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然的史前艺术(一) “史前卢浮宫”——拉斯科洞穴岩画
长久以来,大多数人对原始社会的印象都是落后的、“野性的”、“荒芜且遥远”的,但是这种先入为主的“他者”印象是否正确呢?原始社会的艺术画貌真的是我们想象中的那样吗?
岩画,作为人类最早期的艺术之一,是人类初期思维的一种物化遗存。
由于早期各个地区所处的地理地域环境和经济活动方式形态各异,世界上便形成了诸多具有文化、生态多样性的原始种群。表现在岩画上,则主要体现在图像内涵、表达方式、作画技法等方面的迥然各异。
一、史前洞窟岩画的世界性分布
全世界约有70万余个岩画点。
而相关研究表明,欧洲的史前洞窟岩画在地理空间分布上,主要分布在法国西南部、西班牙北部和意大利南部等地区;在时间跨度上,则从距今35000年的旧石器时代晚期至铜铁时代。
二、法国拉斯科(Lascaux)洞窟岩画简介
法国拉斯科(Lascaux)洞窟岩画,位于法国西南部多尔多涅省。其岩画艺术在风格上被统称为“法兰克-坎塔布利亚地区洞窟艺术”,以自然主义风格为主,并且规模宏大,气魄宏伟。但也因为洞窟集中、岩画数量巨大,这里成为了旧石器时代洞窟艺术的中心。
拉斯科洞窟(Caves of Lascaux)
三、偶然间的发现
说起它的发现,历史上是颇具兴味传奇色彩的。
早在19世纪的时候,洞窟的发现地还是一片葡萄园,园内因根瘤蚜虫破坏了树根而出现一个大洞,人们为防止自己的牛掉下去便初期做了一些简单的防护。至1940年9月8日,几个年轻人的探险活动最终发现了这个艺术宝窟。
当时一个叫马塞尔·拉维达(Marcel Ravidat)和他的三位朋友,牵着一条狗去找传说中的那个洞,狗发现洞口叫了几声就消失在洞里。拉维达在朋友让·克拉斯尔(Jean Clausel)、路易斯·皮埃尔(Louis Périer)和马里塞·盖若易(Maurice Queyroy)帮助下为了搭救狗,用刀子砍开荆棘,开辟一条通往洞口的小路。在那里他们先发现了一头驴和一个狭窄的垂直通道。四天之后,他们组织了一个不同的团队,然后发现了令世界振奋的消息——著名旧石器时代的洞窟岩画展现在世人的面前。一个月后,《费加罗报》用头版报道了这一重大发现。1979年,拉斯科洞窟和卫泽尔山谷其他有岩画的洞窟一起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发现洞窟的年轻人
1940年洞穴的入口处。从左到右:老师莱奥·拉瓦(Léon Laval)、马萨尔·拉维达、雅克·马萨尔和阿贝·伯来乌尔(Abbé Breuil)
1947年时代杂志首次到访COL时,记录了当时的古洞入口
为什么叫“拉斯科洞穴”呢?
拉斯科是一个家族的名字,这个地方原属于这个家族所有,所以洞窟定名为拉斯科洞窟。这个洞窟形成于地质年代的第三纪,是经石灰岩缝隙渗水侵蚀而成。里面装饰着大约一千五百个岩刻和六百个岩绘,包括了红、黄、棕和黑等多种颜色。
拉斯科洞穴中的线绘动物形象
拉斯科洞窟结构图
公牛大厅一瞥
中殿概貌
事实上,这些叠压的岩画图像证明着不同的艺术家曾经在这里重复画过多次,岩画中所描绘的形象有野牛、驯鹿、野马等。它们有些逃遁跃驰,有的前后成行,生动地表现出动物的习性与不同的姿态。有人认为它可以与文艺复兴时代意大利画家米开朗基罗的西斯廷教堂壁画相媲美,故又被称作“冰河时期的西斯廷”。
拉斯科洞窟的马,从形体比例上,马的头部较小,躯干肥壮,四肢短且细。从色彩上看,马的鬃毛被格外地加以强调,用浓色渲染以表示与躯干的不同。拉斯科洞窟壁画中的马,最令人瞩目的是“中国马”,由于它的体形类似中国的蒙古马而得名。岩画中的马正处于怀孕期,制作者很可能是在祈求增殖。制作岩画时,作者巧妙地利用了岩石表面的起伏变化与刻画结合等不同手法,尽管单色平涂,却获得了立体效果,具有一定的体积感。在色彩的处理方面,也有明显的对比关系。
拉斯科洞穴中的野马形象
拉斯科洞穴中的野马形象
“两只交叠的牡牛”,刻画的是两个朝向不同的野牡牛,臀部重叠在一起,这种重叠在史前艺术界仍存在着争议。“认为是无心者的立论为:史前艺术家只是为了达到控制野牛或增殖野牛为目的,而对于图像的是否重叠并无心去考虑它;而认为是有意重叠的学者则说:该画已超越图像的局限,蕴含有更深的意义。
两头臀部交叠的野牛:“交叠的野牛”描绘的是两头臀部叠压的野牛,暗示着繁殖、交配等意义。
大公牛,堪称是件辉煌的杰作。整体塑造得强健有力,特别是那生动逼真的头部,它是拉斯科洞窟里面最精彩和最富力度的形象之一。
大公牛(Great Black Bull):长5米的“黑牛图”,有学者称其为“跳跃的牛”。
“鸟头呆子”的形象。有人认为是伪装成动物的猎人,也有人认为是巫师,正在为获取狩猎的丰收而施行巫术。猎人伪装成动物接近动物,这种作法在世界各地都有先例子。
鸟头呆子的岩画 :“鸟头呆子”所展示的是一头被剌伤的野牛,肚肠都流淌出来了,可还在拼命地挣扎着,向一个人冲击过去,那人的形态被图案化了,长着鸟头或是鸟冠,右手握着顶端呈钩状的工具,可能是矛或标枪。双手各生长着四个指头,脚下还残留着矛或者标枪的残片,这可能具有纪念性的目的,也可能是与巫术的实践相联系着。
形似“女性之手”的岩画掌印
岩画掌印
总体上,法国拉斯科洞穴壁画代表了旧石器时代晚期人类极高的审美和智慧,给人一种奔放有力生气勃勃的感受。种种迹象表明:拉斯科洞窟岩画是原始艺术家精心布置,有计划地装饰起来的。他们企图把广阔的空间均衡地布满岩面,大厅墙壁周围六头巨大的黑色野牛,有节奏地一头接着一头组成一个圆圈朝同一个方向奔跑,人们很容易发现这种对称的意图。
四、现状、保护与展示
拉斯科洞窟岩画在1948年开始向公众开放,最多的时候(1953年)洞窟每天接待的人数超过一千名,岩画上开始出现真菌,有些岩画的线条变得模糊不清,有消失的危险。
附着在岩石表面的菌丝
法国政府先后采用了制度管理、实时监测、消毒杀菌等办法,并于2003年推出了“拉斯科洞窟三”计划,拟建一个等比例的可移动的拉斯科。从2012年开始以巡回展出的方式在世界各地展览。2017年11月,我国上海科技馆在得到上海科普教育发展基金会和法国驻上海总领事馆的大力支持下,也对拉斯科三进行了为期4个月的展览。出于参观效果和保护展品的考虑,展厅内限流200人。
仿真的洞窟(拉斯科三)
仿制的交叠的野牛(拉斯科三)
2010年为庆祝拉斯科洞窟发现70周年,蒙迪尼克国际岩画中心开始筹建,即“拉斯科四”,并修建一个国家史前文化与历史中心。总面积达6.5公顷,呈长向布置。
法国拉斯科四号博物馆:又名“国际洞穴艺术中心(Centre International d’Art Parietal)”,旨在让游客了解史前时期的拉斯科(Lascaux)洞穴壁画,并带来身临其境的体验。由于这些洞穴蕴含深厚的精神和历史意义,因而被考古学家誉为“史前的西斯廷大教堂(Sistine Chapel of Prehistory)”。
“博物馆地处两处独特的地形之间,一边是森林一边是农田。建筑的屋顶设有一条柔和的断线,与山峦起伏的形态彼此呼应。”
展厅内部
拉斯科四展厅
拉斯科四展厅影院
离开“复刻洞穴”后,游客到达被称为“洞穴花园”的过渡空间。这个露台提供了一个缓冲的空间,让人在经历了洞穴中强烈的内心和情感体验之后重新适应外部环境。 人们在感受与天空的关系,植物的存在和流水的声音的同时,将这一刻定格在心里。
多个科普空间之间的导引区域被上方的天光照亮,为游客调整心情和放松休息提供一个平静的沉思区域,并且可以成为游客聚集的社交空间。
博物馆外界
休息区
博物馆平面图
剖面图
分析图
项目信息
建筑师:Snøhetta事务所,Casson Mann
位置:法国,多尔多涅省,蒙蒂尼亚克,拉斯科大街
建筑面积:8365.0平方米
项目年份:2017年
景观设计:Snøhetta事务所
室内设计:Snøhetta事务所
场景设计:Casson Mann
结构设计:Khephren Ingéniere
流体、道路和设备工程:Alto Ingénierie
立面和玻璃设计:RFR
照明设计:8’18’’
总之,拉斯科二由于山体条件限制,缺少游客等候和停留的空间,拉斯科三“缺乏对洞窟完整的展示,更像一个大型的宣传预告片”。而拉斯科四则弥补了前两者的缺陷,“采用全面的方法构思项目,深思熟虑,其中景观、建筑和舞台布景视为一个整体,与参观叙事和情景关系密切。数字和互动式解说起着关键性作用。”也就是说,拉斯科四是集数字展示、复制洞窟和现场体验互动为一体的一个以拉斯科洞窟文化为主题的现代化博物馆,它可能代表未来不可移动文物保护的新方向。
注:
文章来源:筑龙学社http://bbs.zhulong.com/101010_group_678/detail308316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