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法”入隶书怎么玩? 2024-06-22 20:07:37 康熙初年,郑簠曾尽倾家资,裸粮走千里,北上山东、河北一带,寻访古刻,在曲阜停留数月,“遍摹汉、唐碑碣”。前人评说:“及至晚年,醇而后肆,其肆处是从困苦中来,非易得也。”道出了其中甘苦。郑簠对篆隶的执着,使得其在美学思维上更为深入,因此,说起清代隶书,不得不提到郑簠。一、取法汉隶,高古浑穆郑簠擅隶书,亦精行草书,兼工篆刻。初师宋珏,后改学汉碑,主要有《郑固碑》《夏承碑》《史晨碑》和曹全碑》,尤得力于《曹全碑》。所书字大小相近,粗细、疏密却富有变化,多姿又规整,既保持了《曹全碑》的特点,又具有飘逸奇宕的新意,世人谓之“草隶”。郑簠 古君子行五言诗179.5×53cm原为广东五桂山房欧初私人藏我们一起从郑簠的作品中品味其取法古意,高古浑穆之意。《浣溪沙词轴》是郑簠隶书代表作,个人风貌已经形成。《浣溪沙词轴》具有比较浓厚的篆书意味,书中有篆书的古厚、婉转、苍朴,这使人想到周代鼎文的凝重古意,尽管看不出是哪一家的篆书风格,但是字内的篆意则是可以感知的。郑簠将篆书的沉雄高古融入隶书中,自然让隶书显得不同凡响。郑簠 王绩望野诗108.5 x74.3cm青岛市博物馆藏章法上,采取字距宽疏、行距紧密的排列规律,这正是汉代隶书的重要特征。字形上,未见别体怪字,字形比较规范使得作品端庄大方,具有书卷气息。用笔上,郑簠将篆书法融入了隶书之中,这就使得隶书有了篆书的古朴大气,端庄凝重,沉稳雄强之意,著名书法家朱以撒先生说道:“篆书入隶增强了隶书的'味道’,使味更为耐品”。可见,郑簠的隶书融入了篆书笔法之后将隶书提上了一个档次,更具有格调,作品更加的耐品。二、行草笔法入隶,显灵动之趣梁巘《评书帖》:“郑簠领八分书,学汉人间参草书,为一时名手,琅常不及也。”从梁巘《评书帖》对郑簠的评论中,不难发现郑簠的隶书放入了草书笔意,并且运用得当,在当时成为一时名手。郑簠 隶书五言诗香港艺术馆虚白斋藏在《隶书五言诗》中充分体现了郑簠隶书掺入了行草笔意,《隶书五言诗》是其晚年精心的作品,显示了郑簠在隶书取得的成就。其结体上端庄方正,偏旁结构大多自汉隶,却没有当时俗隶的弊端。观察郑簠的字,字势都是出于一种飞动状态,尽显灵动的趣味。再有笔法独具特色,放入了行草笔法,起笔的地方多用重顿,形成一个大圆点,横画多平衡运行。长横往往提按分明、运至磔脚再向下按,逐渐提锋。而且在撇、捺与戈、挑笔画的转折重按处也显出此类的节奏变化,使得顿按地方圆润浑厚,提行处敏捷俊爽,出锋犀利而峻拔。虽没有游丝映带,却能令笔画在起收转折处产生笔断意连的效果,蕴含流动飞舞之韵,形成其“绵如烟云飞欲去,屹如柱础立不移”的“草隶”笔法形式。郑簠 轴隶书古乐府一章上海刘海栗美术馆藏正如清初朱彝尊所形容郑簠隶书:“簠也下笔兼轻奇,绵如烟云飞欲去,屹如柱础立不移,或如鸟惊堕羽翮,或如龙怒撑之而箕张。昂萃各异状,屏幛大小从所施”。郑簠将行草笔法放入隶书之中,增添隶书灵动,活波之趣,让汉隶都不具有像郑簠作品中的横、撇、捺、点、长横在运动的速度。这些笔画带有飞快的意趣,轻巧而机灵前行,和隶书中篆意的凝重、浑厚形成一种对比。静与动,正与奇,重与轻,相互交替,气韵生动,趣味十足。打个比喻,郑簠把行草笔法放入庄重的隶书之中,就如同给隶书增添了新的表情,因此,在郑簠隶书作品中我们可以发现其隶书庄重而不乏灵动的趣味,使人赏之又赏,回味无穷。三、端庄稳健中显奇气在郑簠隶书作品中很难发现一些来路不明的别字与怪字,其隶书字形结构比较规范、淳朴,使得作品不失从容大方、端庄稳健,富有书卷气息。但是郑簠隶书在用笔上加强了飞动的技巧,有些笔画的变化是汉代隶书中没有的,机灵巧妙,洒脱放逸,已经超出了汉隶的范畴,颇有奇气。郑簠 隶书五律中堂轴109×55.7cm郑州博物馆藏张在辛认为郑簠晚年成熟期的风格是“醇而后肆”,如果没有早年对《曹全碑》那样中规中矩的范本的悉心学习,郑簠晚年的“变奇”根本无从谈起。郑簠曾自言:“《曹全碑》一字一法,一画一法,方长大小,全无定体。非十年功夫不能穷其奥旨”。正因为郑簠借《曹全碑》直入汉碑堂奥,所以他才得以如此自信。与早期临摹汉碑字形、亦步亦趋的作品相较,这时郑簠注重字形的避让、腾挪,注重书写的顿挫、节奏,恣肆挥洒的同时,也着实透露出了几分诙谐与稚拙来,这或许可以看作是郑簠审美思想中的“奇古”。郑簠 隶书浣溪纱词轴173.6×89.6cm上海博物馆藏在郑簠《浣溪沙词轴》中充分体现了端庄稳健与奇气两部分。这幅作品是郑簠六十六岁所作,可以说它完全可以体现了郑簠的个人面貌风格。《浣溪沙词轴》一方面运用篆隶笔意,用笔提按分明,笔笔送到位,速度缓和,笔力沉着。这些用笔体现了郑簠隶书的端庄稳健与凝重。另一方面则是用笔带有轻松灵巧,快笔点染的率性,在撇、捺之中,不时可以见到急急而过的动作,是不需要认真的、郑重其事的,只是弹指一挥间的过程,然而趣味和奇气就是来源于此。奇气是作品的生机,清代人刘大魁说:“奇者,于一气行走中,时时提起”,可见奇气经常于字里横间萦绕,才使观者不时有新奇感。郑簠也自述:“初学隶,是学闽中宋比玉,见其奇而悦之。学二十年,日就支离,去古渐远,深悔从前不求原本。乃学汉碑,始知朴而自古,拙而自奇。沉酣其中三十余年,溯流穷源,久而久之,自得真古拙,真奇怪之妙。”郑簠最初正是觉得宋比玉的字奇才开始学习,后面学之越久才发现离古法甚远,乃转向学习汉隶,才知道古而朴,拙而自奇。(郑簠系列评传之二) 赞 (0) 相关推荐 吕文明|古法的复活:清代碑学运动的实质——兼论邓石如的碑学实践 中国书法的发展自二王以后,一灯相传,直至清代中晚期,随着阮元.包世臣和康有为等一大批书法理论家的宣导和实践,碑学开始成为中国书法史上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虽然碑学在民国以后逐渐衰退,帖学重新振兴,到今天已 ... “草法”入隶书怎么玩?书坛先驱教你三个诀窍! 康熙初年,郑簠曾尽倾家资,裸粮走千里,北上山东.河北一带,寻访古刻,在曲阜停留数月,"遍摹汉.唐碑碣".前人评说:"及至晚年,醇而后肆,其肆处是从困苦中来,非易得也.&q ... “草法”入隶书怎么玩?看看这位书坛先驱 康熙初年,郑簠曾尽倾家资,裸粮走千里,北上山东.河北一带,寻访古刻,在曲阜停留数月,"遍摹汉.唐碑碣".前人评说:"及至晚年,醇而后肆,其肆处是从困苦中来,非易得也.&q ... 人们都说杨岘是用草法写隶书 人们都说杨岘是用草法写隶书.杨岘在字形的处理上采取上部紧密,下部舒朗,尤其是撇.捺.长竖等笔画,左右伸展,波挑飞扬,用笔明快,疏中求密,落笔变化多端,从飘逸中见古朴.将汉碑的雍容端正通过迅速的运笔和熟 ... 他用草法写隶书,活泼灵动! 111 杨岘(1819─1896),字庸斋.见山,号季仇,晚号藐翁,自署迟鸿残叟,浙江归安(今湖洲)人.杨岘的书法属于北碑派,曾拜书家臧寿恭为师学习书法,精研隶书,于汉碑无所不窥,名重一时.由于他取法 ... 他用草法写隶书,活泼飘动! 杨岘(1819─1896),字庸斋.见山,号季仇,晚号藐翁,自署迟鸿残叟,浙江归安(今湖洲)人.杨岘的书法属于北碑派,曾拜书家臧寿恭为师学习书法,精研隶书,于汉碑无所不窥,名重一时.由于他取法广泛,临 ... 他用草法写隶书,字体活泼飘动,精彩万分! 杨岘(1819─1896),字庸斋.见山,号季仇,晚号藐翁,自署迟鸿残叟,浙江归安(今湖洲)人. 杨岘的书法属于北碑派,曾拜书家臧寿恭为师学习书法,精研隶书,于汉碑无所不窥,名重一时.由于他取法广泛, ... 书法|楷隶、隶楷、草隶、隶草,浅谈楷法和草法在隶书中的应用 我们常说,规范的隶书不能出现楷法,当然也包括不能出现草法.一旦在隶书单字中出现楷法或草法就被认为是病笔,而隶书作品过多使用了楷法或草法,就会有人批评作者不会写隶书,或者写出的隶书作品不纯粹.不伦不类等 ... 他用草法写隶书,字体活泼飘动! 杨岘(1819─1896),字庸斋.见山,号季仇,晚号藐翁,自署迟鸿残叟,浙江归安(今湖洲)人. 杨岘的书法属于北碑派,曾拜书家臧寿恭为师学习书法,精研隶书,于汉碑无所不窥,名重一时.由于他取法广泛, ... 郑簠的“草法”入隶 康熙初年,郑簠曾尽倾家资,裸粮走千里,北上山东.河北一带,寻访古刻,在曲阜停留数月,"遍摹汉.唐碑碣".前人评说:"及至晚年,醇而后肆,其肆处是从困苦中来,非易得也.&q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