棘之蓁蓁,蘧氏在城之东南兮,民亦飨其邱坟。惟令德之不朽兮,身既殁而名存。昔吴季札聘上国,至卫,观典府,宾亭父畴,以卫多君子也。

长罗县(罗亭), 侯国名。西汉宣帝时封置,治所在今河南长垣县东北。东汉初废入长垣县[8]

长罗泽(吴季英牧猪处),按《后汉书·吴祐传》卷64:“吴祐,字季英,陈留长垣人也……及年二十,丧父,居无檐石,而不受赡遗;常牧豕于长垣泽中”。

吴祐,字季英,陈留长垣(今属河南)人。初举孝廉,后迁胶东侯相、齐相。再任梁冀大将军府长史,因反对诬陷李固,被排挤出朝,遂辞官回乡。躬耕田园,讲授经学。年九十八卒[9]

曹大家(gū),即班昭,东汉史学家。——名姬,字惠班,扶风安陵(今陕西咸阳东北)人。以其夫为曹世叔,被称为曹大家。史学家班彪之女,班固之妹。班固死时,所撰《汉书》的八表及《天文志》末完。她奉命与马续共同续撰。《汉书》初出,读者多不通晓,她又教马融等诵读。汉和帝时,她常出入宫廷,担任皇后和妃嫔们的教师。因为她的丈夫曹世叔的缘故,她从夫姓,被称为曹大家(同姑,音gū)。著有《东征赋》、《女诫七篇》等文[10]

班昭(图片摘自网络)汉和帝多次召班昭入宫,并让皇后和贵人们视班昭为老师,称为“大家(gū)”。 每逢各地贡献珍贵稀奇物品,就叫班昭作赋赞扬。

濮渠又东,分为二渎,北濮出焉。濮渠又东,迳须城北,《卫诗》云,思须与漕也。《毛传》云:须,卫邑矣。郑云:自卫而东,迳邑,故思。濮渠又北,迳襄邱亭南。《竹书纪年》曰:襄王七年,韩明率师伐襄邱;十年,楚庶章率师来会我,次于襄邱者也。

须城,古县名。五代唐改须昌县置,为郓州治。《中国历史地名大辞典》认为治所在今山东东平县州城镇西北十五里[11](据当地学者考证东平县西的须昌故城,今淹没于东平湖中,已难见旧址。民国《东平县志》载:须昌“距须句三十里”,“沦没陂泽中旧址无存。埠子头东岳庙其东关也。西南陂中有石刻‘南门’二大字,为南门遗址。遗址今淤水中。”据清代进士蒋作锦所著《须昌城考》记载,埠子村西有东岳庙,系须昌城东关,埠子村西南有石刻“南门”二字,系县城南关。县城西门外二里有古济水,横跨济水建清水石桥一座[12]。),  

襄邱亭,熊会贞认为约在东明县西。(会贞按:当在今东明县西[13])但按须城在今东平县一带考量颇疑熊氏之东明县应为东平县之错讹;襄邱亭很可能亦在东平县一带,但具体位置不详。

A3

濮水又东,迳濮阳县故城南。昔师延为纣作靡靡之乐,武王伐纣,师延东走,自投濮水而死矣。后卫灵公将之晋,而设舍于濮水之上,夜闻新声,召师涓受之于是水也。

濮阳县故城,曲英杰认为即今濮阳市区东南约10公里五星乡高城村南古城址[14]

师延,传为商纣时乐师。曾为纣王作靡靡之乐。周武王兴师伐纣时,师延投濮水而逝。相传箜篌为其所作[15]

师涓,春秋时卫国乐官。事卫灵公。名涓,“师”是春秋时各国对乐官的称呼[16]

濮水又东,迳济阴。离狐县故城南,王莽之所谓瑞狐也。《郡国志》曰,故属东郡。

济阴郡,西汉建平二年 (前5) 改定陶国置,治所在定陶县 (今山东定陶县西北四里)。辖境相当今山东菏泽市及定陶、东明等县地。东汉属兖州[17]

离狐县故城,西汉置,治今河南省濮阳市东南。《元和郡县志》:相传初置县于濮水南,常为神狐穿穴,遂移城濮水北,故名离狐[18]

濮水又东,迳葭密县故城北。《竹书纪年》,幽公三年,鲁季孙会晋幽公于楚邱,取葭密,遂城之。

葭密县,西汉置,属济阴郡。治所在今山东菏泽市西北二十五里葭密寨。东汉废[19]

濮水又东北,迳鹿城南。《郡国志》曰:济阴乘氏县有鹿城乡。《春秋.僖公二十一年》,盟於鹿上。京、杜并谓此亭也。

鹿城乡,在今山东曹县东北。《续汉书·郡国志》济阴郡乘氏侯国: “有鹿城乡[20]

濮水又东,与句渎合,渎首受濮水枝渠于句阳县,东南迳句阳县故城南,《春秋》之谷邱也,《左传》以为句渎之邱矣。县处其阳,故县氏焉。又东,入乘氏县,左会贞濮水,与济同入钜野。故《地理志》曰:濮水自濮阳南入钜野,亦《经》所谓济水自乘氏县两分,东北入于钜野也。

句渎。古地名。又名谷丘。春秋齐地。在今菏泽北。公元前700年鲁桓公与宋公盟于句渎之丘,即此地[21]。《中国历史地名大辞典》认为 在今河南虞城县西南谷熟集[22],但结合上下文相关地望推析,句渎应在今菏泽一带,不大可能远涉到河南虞城县。

句阳县故城,西汉置,属济阴郡。治所在今山东菏泽市北二十里小留镇。东晋废[23]。 

济水故渎又北,右合洪水,水上承钜野薛训渚,历泽西北流,又北迳阚乡城西,《春秋》桓公十有一年,《经》书:公会宋公于阚。《郡国志》曰:东平陆有阚亭。《皇览》曰:蚩尤冢在东平郡寿张县阚乡城中,冢高七丈,常十月祠之,有赤气出,如匹绛帛,民名为蚩尤旗,《十三州志》曰:寿张有蚩尤祠。

阚乡城与蚩尤冢,据1996年《汶上县志》主编何树赢考:阚城,后名阚乡城,春秋时为鲁国“下邑”(小市镇),是今汶上县境内古城之一。位于今梁山县开河镇南,汶上县南旺镇西3.5公里。古阚城原立于大野泽之中,济水北经城西,风景秀丽,气势磅礴。春秋时鲁桓公即位十年(前702年)游此地,即择为墓地。后鲁国之桓、庄、闵、僖、文、宣、成、襄、昭九公依次葬于阚城西南凤凰岭之阳。鲁九公除昭公外皆按周天子葬礼安葬,南北占地约3公里。蚩尤冢址位于春秋时鲁诸公墓园西南、孔子沟外侧,元代及明代运河故道之间,今汶上县南旺镇西约1.5公里处。元代京杭运河河道经阚乡城村,村中建闸,遂改名为开河。1948年古阚城所在地开河一带划属梁山县,鲁诸公墓遗址大部和蚩尤冢遗址仍在汶上县境内。1997年9月18日-28日,汶上县文物管理处和济宁考古研究室联合勘探工作队对蚩尤冢遗址进行勘探,发现五花土、陶片及人骨骼。带有遗物的五花土东西宽2.5米,南北长3米墓底距地表2.6米。勘探结论:根据有关资料记载,通过科学勘探和全面论证,证实蚩尤可能埋葬于此[24]

(0)

相关推荐

  • ●大一统志第七百三十 残本九

    奏进 集贤大学士资善大夫同知宣徽院事臣孛兰肹 昭文馆大学士中奉大夫秘书监臣岳铉等 上进 合州 ◆合州 山川 土产 风俗形势 古迹 ○山川 上阙 高滩溪 在巴川废县东十五里滩口有崖高七丈其广三丈水激而下 ...

  • 汉书儒林王式字翁思,东平新桃人也。事免中徐公及许生。式为昌邑王师。

    ​王式字翁思,东平新桃人也.事免中徐公及许生.式为昌邑王师.昭帝崩,昌邑王嗣立,以行淫乱废,昌邑群臣皆下狱诛,唯中尉王吉.郎中令龚遂以数谏减死论.式系狱当死,治事使者责问曰"师何以无谏书&q ...

  • 《范蠡在肥城》三、范 蠡 与“富 城”

    原创作者:程兆奎 三.范 蠡 与"富 城" 据志书等文献记载,战国至秦汉.南北朝,在陶山前曾经存在一个"富城县",秦汉时期隶属于济北郡,南北朝(魏)隶属于东平郡 ...

  • ●卷三十 ○淮水(3)

    淮水又东,右合沘口.(朱讹作左合批口.戴.赵改沘 口而作左合同.会贞按:左当作右,以沘 水在淮水之右也.按<沘 >.<泄>虽分为二篇,然<泄水经>云,北与沘 水合, ...

  • 《水经.济水注》卷八(四)

    A6 △又北过谷城县西. 济水侧岸,有尹卯垒.南去鱼山四十馀里,是谷城县界,故春秋之小谷城也. 齐桓公以鲁庄公三十二年城之,邑管仲焉,城内有夷吾井.<魏土地记>曰:县有谷城山,山出文石.阳 ...

  • 《水经.济水注》卷八(一)

    A1 ○济水二 △又东至乘氏县西,分为二. <春秋左传.僖公三十一年>,分曹地,东传于济.济水自是东北流出菏泽. 乘氏县,张新斌认为有关地望并不一致,一在曹县东北,一在巨野龙锢集甘泉寺一带 ...

  • 《水经.济水注》所涉昌邑故城、杨叔恭残碑、朱鲔石室、鲁峻碑等考略

    A12 △又东过昌邑县北. 菏水又东,迳昌邑县故城北.<地理志>曰:县故梁也.汉景帝中六年,分梁为山阳国,武帝天汉四年更为昌邑国,以封昌邑王髆.子贺嗣.贺废,国除,以为山阳郡,王莽之钜野郡 ...

  • 《水经.济水注》所涉淄博、菏泽等考略

    <水经.济水注>卷八(六) A10 △又东北过梁邹县北. 泷水南出长城中,北流至般阳县故城西南,与般水会.水出县东南龙山,俗亦谓之为左阜水,西北迳其城南,王莽之济南亭也.应劭曰:县在般水之 ...

  • 《水经.济水注》所涉山东菏泽等考略

    A8 △又东 过冤朐县南. △又东过定陶县南. 南济也.济渎自济阳县故城南,东迳戎城北.<春秋?隐公二年>,公会戎于潜.杜预曰:陈留济阳县东南有戎城是也. 定陶县,秦置,属东郡.治所在今山 ...

  • 济水与济水文化

    引言 济水,一条古代曾与长江.黄河.淮河齐名,并称"四渎"的水系,历经千年沧桑,900公里河道早已隐没,只在济源境内留下一条浅浅窄窄的小河.有关济水衰微的原因,曾引起史学家们的诸多 ...

  • “话说济水” 征文 | 济水在呼唤 | 作者:大愚

    .大河文学投稿邮箱:dahewenxue@126.com 济水在呼唤                                 --沿济水故道走过 公元2019年初秋时节,一行人从济水源头出发, ...

  • “话说济水” 征文 | 济水源头的泉 | 作者:张君霞

    济水发源于济源王屋山太乙池,一路潜行数十公里至济源城北分两个源头复出地面,东面的就是济渎庙内的济渎小北海,西面的就是龙潭寺内的龙潭泉.济水在济源境内全长不过几十里,但沿线溪流.古泉众多.据<济源 ...

  • “话说济水” 征文 | 济水缘 | 作者:杜伟

    凡发表于大河文学的作品,将自动同步发布于腾讯新闻.腾讯快报.凤凰新闻.网易新闻.360图书馆.一点资讯等六大媒体平台,被多渠道传播.阅读量较高的文章还将发布于人气火爆的今日头条.百家号.搜狐新闻.简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