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黄细辛附子汤合桂枝汤的作用功效、主治病症、临床应用
来源:养生之家作者:养生之家小编 2018-09-29 14:07:53
养生之家导读:【用方指征】临床上以头痛发热,身热恶寒,热轻寒重,身痛肢冷,汗出恶风;或倦怠嗜卧,鼻鸣干呕、舌淡,苔白,脉浮等为用方指征。
【处方来源】麻黄细辛附子汤和桂枝汤均出自汉代张仲景的《伤寒论》
【药物组成】麻黄5g制附子3g细辛3g桂枝9g芍药9g炙甘草6g生姜9g大枣12枚.
【组方依据】素体阳虚,起居不慎,外感风寒,邪在肌表,则身热恶寒;风寒为患则热轻寒重;寒遏阳气,不达四末,则头痛身痛,肢冷嗜卧,神疲懒言;风寒外感,卫强营弱,腠理不固,营阴不得内守,肺胃失和,则恶风,汗出,发热,鼻鸣干呕。故麻黄细辛附子汤桂枝汤二方合用,以温阳解表、调和营卫,为阳虚、表虚,邪入不深之病证而设。
【方药分析】方中附子大辛大热,温肾暖土,以助阳气麻黄能发越人体阳气奏发汗解表,宣肺平喘之效;桂枝解肌发表,散外感风寒,麻黄可增强解表散寒之力用芍药益阴敛营,桂枝、芍药相合,一治卫强,一治营弱,合则调和营卫;细辛助阳散寒止痛;生姜辛温,既助桂枝解肌,又能暖胃止呕,与细辛、附子合用还可增强助阳散寒温肾之功;大枣甘平,既能益气补中,又能滋脾生津,与生姜相合,可以升腾脾胃生发之气而调和营卫;炙甘草既能益气和中,合桂枝以解肌,合芍药以益阴,又能调和诸药。二方合用能奏助阳散寒,解肌发表,调和营卫之功效.
【用方指征】临床上以头痛发热,身热恶寒,热轻寒重,身痛肢冷,汗出恶风;或倦怠嗜卧,鼻鸣干呕、舌淡,苔白,脉浮等为用方指征。
【临床应用】
1.感冒
临床多用于素体阳虚之人,虽患感冒但仅恶寒,无发热感,头痛发热微热汗出恶风,倦怠乏力,嗜卧,舌淡,苔薄白,脉浮为此合方用药指征。
2,三叉神经痛
临床多见于40岁以上女性,以三叉神经分布区呈阵发性闪电样剧痛,数秒钟后消失,可伴面肌痉挛,触及面颊、口角、舌等处即引发,有时出现面部轻度疼、触觉减退,舌质红,苔薄白,脉沉或细为用此合方指征。
3,坐骨神经痛
临床以沿坐骨神经分布区疼痛在咳嗽时疼痛加重,有不同程度的感觉障碍,病侧跟腱反射减低或消失,沿坐骨神经走行区有压痛点,西卡征阳性,舌质暗红,苔白,脉沉为用药指征。
4.类风湿性关节
炎肢体关节酸痛,游走不定,关节屈伸不利,或见恶风发热,或痛有定处,遇寒痛增,关节局部皮色不红,触之不热,关节肿胀,肌肤麻木不仁,舌质暗,舌苔白,脉弦紧等症状作为本合方的用药指征。
5.支气管哮喘
临床以发作性咳呛,咳白痰,粘浊稠厚,略吐不利,烦闷不安,心有恐怖,汗出,恶风畏寒,口不渴,形寒怕冷,舌淡,舌苔白,脉浮紧为临床用药指征。
6.过敏性鼻炎、慢性鼻炎
临床以自鼻腔不断流清涕、鼻塞、头痛,频繁打喷嚏,伴有烦躁不安,易怒,形寒怕冷,舌淡红,苔白,脉弦紧作为用药指征。
7.低血压
临床以四肢厥冷、倦怠嗜卧,或头晕,面色苍白无华,出冷汗,心悸,或出现恶心,欲呕,甚至突然晕厥,舌质淡红,舌苔薄白脉沉为此合方用药指征。
8.嗜睡症
临床以倦怠乏力,嗜睡多寐,食欲减退,舌质淡,苔薄白,脉滑为此合方的用药指征。
【临床报道】日本学者赤尾清刚报道用此合方加减治疗变应性鼻炎24例,服用水煎剂或提取剂,水煎剂药用桂枝4g,芍药4g,甘草2g,生姜1g大枣4g,麻黄4g,细辛3g,附子1g,一日两次,提取剂以桂枝汤6g,麻黄细辛附子汤6g口服,一日三次,治疗2周后结果显效13例,有效8例,无效3例,其中显效患者有8例除变应性鼻炎外,还有其他变应性疾病(如变应性皮炎,变应性结膜炎,支气管哮喘等),总有效率87.5%牛忻群等2报道用此合方加味治疗低血压患者33例,其中男性11例,女性22例,用麻黄10g,附子10g,细辛10g,桂枝10g,白芍10g,炙甘草10g,厚朴10g,黄芩15g,升麻5g柴胡5g,苔黄腻者加黄连10g,龙胆草10g苔白腻者加苍术20~40g;头晕甚者加白芷20g临床治愈25例,占75.76%,显效6例,占18.8%,无效2例,占6.06%,总有效率93.94%。盖东海用此合方治疗肝硬化腹水一例,患者50岁女性,诊断肝硬化腹水,盆腔积液,症见眼睑及下肢浮肿,小腹微胀,面色萎黄,舌质淡,苔白腻,脉寸关滑缓,两尺沉弱无力,药用麻黄55,附子30g,细辛25g,桂枝20g,党参20g,黄芪50g,知母10g,白芍10g,干姜30g,生甘草10g,吴荣萸5g,服2剂后症状改善,继用温阳养阴之品巩固,1月后复查无盆腔积液,肝硬化得到控制,随访2年,病情稳定,未出现腹水。日本学者内炭精一14用桂姜枣草黄辛附汤(桂枝汤去芍药与麻黄细辛附子汤之合方)治疗头部疾病,报道用此合方治疗一例三叉神经第一支(右)的疱疹后神经痛及湿疹患者,一例慢性泪囊炎(左)患者,一例上颌癌术后颜面痛患者,皆取得良好的疗效。
【临床体会】笔者在临床用此合方治疗素体阳虚患者尤其是对于老年人的慢性疾病,如支气管哮喘、关节炎等,随症加减皆可取得良好的疗效。若见咳吐粘痰明显者,可加法夏、苍术、陈皮等;若低血压患者,可酌加黄芪、升麻、柴胡;若见疼痛明显者,可加延胡索郁金、姜黄等;若鼻塞、流浊涕明显者,可加用苍耳子、辛荑花白芷。笔者以本合方为基本方加减治疗病窦综合征,畏寒肢冷者加肉桂;气虚加党参、芪、炙甘草;血瘀加川芎丹参桃仁红花;胸闷痛加栝蒌、薤白、郁金;心悸重加琥珀、龙骨、牡蛎。曾治疗一老年病人,心悸胸闷17年,确诊为病窦综合征、冠心病、房颤,因病情加重,服西药出现副作用,心率42次/min,双下肢浮肿,不能平卧来诊。当时查心电图提示窦性心动过缓频发房性早搏,完全右束支传导阻滞。中医辨证为心肾阳虚,寒凝血脉,水湿内停,遂以本合方加郁金、薤白、红花,服5剂后症状明显改善,心率升至60次/min。继续治疗1月余,临床症状消失,心率稳定在55~65次/min此后间断门诊治疗1年病情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