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功的楷书是怎么来的?其中有哪些方法可以借鉴?
启功是一代书法大家,曾任中国书协主席等职,尽管启功说自己不是书法家,以学问见长,但启功的书法仍是受到很多人的追棒。为什么?因为启功的书法既从古出,又有自己的风格,既雅俗共赏,又有艺术性。启功擅长行书,但对于一名书法家来说,又把临摹当作日常课来做,他在书法临摹中,多以唐人书法为师,时常临摹唐代颜真卿、柳公权等人的楷书作品,为自己的书法创作积累经验。
启功在书法临摹中,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实临,也就是说,启功临摹古人作品时,经常会把自己的理解和修养添加其中,使得自己临摹的作品完全脱离了古人风格,而是自己的面目。一些学习书法的人可能会问:启功的临摹是不是不到位?其实,事情并不是这样的,只是我们看到的没有他的实临作品而已,如果缺乏实临经验的话,他也不会写出自己风格的作品来的。
那么,启功的书法是学习谁的?有什么秘诀吗?下面我们进行一些简单的分析。
学唐人多家并学
我们从启功所临摹的一些作品中明显可以看出,他主要取法于唐代颜真卿和柳公权二人,颜真卿书法素有宽博恢宏之称,但节奏较慢,而启功的临摹作品中,取其宽博,舍其慢速,并且加快了书写的速度,速度上来了,字也就显得活泼了。而有一点需要注意,并不是说临摹古人作品时要加快速度,这是一个相对的概念,一方面,临摹是需要基础的,没有基础的加速,反而会破坏书写性;另一方面,启功的加速是一种舍,这是学习书法最重要的一个法则,有些人只知学,而不知舍,在后面形成个人风格时就很难了,就是所谓的“进得去,出不来”。
还有一点,同样是学习楷书,面对两种不同的楷书风格时,启功是将它们融合在一起学习,这样学习的好处就是学多家之面,取多种之法,总之来说,还是一条,就是为了给自成一体奠定基础。多家风格如何融合在一起?从启功的书法中可以看到,就是各取一长,人们常说“颜筋柳骨”,启功在临摹中正是站在了这个角度来集成取法的,他将颜体的肉稍去一些,将柳体的骨稍加一些,风格也就逐渐形成了。
学古重笔法而轻字形
前面说过,启功的临摹作品中,看似临摹古人,但与古人的字形相差几许,为什么不去实临呢?难道他是不会实临得一模一样吗?不是的,而是为了尽快凸显出自己的风格。这些临摹作品大都是启功书法风格定型后的临作,他这么做一是不想破坏自己已经形成的风格,二是进一步巩固自己的笔法。
笔法是书法中的一个核心问题,任何人不管名气有多大,如果不会笔法或是笔法不精,那书法也是无法被世人所认可的。启功作为一代名家,他非常注重自己的笔法,笔法从哪里来?当然是从对古人的临摹中来。有些人觉得启功的临摹作品中,字形还是不像,其实这还是上面所说的问题,个人风格的问题,尽管字形不像,但“基因”在其中,更多的是学习古人笔法,这是“千古不易”的事情。
从启功学书及临摹的过程中,可以给我们得出如下一些启示:一是学习书法一定要去临摹古人作品,即使有时候不太像,但临摹是一件长期的事情;二是临摹时要采取“进三步退一步”的方法,这是有利于自己风格形成的有效方法;三是要重笔法,轻字形。
本文由《太一智慧书画艺术》平台原创,欢迎关注、评论和转发。