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里长斑,哪里就有瘀

脸面是健康的晴雨表,除了看脸色,第二个看的就是“斑”。很多女性最怕脸上长斑,花了不少钱美容、涂护肤品,效果却不尽人意。传统医学认为,“外斑则内瘀”,人体经络维系着五脏六腑、四肢百骸,经络堵塞不通,血流受阻致瘀。河南省中医院妇产科副主任、副主任医师周艳艳说,“心主血脉”,心血不能到达皮肤颜面营养肌肤,皮肤中的代谢垃圾、有害物质、黑色素就不能随人体正常新陈代谢排出体外,就会在面部形成斑点。临床发现,肝气郁结、气血虚弱、寒凝、肾虚、血热均可致瘀。

肝气郁结。中医认为,色斑的产生是肝郁气滞致使气血运行不畅所致。精神压力大、生闷气、作息和饮食不规律等都会导致肝气郁结,时间久了就会导致脸部血液运行不畅,产生色斑。
气血虚弱。中医认为,“血主濡之”,滋养皮肤是血的重要功能之一。血气充盈则面色红润,气血亏虚则肌肤失养无华,容易出现面色黄、肌肤干燥、皮肤长黄褐斑等问题。
寒凝。《黄帝内经》曰:“人虚则寒,寒则湿,湿则凝,凝则瘀,瘀则堵……”现在很多年轻人不注意保暖,过早或长时间将肢体关节暴露在寒冷空气中感受寒邪。寒邪易伤体内阳气,水湿无法代谢,停留在体内,阻塞经络;寒性凝滞,血得热则行,遇寒则凝,形成瘀血,阻塞经脉,不能营养肌肤,形成色斑。
肾虚。中医认为肾主水,若肾经亏损,水亏不能制火,则热毒内隐,火郁于经络之血而致瘀。故有“雀斑乃肾水不能荣华于上,火滞结而为斑”一说。若肾阳虚衰、温煦失职、气化失权则导致皮肤长灰黑斑、神疲乏力、四肢发冷、畏寒、多尿。
血热。外感热邪、长期抑郁或急躁易怒、爱吃辛辣刺激食物均会导致血热。热入营血,血热互结,或使血液黏滞而运行不畅,或热灼脉络,血溢于脏腑组织之间,亦可导致瘀血,出现经期提前、血量多、面红目赤、红斑、丘疹等症状。
如何祛瘀消斑?目前市面上诸多祛斑产品,可能会因个体差异出现色素沉着或色素减退等问题。中医认为,“有诸外必形诸内”,斑是由于身体内功能失常所致,所以要注重内调。这里介绍几种活血化瘀消斑之法。
肝气郁结型的斑,能看到斑呈褐色,伴有月经不调、乳房胀痛、烦躁易怒等表现,此时应疏肝理气、活血褪斑,可选用逍遥散或柴胡疏肝散。斑色淡黯,又伴有食欲不振、疲劳、舌苔腻等症状,应健脾化湿、活血祛斑,可在医生指导下服用香砂六君子汤。
肾阴亏虚型的斑,也多为褐斑,同时伴有头晕或耳鸣、手脚心容易发热等症状,可选用滋阴养肾的六味地黄丸。肾阳不足,除了长斑,还会出现四肢发凉、疲倦无力、小便多、腰酸等问题,这时要温阳益肾,可选用金匮肾气丸。
周艳艳表示,对于气血虚弱、寒凝、血热等瘀堵导致的长斑,调理方法有共同之处。
1.艾灸。《本草从新》云:“艾叶苦辛,纯阳之性,能回垂绝之阳,通十二经……能透诸经而治百病。”可艾灸阿是穴(随病而定,多位于病变附近,没有固定位置)、肝俞(正坐姿,低头时最高隆起处那块骨头起,第九个突起下方左右各两横指宽处)、期门(位于胸部,在乳头直下第6肋间隙,前正中线左右各旁开4寸处)、关元(肚脐下四横指处)等穴。
2.饮食调理。多吃养血食疗方,比如黑木耳红枣汤。平时也可用红枣、枸杞、桂圆、玫瑰花等泡茶饮用。
3.畅快心情。避免过度情绪化、忌燥忌怒,保持良好心态。平时坚持锻炼,保证充足睡眠。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